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孫武(2)(1 / 1)

【國君的後代】

孫武的祖先叫媯滿,被周王封為陳國國君(陳國領域包括今河南東部和安徽的北部,建都宛丘,宛丘即今河南淮陽一帶)。公元前672年,陳國內部發生政變,陳太子被殺,孫武的直係遠祖陳完受到牽連,逃到齊國,投奔齊桓公。

齊桓公見陳完頗有才幹,授予他“工正”之職,就是管理手工業事務的長官。就這樣,陳完在齊國定居了下來,並改姓田,田氏遂在齊國紮根,直到最後喧賓奪主,把薑姓的齊國改成了田氏。一百多年後,田氏家族成為齊國國內後起的一大家族,地位越來越顯赫,在齊國的領地也越擴越大。田完的五世孫田書(孫武的祖父),做了齊國的大夫,因為領兵伐莒(今山東莒縣)有功,齊景公在樂安(今山東廣饒)封給他一塊采地(諸侯封賜給所屬卿、大夫作為世祿的田邑,又稱“采邑”式“食邑”),並賜姓孫氏。因此,田書又被稱為孫書。孫書的兒子孫憑(孫武的父親),做了齊國的卿,成為齊國君主以下的最高一級官員。

大約公元前535年左右,孫武出生於齊國樂安。由於貴族家庭給孫武提供了優越的學習環境,從小就對軍事感興趣的孫武得以閱讀古代軍事典籍《軍政》,了解黃帝戰勝炎帝的作戰經驗以及伊尹、薑尚、管仲的用兵史實,加上當時戰亂頻繁,兼並激烈,他的祖父、父親都是善於帶兵作戰的將領,他從小也耳聞目睹了一些戰爭,這些都培養了少年孫武在軍事方麵的能力。

【初識伍子胥】

在孫武的青年時代,齊國頻頻發生內亂。

齊莊公因為與大臣崔杼的妻子通奸,被崔杼殺死,另立齊莊公的同父異母弟杵臼為國君,是為齊景公。齊景公即位後,封崔杼為右相,慶封為左相。

時過不久,左相慶封與右相崔杼產生了矛盾,慶封除掉崔杼,獨攬國政。田、鮑、欒、高四大家族不滿慶封專權,又聯合發動兵變,將慶封趕到了魯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