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錄 2009—2019年A股Top10牛股分析(2 / 3)

公司最大股東為長春高新超達投資有限公司,股權占比為22.36%,背後實際控製人為長春新區國資委,即長春市人民政府。第二大股東為“國家隊”中央彙金,持股2.53%。前十大股東中還有諸多全國社保基金。

自2009年以來,公司股價一直處於波動上漲階段,公司製藥業務的增長是其業績增長、股價上升的核心動力,尤其是近三年來核心子公司金賽藥業實現高速增長,2018年實現55%~60%的業績增速,第四季度受到疫苗造假事件和金磊辭職傳言的影響,股價有較大的跌幅。

長春高新成為第二大牛股的核心原因是:第一,近10年生物製品行業快速發展。2012年中國生物醫藥行業市場規模隻有1775億元,到2017年時已經達到3417億元。中國生物醫藥占中國整體醫藥市場的比重從2013年的8.7%增至2017年的15.3%。生物製品板塊指數從2009年年初的1600點漲到2019年年初6500點。

第二,生長激素(公司核心產品)是受醫保控費影響較小的藥品,近三年景氣度不斷提升。醫療受政策影響巨大,近幾年影響最大的是醫保控費,即控製醫保費用支出。醫院為了維持利潤會壓低藥品進貨價,國內製藥企業受衝擊明顯。而生長激素主要是在合作或自營診所中自費使用,受醫保控費影響小。

第三,以“中國基因重組人生長激素技術奠基人”金磊為研發核心,研發實力強大。金磊是金賽藥業的靈魂人物,是中國基因重組人生長激素的技術奠基人。他發明的“金磊大腸杆菌分泌型技術”,榮獲了當年美國生物學界的最高獎——克萊文獎,他也是獲此殊榮的第一位華人。1997年歸國後他創辦長春金賽,利用該獨創技術,推出基因重組人生長激素,專注身體增高,結束了我國沒有生長激素國藥的曆史。

第四,研發投入較高,加深拓寬公司護城河。2013年公司研發費用占營收比隻有4.77%;2016年末已經提高到9%;2017年研發費率是8.5%,金額高達3.5億元,資本化率17%。在生物科技細分行業上市公司中,橫向對比沃森生物、安迪蘇、華大基因、華蘭生物等,長春高新的研發費用排名1br25。

第五,公司生長激素產品有絕對壟斷優勢,部分產品甚至是唯一供給方。生物製藥有高技術壁壘,金賽藥業核心產品是生長激素,公司是我國唯一的基因工程新藥孵化基地,目前掌握著國內生長激素70%以上的市場,並且水針和長效水針占100%市場份額,市場無任何競品。

第六,公司是中國生產激素的四大廠家之一,而且是產品線最全的一家,低中高的產品梯隊可滿足不同消費需求。目前我國市場上最主要的生產激素廠家有四家:長春高新、安科生物、聯合賽爾和諾和諾德。長春高新是其中品種線最全的,是目前唯一涵蓋粉劑(1998年上市,針對低收入人群)、水劑(2005年推出,麵對相對低收入人群)和長效生長激素(2014年推出,針對中高收入人群,全球獨家品種)的企業。低中高搭配的產品梯隊不僅可滿足不同需求,也可拉開價格差,搶占不同細分市場。

第七,持續推出重磅“爆款產品”,不斷刺激公司業績新一輪增長。1998年上市重磅產品注射用重組人生長激素,2005年推出亞洲第一支重組人生長激素水針劑,2014年每周注射一次的長效重組人生長激素產品列入“十一五”國家重大專項,2015年上市我國首款注射用重組人促卵泡激素(輔助生殖促排卵,解決不孕不育問題),解決長期依賴進口局麵。公司自2017年以來持續更新上市新品近10款。

第八,疫苗事件爆發,行業整頓,幸存者受益,市場集中度提升。2016年“山東疫苗事件爆發”,整個疫苗行業均受到較大影響。公司積極調整策略,印度市場實現批量出口,且邁豐藥業狂犬疫苗生產工藝穩定,問題得到解決,批簽發數量反而增加,大行業下行的背景下公司成功實現增長。疫苗事件影響減弱後,公司疫苗業務進入全新發展階段。2018年長生生物毒疫苗事件也是如此,ST長生退出市場,公司疫苗板塊受益。

目前金賽藥業在渠道下沉和新品占比逐漸上升等因素的驅動下能夠保持高速增長,持續為公司貢獻利潤;百克生物在“疫苗事件”之後逐漸恢複國內銷售,同時邁豐生物生產工藝調整完畢,有望走出虧損,為公司貢獻利潤。雖然受地產業務影響,四季度業績增長放緩,但長春高新2018年業績實現了預期高增長。預計生長激素將繼續拉動公司增長,疫苗業務也有望受益長生生物退出而實現高速增長。

3.泰格醫藥(300347)

上市時間:2012年8月17日,創業板

企業性質:民營企業

累計收益率:2175%

年化收益率:37%

最低點:2012–11–27,5.89元

最高點:2018–07–18,68.80元

泰格醫藥2004年成立於杭州,是一家專注於為新藥研發提供臨床試驗全過程服務的合同研究組織(CRO),也是第一家在A股上市的綜合性CRO企業。公司主營業務為臨床研究相關谘詢服務(2018年年中收入結構占比51.5%)和臨床試驗技術服務(占比48.5%),涵蓋新藥開發全部流程,能為藥企提供新藥開發一站式服務。臨床谘詢包括數據管理與生物統計、生物分析、CMC、SMO、注冊申報等,臨床服務包括BE業務、I–IV期臨床試驗技術服務、仿製藥一致性評價等。公司是本土化創新型臨床CRO,參與過150多項國內創新藥臨床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