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錄二 海外漢學家是如何評價宋代中國的(1 / 2)

美國曆史家羅茲·墨菲:(宋朝)這些進展有可能導致中國發生一場真正的工業革命,並給世界帶來它應有的一切深遠影響嗎?我們將永遠無法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因為蒙古人的進犯把這一切都打斷了,而以後各個朝代又不可能全麵重複宋朝的模式。(《亞洲史》)

美國曆史家麥克尼爾:本書的假設是:中國在1000年前後轉向市場調節的行為顛覆了世界史的一個關鍵性的平衡。我相信中國的例子啟動了人類的一個千年探索,去發現在協調大規模行為這一點上,從價格和私人或小團體(合夥或公司)對私利的看法出發,會有些什麼成果。(《權力的追求》)

美國學者尤金·安德森:宋朝時期,中國的農業和食物最後成形。食物生產更為合理化和科學化。到宋朝末年,不再由漢人統治的華北已在農業上成熟。此後直至20世紀中期,就很少再發生變化了。華南在此後曆朝中擴大了農耕,並增加了新的農作物,但那裏的模式還是在宋朝確立的,而且並未伴有多少技術上的基本變化。(《中國食物》)

美國耶魯大學中國現代史教授喬納森·斯彭斯:上一個中國世紀是11世紀。當時,中國是世界上最大也是最成功的國家。它的領導地位源於一係列的因素,從技術上的發明到工業企業的興起和管理良好的農業,從普遍的教育和行政管理試驗的傳統到對宗教和各種哲學思想的寬容。……上一個1000年的中國,是世界超級大國,也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當時宋朝的首都在東京汴梁,就是現在的河南開封,人口達百萬,是世界最先進最繁榮最龐大的城市。(2000年1月1日《新聞周刊》)

美國經濟學家、2004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愛德華·普雷斯科特:宋朝的時候中國很富裕,比世界平均水平富裕一倍。[在中美新市場經濟(北京)論壇發表的演講《克服國富的障礙——經濟政策與經濟周期》]

美國學者L.S.斯塔夫裏阿諾斯:宋朝時期值得注意的是,發生了一場名副其實的商業革命,對整個歐亞大陸有重大的意義。商業革命的根源在於中國經濟的生產率顯著提高。技術的穩步發展提高了傳統工業的產量。同樣,水稻早熟品種的引進,使作物在過去隻能一季一熟的地方達到一季兩熟,從而促進了農業發展。此外,宋朝興修的新的水利工程,大大擴大了水田灌溉麵積。據估計,11至12世紀,水稻產量增加了一倍。生產率提高使人口的相應增長成為可能,而人口增長反過來又進一步推動了生產。經濟活動的迅速發展還增加了貿易量。中國首次出現了主要以商業,而不是以行政為中心的大城市。(《全球通史》)

美國伊利諾伊大學教授伊佩霞:11、12、13世紀的中國是當時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國家。(《劍橋插圖中國史》)

美國曆史家羅茲·墨菲:(宋朝)這些進展有可能導致中國發生一場真正的工業革命,並給世界帶來它應有的一切深遠影響嗎?我們將永遠無法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因為蒙古人的進犯把這一切都打斷了,而以後各個朝代又不可能全麵重複宋朝的模式。(《亞洲史》)

美國曆史家麥克尼爾:本書的假設是:中國在1000年前後轉向市場調節的行為顛覆了世界史的一個關鍵性的平衡。我相信中國的例子啟動了人類的一個千年探索,去發現在協調大規模行為這一點上,從價格和私人或小團體(合夥或公司)對私利的看法出發,會有些什麼成果。(《權力的追求》)

美國學者尤金·安德森:宋朝時期,中國的農業和食物最後成形。食物生產更為合理化和科學化。到宋朝末年,不再由漢人統治的華北已在農業上成熟。此後直至20世紀中期,就很少再發生變化了。華南在此後曆朝中擴大了農耕,並增加了新的農作物,但那裏的模式還是在宋朝確立的,而且並未伴有多少技術上的基本變化。(《中國食物》)

美國耶魯大學中國現代史教授喬納森·斯彭斯:上一個中國世紀是11世紀。當時,中國是世界上最大也是最成功的國家。它的領導地位源於一係列的因素,從技術上的發明到工業企業的興起和管理良好的農業,從普遍的教育和行政管理試驗的傳統到對宗教和各種哲學思想的寬容。……上一個1000年的中國,是世界超級大國,也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當時宋朝的首都在東京汴梁,就是現在的河南開封,人口達百萬,是世界最先進最繁榮最龐大的城市。(2000年1月1日《新聞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