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啊!”吳夲認真回答著,但目光一絲都沒有離開蘇水木。
“我們想了想,為了保證你吳大人的安全,我一直尾隨著你,你這幾天的活動我都參與了。”蘇水木看到吳夲那炯炯有神的眼光,隻好和盤托出。
“水木兄,謝謝您。”吳夲激動地站起來,拱著雙手,真誠地向這位普通鄉親作揖,他那疲憊的眼神中充滿感激,充滿堅毅,更充滿著一種戰勝困難的自信。
“吳大人……”看到吳夲這樣激動,蘇水木有些哽咽,他走前一步,使勁地拉下吳夲那作揖的雙手:“我是一介鄉民,對吳大人的大恩大德,也隻能以此相報,區區小事,何足掛齒呀。”
“兒子呢?”吳夲想起那跟隨乞討的兒子。
“噢,我把他寄放在阿婆家,也讓阿婆有個伴,反正我家已經沒了蹤影。此次回去,準備搬到阿婆家去住,也好照顧她老人家,這也是您的囑托。”蘇水木一臉輕鬆。
“海水哥,你的老父如何?”
“吳大人,托你的福,家父很好,那天我跟水木兄商量後,即返回村去告訴老父,他也很支持我走一趟,請鄉親們回來。”曾海水轉一個身拉住一個中年婦女和兒子、女兒向吳夲介紹說:“這是賤內和兒女。快拜過吳大人。”他話音剛落,妻兒又要下拜。
“別!別!別!鄉親們,你們趕快回去,重振家園。但是,你們回去還不夠,還要招呼所有的鄉親都回去,秋天到了,冬天很快來了,回到家裏,畢竟有找一個棲身之處,可以躲避風雨,你們的房前屋後都是土地總可以種一些作物,總可以充饑呀。”吳夲看到眼前這一大群衣不蔽體的鄉親,心裏更加沉重,但心卻熱乎乎的。鄉親情感質樸,有情有義,讓他們過上好日子,是為官的責任。自己勢單力薄。可是,應該盡忠盡責盡力幫助鄉親盡快回到自己的家鄉,隻有那裏才是他們的根,隻有那裏他們才能得以生存,隻有那裏才寄托著他們的希望與明天。
大家東一句,西一句,這小山坡熱鬧異常,大家有點忘情地暫時忘記了時間,忘記了疲勞,也忘記了饑餓。
“吳大人,天暗下來了,怎麼辦,現在我們是前不著村,後不著店呐。”大家興趣正濃,有點忘乎所以。突然,蘇水木抬頭看看天色,夕陽已經西下,這上百號男女老少總不能在露天過夜吧!
“噢,糟糕。”蘇水木的提醒讓吳夲回過神來,天已快晚了,“水木兄,海水兄,這一帶有涼亭嗎?”他問了一句,因為,這一帶他不熟悉。
“這,往西走二、三裏地有一間涼亭。要不,我們到那過夜?”曾海水家離這近,他了解這一帶的情況。
“好!”吳夲回答的很幹脆,他想,這可是天賜良機,老天把這麼一個好機會安排給自己,讓自己有更具體,更詳細,更全麵了解基層情況的機會。於是,非常爽快地應道。
一撥男女老少走了二裏多路,眼前便是一間破舊的涼亭。
這是一間建築曆史有許多年頭的涼亭,跟天下所有的涼亭一樣,它的功能主要供過往路人避風躲雨和歇腳。這涼亭興許是多未經修善,屋頂上已經有些透亮。但,不管如何,秋後的霧氣很濃,一幫年青力壯的人在露天過夜都難抗住,況且這裏還有幾十個老人孩子經過兩年多的漂泊流浪已經弱不經風,能在這裏安頓下來,總比露天好一些。
“吳大人,你先坐下來歇息。”也許是蘇水木在外流浪時間較長,有些經驗,他一邊安頓吳夲坐下,一邊招呼幾個鄉親。
“小六,你們幾個去拉枯樹枝,要幹的,多一些,晚上如果冷可以燒火堆烤火取暖。”
“好的。”那小六的青年帶著一幫較年青的人出去了,他們要在天黑前多撿一些柴火。晚了,就看不見了。
“海水兄,我們把大家討來的東西,集中起來,煮上幾鍋讓大家吃一頓飽飯。”安排完撿柴火的青年,蘇水木又招呼曾海水。
“對!對!對!今天晚上雖然不是過年,也不是過節,但難得鄉親們能跟吳大人在一起,我們把大家的東西集中起來,煮上幾鍋,大家熱鬧一下,這是一頓團圓飯,過一個團圓節。”曾海水也熱情高漲。
柴火撿回來了。
撿成一大堆,堆成一座小山。
灶砌起來了。
每口灶用三塊大石頭砌成,一連砌了七、八個灶。
鍋是現成的,每家每戶都有,有土瓦罐,有小鐵鍋,大大小小,連成一片。
米和菜呢?
有地瓜幹片,有大米,有高粱,也有小米;
還有菜幹、蚵幹、蟶幹和紫菜、海帶。
真是有飯有菜,山珍海味,應有盡有,豐衣足食。
這是一道名符其實的百家飯,一個非同尋常的團圓飯。
這些在外流浪漂泊的鄉親,難得有這麼好的心情,難得有這麼多鄉親在一起團聚;更難得有吳夲,吳大人,吳禦史這樣的朝廷命官與自己同宿一間涼亭,同享一頓百家宴。
這一夜,在這四麵透風的涼亭,吃著從四麵八方要來的百家飯,來自十裏八鄉的鄉親與朝廷命官過一個說不清,叫不出名字的節日。
“吳大人,上午你看清了嗎?”飯後,蘇水木見不少鄉親都在火堆旁邊睡著了,便把身子挪了挪靠近吳夲身邊問道。
“看清什麼了。”吳夲看了看蘇水木。
“那池塘裏的鴨子是集中幾十家村民養的鴨子,擺樣子給你看的。”
“哦……”吳夲隻是輕輕地應了一聲。
“那間房子的主人是鄭知縣指定的人,而且還是鄭萬元,鄭知縣的表兄弟。”
“是嗎?”
“那山坡上的羊是私塾的學生裝扮的,這一點您已經看到了。”蘇水木還在解釋。
“水木兄,謝謝您一路辛勞,在協助我。這些情況你是怎麼了解到的呀?”吳夲有些關懷。
“我是從周邊鄉親處了解到的,我生怕您被這貪官蒙了。”蘇水木有些得意。
“謝謝你呀,水木兄。”
“不!這是個經營了很久的假樣板,已經蒙了一批又一批的朝廷命官,隻是你是第一個發現,並揭穿這鬼把戲的大官。”蘇水木補充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