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成哪裏顧得上別的,慌亂之中擇路而逃。一旁的李元吉也慌了手腳,他本來想拉弓射箭,卻屢次不成功。李世民見狀,拉弓搭箭就朝李建成射去。隋末唐初,秦王李世民戰功赫赫,威名遠播,騎射這樣的功夫自然不在話下。這一箭正正地射中李建成的喉嚨,李唐王朝的第一順位繼承人就這樣命歸黃泉。
見李建成突然死亡,雙方的人馬都轟然而起,混戰開始了。李世民雖然對兄長起了殺心,但對這樣的結局也是惶恐不已,在危急關頭竟然怔住了。混戰中,他的馬受了驚,自己竟控製不住,以致被樹枝絆住。李元吉見到他受困,就急忙調轉馬頭向他衝過來,順勢奪了李世民的弓,想用弓弦把他勒死。
遠處的尉遲恭見了,一邊大喊住手,一邊策馬飛奔而來。李元吉一見尉遲恭,如同白日見鬼一樣,立即魂飛魄散。因為當年二人比試過,李元吉三戰三敗,所以,他轉身就跑。尉遲恭執著如冤鬼,緊追不舍,不但追,而且還拉弓射他,李元吉的後腦沒有長眼,聽到箭聲,已來不及回頭,當場被射死。其實早在混戰開始的時候,東宮和齊王府就得知了消息,匆匆率領大隊人馬趕到玄武門,以圖護主。尉遲恭眼看形勢不利,就割下了太子李建成的頭顱示眾。東宮和齊王府的人看到了自己主子的項上人頭,都驚恐不已,無心再戰。
隨後,尉遲恭又身著戰甲,手執長矛奔往李淵處。李淵當時還在海池劃船,看到尉遲恭來勢洶洶,忙問出了什麼事。尉遲恭正色回道:“陛下,太子和齊王造反了,秦王正在帶兵剿滅叛黨,特命我來保護皇上。”李淵一聽,心中也猜到了八九成內情,喪子之痛再加上眼前大勢已去,他頹然坐倒,再無心追究了。
“玄武門之變”是李唐王朝內部的一次政變,它因爭奪利益而生,最終也以爭奪利益而結束。同年八月,高祖李淵被迫退位,李世民登基,史稱唐太宗。
阿龍辭典 太子李建成
李建成(589-626),在唐初的統一戰爭中,立下了赫赫戰功,又是長子,所以理所當然地被封為皇太子。太子和世民、元吉是一母同胞,但因為父親李淵做了皇帝,這哥兒幾個便做不成好兄弟了。在皇位麵前,唯有你爭我拚。史書上說:有一次騎射比賽,建成故意挑了匹不好的馬給世民,世民從馬上摔下來,差點摔死;又有一天晚上,建成請世民來家裏喝酒,在酒中下了毒,世民喝完之後回到家,突然肚子痛,吐了好幾鬥血。但史書上同時也說:太子性情好,做人厚道。厚道人怎麼會做了這麼多要殺害兄弟的壞事?所以,後世學者都懷疑李世民篡改了史書。
阿龍要說的是:太子不得不死!因為太子的二弟是李世民,這主兒能力強、腦瓜兒好使,且野心勃勃。有實力做老大的,絕不會甘心做老二,所以李世民也不可能不反。
阿龍看熱鬧
家族企業不好做
雖說“打仗親兄弟,上陣父子兵”,但企業做大後,該分錢分地盤了,父子兵也好兄弟兵也好,都不頂用-“親兄弟,明算賬”。624年,李家父子打下天下,兩年後,哥兒仨在玄武門兵刃相見、以命相搏;幾個月後,父親下台,兒子上位。這正說明:家族企業不好做。家族企業的困境在於:創業期,兄弟多勢力大,連帶上大舅子、小外甥,三十幾個人的小企業都不需要對外招人;發展期,因為家人多,誰也不服誰,利益要均沾,家產難分,這時突然又覺得,還是獨生子女好哇!
5、 唐太宗四請馬周
唐太宗即位後,專心於國事,希望能把大唐治理得繁榮昌盛。
貞觀五年(631年),太宗要求群臣寫一篇議論朝政得失的文章。官員們領命後,就紛紛回家寫文章去了,這其中有個叫常何的,因為在玄武門事變中立了大功(當時是玄武門的守軍頭目,他在李建成等人進入後關起大門,才使李世民來了個甕中捉鱉),被太宗擢升為親軍侍衛長(中郎將)。常何從小沒怎麼讀過書,這次要他寫文章可真是難倒他了。回到家後,他抓耳撓腮,也寫不出一個字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