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吳起去查營,實然聽見一座營房裏傳出痛苦的哼哼聲。他馬上走進去查看原因。一個士兵躺在床上,麵如金色,疼得一個勁地叫喚,顯然十分難受。幾個士兵站在一旁,愁眉苦臉地看著他。
吳起關切地問:“怎麼回事?”
旁邊有人答話:“他患了癰疽。大夫不肯來看病,隻得自己挨著。”
吳起勃然大怒:“這還了得!速把大夫找來。”
大夫誠惶誠恐地趕到,給士兵看病,開了些藥,說:“他這個病,得自己好,化了膿就慢慢好了。”
吳起仔細查看他的膿瘡,隻見又紅又腫,膿包鼓脹脹的,散發出特有的惡臭。士兵不住地哼哼著,可憐巴巴地瞅著吳起。
吳起一彎身,湊近膿腫處,用嘴唇開始吮吸起來!“不!不!”士兵驚慌地扭動起來,不讓他吮。旁邊人也再三勸阻:“將軍您是軍隊統帥,保重身體要緊,千萬不可這麼做!”
吳起擺擺手,繼續吮,吮一口,吐一口,膿腫逐漸減下去,病人露出了舒坦的神情。這時,包括大夫、旁觀者和病人在內的所有人都感動得流下了眼淚。
吳起如此對待他的部下,士卒們無不感動,打起仗來舍生忘死、視死如歸,都抱著為吳起效死的決心。正因為如此,吳起統率的軍隊才每戰必勝,攻堅必克。
7. 為人之本,缺一不可
原文
夫欲為人之本,不可無一焉。
譯文
凡是想要樹立修身立業的根本,道、德、仁、義、禮這五種思想缺一不可。
名家注解
【張商英注】老子曰:“夫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失者,散也。道散而為德,德散而為仁;仁散而為義,義散而為禮。五者未嚐不相為用,而要其不散者,道妙而已。老子言其體,故曰:“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黃石公言其用,故曰:“不可無一焉。”
【王氏注】道、德、仁、義、禮,此五者是為人,合行好事,若要正心、修身、齊家、治國,不可無一焉。
■ 解讀 ■
從整體本質上說,隻要有內在的道與德,則必有外在的仁、義、禮;但從作用表現上說,這五者缺一不可。《論語》中說:“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人應該內心忠誠,體欲道,懷於仁,應之以仁,處之以禮。孔子曾說:“三十而立。”所謂立,是指“立身、立言、立德”。一個成人,首先要在社會上站穩腳跟,獨立生活,這就是“立身”。立身不可不修德,否則立身不穩;處事不可不講權謀,否則難以成功。以道德為基石,以權謀為手段,人生在世,二者缺一不可。
張注中所引老子之語,說的是由於道、德、仁、義依次喪失,人們才不得不退而求其次,用等級、法規性的禮教來規範社會,其本意是指因時適勢地運用道體的不同功用而已。老子強調的是天道的本體,黃石公強調的是天道的功用。實際上,“體”“用”二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 處世活用 ■
道、德、仁、義、禮,此五者皆具,用現代的話來說,就是具有崇高的人格魅力。人格是指人的性格、氣質、能力等特征的總和,也指個人的道德品質和人能作為權力、義務的主體的資格,而人格魅力則指一個人在性格、氣質、能力、道德品質等方麵具有的吸引人的力量。在今天的社會裏,一個人能受到別人的歡迎、容納,他實際上就具備了一定的人格魅力。
羅斯福的人格魅力
美國總統西奧多·羅斯福生前異常受歡迎,甚至連他的傭人都喜歡他。也正是因為這一點,羅斯福的黑人男傭詹姆斯·亞默斯寫了一本關於他的書,取名為《西奧多·羅斯福,他傭人的英雄》。在這本書中,亞默斯說出這個富有啟發性的事件:
“有一次,我太太問總統關於一隻鶉鳥的事。她從沒有見過鶉鳥,於是總統詳細地描述了一番。沒多久之後,我們小屋的電話鈴響了。我太太拿起電話,原來是總統。他說,他打電話給她,是要告訴她,她窗口外麵正好有一隻鶉鳥,又說如果她往外看的話,可能看得到。他時常做出像這類的小事。每次他經過我們的小屋,即使他看不到我們,我們也會聽到他輕聲叫出:‘嗚,嗚,嗚,安妮!’或‘嗚,嗚,嗚,詹姆斯!’這是他經過時一種友善的招呼。”
仆人怎能不喜歡一個像他這樣的人?任何人怎能不喜歡他?
羅斯福任期結束以後,一天到白宮去拜訪,碰巧塔夫脫總統和他太太不在。他真誠地喜歡卑微身份者的情形全表現出來了,因為他向所有白宮舊傭人打招呼,甚至叫得出他們的名字,連廚房的小妹也不例外。書中寫道:“當他見到廚房的歐巴桑亞麗絲時,就問她是否還烘製玉米麵包,亞麗絲回答他,她有時會為傭人烘製一些,但是樓上的人都不吃。
“‘他們的口味太差了,’羅斯福有些不平地說,‘等我見到總統的時候,我會這樣告訴他。’亞麗絲端出一塊玉米麵包給他,他一麵走到辦公室去,一麵吃,同時在經過園丁和工人的身旁時,還跟他們打招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