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伯來大學耶路撒冷商學院的Niron教授發表了有關《以色列學術界:科技創新的孵化器》的主題講演,他講解了愛因斯坦的物理公式E=mc2的深刻含義:能量=質量×光速的平方,這也是中以合作的未來。猶太人為什麼能獲得那麼多的諾貝爾獎?這同他們重視教育、熱愛學習、擅長思考和刨根問底、凡事喜歡問為什麼有很大的關係。希伯來大學共有8位教授獲得了諾貝爾獎,由研究轉化成科技成果、收入和贏利要逾越許多鴻溝。
技術轉讓的過程較為繁瑣:先申請專利再公開發表,保證專利不被剽竊;有激勵政策和資金;清潔技術、農業和科技方麵,要找到好的商業模式;大學非常關注創新,商學院提供各種課程讓學生們學會思考,還讓他們同醫院、醫生或科學院、大公司互相了解,進行跨學科合作和項目設計,並以市場為導向組建新的創業框架和團隊。這為中國的創新創業事業提供了經驗。
來自以色列的Rewalk公司演示了機器輔助殘疾人現場走路,另外一家研究自動駕駛視覺機器人的公司則關注汽車駕駛問題,希望最大限度地降低交通隱患。“技術和創新會讓人類的生活更加美好,我們應該以別人想不到的方式進行思考。”(愛因斯坦語)
紫牛基金合夥人張泉靈主持了“中國投資生態圈”沙龍,複星集團董事長郭廣昌同以色列經濟部理事長Amit進行了有關武術和投資的對話。郭廣昌指出,中國人形容溫州商人和寧波商人是“中國的猶太人”,我相信這是一個褒義詞。
他說:“中以經濟有巨大的互補性,中國有巨大的市場,以色列有極強的創新能力和卓越的企業家精神。我投資的許多家公司都有以色列背景和猶太背景,而且每年的增長速度很高。以色列的每個男人都要服兵役3年,具有很強的執行力;再加上猶太人的宗教信仰,使他們的身心都很健康。就仿佛中國的武術以柔克剛一樣,從而使他們在經商過程中非常靈活。中國人從來就是猶太人最好的朋友,兩國的合作潛力無窮、充滿希望。”
對於以色列人的創新精神,郭廣昌很有發言權,除了他是傑出浙商的代表以外,近年來他不僅投資了不少以色列企業,還收購了很多猶太人創辦的企業,如法國的地中海俱樂部、中國的“和睦家”醫院、美國的Studio 8電影公司,以及加拿大的太陽馬戲團等。按照郭廣昌自己的話說,他與猶太人非常有緣分。他把以色列的創新精神歸結為猶太教的傳統和以色列的兵役製度,前者塑造了猶太人的意誌力,後者塑造了以色列人的執行力,從而培育出優秀的企業家精神。
“2016年中以科技創新投資大會”是中以曆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科技大會,會場上人山人海,以色列終於在中國火了。在會場上,本書作者向以色列駐華大使馬騰和前以色列駐上海總領事介紹了正在建設中的托克托“中以創新創業示範園”項目,請求以色列政府的幫助。
大會讚助商海南航空公司宣布,將於2016年4月28日正式開通北京和特拉維夫的航班,這是去年海航給中以企業家最大的一份厚禮。
大會聯席主席以色列英飛尼迪投資公司創始人Amir認為,盡管以色列有先進的技術,也善於做初創,但在大規模生產和供應鏈建設上卻沒有優勢,再加上自己國內市場狹小,周邊又有22個阿拉伯國家包圍,迫切需要跟中國這樣資金實力雄厚、又有強大市場化需求國家深化合作關係。他預測:“在2016年,至少會有20家中國企業在以色列進行收購,未來每年可能都會收購40 ~ 50家以色列企業,增長勢頭清晰可見。這種互惠互利的合作關係對雙方都非常有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