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股”公司層麵的特征

說完了行業特征,我們再來看看這些“雷股”在公司層麵一般都有哪些特征。經過梳理,我們將“雷股”分成了三類:第一類是財務造假,第二類是財務指標不健康,第三類是公司治理層麵出現問題。

財務造假

這些年A股市場裏財務造假的一抓一大把。財務造假的方式有很多,簡單說有三種:一是無中生有,二是偷梁換柱,三是收入或費用沒有按照會計準則確認。我們一個個來說。

無中生有,通過虛構業務來虛增收入。目前處在退市程序中的*ST百特(原名雅百特)就是這樣一家企業,2015年借殼上市後,股價一路上升,2017年2月到了接近24元的高位。如果你是在這之後入手的,那就虧慘了。2017年4月雅百特被調查,9月被外交部證實虛構了在巴基斯坦的業務,甚至偽造了巴基斯坦政要的信函。在一係列調查後,股價在最高點之後一年多的時間裏跌了94%,絕對是一顆無法挽回的雷。這類虛構業務的企業還有很多,比如昆明機床是通過簽訂虛假合同來確認收入,這些虛構的業務卻體現到了財務報表中,如果不是被證監會查出來是會誤導投資者的。

偷梁換柱,和合作方演戲來造假。這類造假並非無中生有,因為的確是有這樣白紙黑字的合同,但有合作方配合演戲。*ST聖萊達在2015年11月和華視友邦簽訂了一份電影版權的轉讓協議,把華視友邦的一部電影版權作價3000萬元轉讓給聖萊達,但還有一個條件是華視友邦需要按時取得電影的公映許可證,否則華視友邦就要多賠付1000萬元的違約金。隨後聖萊達向華視友邦支付了3000萬元的版權費,華視友邦按時“違約”,聖萊達要求華視友邦返還3000萬元並賠付1000萬元的違約金。聖萊達最終收到了這筆1000萬元的違約金,並確認為2015年的營業外收入。這樣花式造假的目的是為了避免連續兩年虧損被ST。所以,對於那些出現虧損,但是第二年“奇跡”般扭虧為盈的企業,個體投資者要格外警惕。

收入或費用沒有按照會計準則確認,比如提前或者延遲確認收入和費用,都是為了讓報表整體更好看。上市八年股價跌了91%的ST銳電(原名華銳風電)就通過提前確認收入,在2011年虛增利潤2.7億元,占當期披露利潤總額的37.5%,2015年1月被證監會處罰。

財務指標不健康

從財務指標方麵,我們總結了“雷股”的四個特征。

第一是商譽高。商譽就是一個企業在並購時溢價的部分。並購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麵可以使公司最近幾個季度的淨利潤大漲;另一方麵如果是溢價很多倍的收購,會產生高商譽,導致很大的風險,巨額的商譽減值可能會導致公司業績沒有前兆地突然變臉。截至2018年第三季度,A股市場中共有2000多家上市企業存在商譽,其中有149家上市企業的商譽在總資產中占比超過30%,21家商譽占比超過50%。2018年業績預告中,有54家公司預計虧損超過20億元,其中有34家是因為巨額的商譽減值導致淨利潤虧損。虧損金額最大的是天神娛樂,它的商譽占總資產的近50%,2018年天神娛樂突然計提商譽減值49億元。大額計提商譽減值的好處是既然今年的業績已經不好看了,那就索性把所有的虧損都放進來,扔掉包袱,輕裝上陣,還能在股價下跌後回購一定的股份,但是對於普通投資者來說就是巨大的損失。

“雷股”公司層麵的特征

說完了行業特征,我們再來看看這些“雷股”在公司層麵一般都有哪些特征。經過梳理,我們將“雷股”分成了三類:第一類是財務造假,第二類是財務指標不健康,第三類是公司治理層麵出現問題。

財務造假

這些年A股市場裏財務造假的一抓一大把。財務造假的方式有很多,簡單說有三種:一是無中生有,二是偷梁換柱,三是收入或費用沒有按照會計準則確認。我們一個個來說。

無中生有,通過虛構業務來虛增收入。目前處在退市程序中的*ST百特(原名雅百特)就是這樣一家企業,2015年借殼上市後,股價一路上升,2017年2月到了接近24元的高位。如果你是在這之後入手的,那就虧慘了。2017年4月雅百特被調查,9月被外交部證實虛構了在巴基斯坦的業務,甚至偽造了巴基斯坦政要的信函。在一係列調查後,股價在最高點之後一年多的時間裏跌了94%,絕對是一顆無法挽回的雷。這類虛構業務的企業還有很多,比如昆明機床是通過簽訂虛假合同來確認收入,這些虛構的業務卻體現到了財務報表中,如果不是被證監會查出來是會誤導投資者的。

偷梁換柱,和合作方演戲來造假。這類造假並非無中生有,因為的確是有這樣白紙黑字的合同,但有合作方配合演戲。*ST聖萊達在2015年11月和華視友邦簽訂了一份電影版權的轉讓協議,把華視友邦的一部電影版權作價3000萬元轉讓給聖萊達,但還有一個條件是華視友邦需要按時取得電影的公映許可證,否則華視友邦就要多賠付1000萬元的違約金。隨後聖萊達向華視友邦支付了3000萬元的版權費,華視友邦按時“違約”,聖萊達要求華視友邦返還3000萬元並賠付1000萬元的違約金。聖萊達最終收到了這筆1000萬元的違約金,並確認為2015年的營業外收入。這樣花式造假的目的是為了避免連續兩年虧損被ST。所以,對於那些出現虧損,但是第二年“奇跡”般扭虧為盈的企業,個體投資者要格外警惕。

收入或費用沒有按照會計準則確認,比如提前或者延遲確認收入和費用,都是為了讓報表整體更好看。上市八年股價跌了91%的ST銳電(原名華銳風電)就通過提前確認收入,在2011年虛增利潤2.7億元,占當期披露利潤總額的37.5%,2015年1月被證監會處罰。

財務指標不健康

從財務指標方麵,我們總結了“雷股”的四個特征。

第一是商譽高。商譽就是一個企業在並購時溢價的部分。並購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麵可以使公司最近幾個季度的淨利潤大漲;另一方麵如果是溢價很多倍的收購,會產生高商譽,導致很大的風險,巨額的商譽減值可能會導致公司業績沒有前兆地突然變臉。截至2018年第三季度,A股市場中共有2000多家上市企業存在商譽,其中有149家上市企業的商譽在總資產中占比超過30%,21家商譽占比超過50%。2018年業績預告中,有54家公司預計虧損超過20億元,其中有34家是因為巨額的商譽減值導致淨利潤虧損。虧損金額最大的是天神娛樂,它的商譽占總資產的近50%,2018年天神娛樂突然計提商譽減值49億元。大額計提商譽減值的好處是既然今年的業績已經不好看了,那就索性把所有的虧損都放進來,扔掉包袱,輕裝上陣,還能在股價下跌後回購一定的股份,但是對於普通投資者來說就是巨大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