葉名琛當時的舉動,實在是被時局逼進了“六不”的死胡同。1849年,英國人要求進入廣州城時,廣東人尚有餘勇可賈。在葉名琛的指揮下,廣州各地組織鄉勇,全力以赴作好守城準備。英國海軍司令柯利爾(Collier)報告說,有成千上萬的農村武裝進入廣州城,形成了“人自守衛,戈矛耀路,鑼鼓震天”的局麵。麵對這種情況,英國侵略者改變了過去的炮艦政策,改為與中國政府談判。葉名琛和當時的總督徐廣縉一起偽造了皇帝詔書,使英國人入城的企圖沒有實現,廣州人興高采烈地搭起了六座宏偉的彩牌樓來為葉名琛和徐廣縉慶功。道光皇帝也喜出望外,破例將葉名琛加封為男爵,他成為清朝曆史上極少數成為男爵的漢人之一。
當民心渙散,這樣的把戲又怎麼能再次成功奏效呢?
其實,葉名琛的準備工作做得極為細致。1856年英軍發動進攻時,葉名琛利用原有的保甲係統,偵察為英國侵略者刺探情報或提供糧食的漢奸,成功捕獲七八十人。他還獨樹一幟,給廣州市民發放身份證,無證者一律不得進出城門。英國人後來承認,幾乎得不到廣州的軍事信息。和平時期,葉名琛事先通過廣東夷務總局向英國人占領的香港派出了大量探子。這些探子的公開身份是在香港做貿易的商人,實際上他們都是葉名琛手下的軍人。當戰爭來襲時,葉名琛啟用了這些多年來經營的諜報係統。
英軍占領下的香港嚴重依賴內地輸送生活必需品。廣東新安縣給香港提供大量的物品及服務。葉名琛派新安縣士紳陳桂籍負責封鎖行動。陳桂籍召開了全縣士紳大會,停止對香港的一切供給,從香港撤回全部新安人,直接導致了香港生活必需品的缺乏和人力資源不足,香港已不能為在廣州作戰的英軍提供有力的後勤保障。這次禁運,使香港幾乎陷入癱瘓。這些都給英國人以及後來在“馬神甫事件”中加入的法軍沉重打擊。
但一些不必要的對抗方式,最終激怒了英國人。那個時期中英雙方摩擦不斷,即便沒有正式宣戰,雙方也處於“沉默”敵對的狀態。1851年1月19日,一隊喬裝的鄉勇突襲了香港英軍的巡邏隊,殺死一名軍官。總督包令在給朋友的信裏寫道:“我們不得不時刻提防綁架、暗殺和縱火。”後來更是出現了麵包投毒事件,一些鄉勇潛入英國人的麵包房,悄悄投放了砒霜,導致許多英國人中毒,其中包括包令的夫人。這些事件使在香港的英國人大為恐慌,大批英國人逃到澳門避禍。1859年7月,包令因為在軍事和外交上的失敗,被英國政府解職。
由於整個國家狀態的落後和迷亂,即便有良好的諜報係統、封鎖方式,以及使用和現代戰爭法則抵觸的手段,葉名琛也無法逃避最終的敗局。他被俘後,被軍艦送往印度加爾各答,在那裏絕食而死。英軍將其棺木送回廣東,體現了英國人對他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