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3月6日,溫家寶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今年要集中開展治理商業賄賂專項工作,重點治理工程建設、土地出讓、產權交易、醫藥購銷和政府采購等領域的商業賄賂問題,堅決糾正不正當交易行為,依法查處商業賄賂案件。
重拳打擊商業賄賂成為2006年司法機關反腐敗鬥爭的重中之重。2006年4月28日,北京市紀委召開新聞發布會,對涉及重大經濟環節的商業賄賂案件進行通報,在通報的4起商業賄賂案中,原中國農業銀行北京市分行科技處處長溫夢傑榮登榜首,他也是北京市司法機關重拳打擊商業賄賂犯罪以來第一個被判處死刑的官員。
一個小小的銀行科技處長,為何敢張開鯨吞之口6年索要回扣1075萬元?溫夢傑索賄、貪汙上千萬元,並給自己買了價值3000多萬元豪宅,為什麼卻在法庭上辯解說自己在為員工謀福利?仿佛隻有與眾不同,才能脫穎而出。我們相信溫夢傑這個電腦天才明白這個道理,所以即使死到臨頭,也要說出一句“名言”留於後世,這是溫夢傑最後的悲情表演,更彰顯其醜態與悲哀。
溫夢傑1956年出生在河北省樂亭縣,1984年從北京金融學院畢業後,分配到北京工商銀行北京市分行科技處工作。1987年,在北京工商銀行係統就已赫赫有名的電腦天才溫夢傑成為北京工商銀行科技處副處長,無論在專業領域還是在仕途上,他都是屬於領導賞識、同事羨慕的幸運者。但溫夢傑與眾不同的是,他沒有留戀副處長的位置,而是專注於自己的專業,試圖在電腦領域成為國內鳳毛麟角的人物。1989年溫夢傑赴澳大利亞留學,攻讀應用電子專業碩士學位。1992年畢業回國後,他和妻子一起創辦了一家科技有限公司。但是,盡管溫夢傑在專業領域堪稱天才,但真正當起公司老板來卻困難重重。公司做了幾年也不見起色,這時候他開始後悔輕易放棄了自己副處長的位置。
仿佛上天眷顧,1994年中國農業銀行北京分行引進科技人才,溫夢傑得知這個消息後前往應聘,憑著曾經擔任北京工商銀行科技處副處長和在國外獲得電子專業碩士學位的優勢,溫夢傑重新回到銀行係統,擔任中國農業銀行北京分行科技處總工程師,享受正處級待遇。
溫夢傑把自己開辦的公司交給妻子打理,重返銀行係統專心致誌地當起了總工程師。當時在北京農行中,溫夢傑是計算機技術的一流高手,為單位的技術保障立下了汗馬功勞。客觀地說,溫夢傑是個難得的專業人才。在領導和同事眼裏,他為人內斂但非常聰明,銀行裏的電腦技術問題一旦出現意外故障,到他那裏定會迎刃而解。由於溫夢傑在業務上表現出的高超才能,加上曾經下海開辦過公司,他很快就從一名技術人員被提拔到領導崗位上。1997年溫夢傑升任北京農行下屬的北京金信思創科技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總經理。1998年溫夢傑又被任命為中國農業銀行北京分行科技處處長。一時間,溫夢傑亦官亦商,風光無限。
科技處是北京農行的一個部門,與北京分行下屬的北京金信思創電腦公司是兩塊牌子、一套人馬,主要職能是負責分行係統計算機和網絡係統的技術支持,負責設備、軟件的采購。
溫夢傑剛到科技處時,處裏隻有二三十人,隨著銀行係統電腦的普遍使用和銀行網絡的發展,科技處也發展壯大到八九十人,科技處長成為本單位內部一個炙手可熱的位置。但是,溫夢傑看重這個位置卻並不僅僅是一個處級幹部,而是這個位置所掌握的實權,以及實權背後蘊藏著的巨大利益。這個利益就是購買電子設備時的回扣,在圈內,這種回扣幾乎是一種人人遵循的遊戲規則。況且,溫夢傑亦官亦商,既有采購權力又熟悉市場行情,對於收受回扣的額度自然拿捏得非常準確。
科技處除了日常對銀行係統計算機和網絡係統提供技術支持和維護管理外,大量的設備采購也根據銀行的需要購買。無論以銀行、科技處或北京金信思創的名義對外采購,都需要處長溫夢傑簽字後,上報主管行長審批之後,就可以與供貨方簽訂供貨合同。至於設備的價格,因為每一款產品不一樣,加上電子產品價格瞬息萬變,主管行長不可能了解得很清楚,隻要價格差別不大就容易蒙混過關,而溫夢傑卻對此了如指掌。
國內電子市場的競爭異常激烈,對溫夢傑而言,他掌握著上億元的采購大權,而且供貨方多如牛毛,買方市場卻很少,尤其像溫夢傑這樣的實權人物,更是眾多供貨商公關的目標。
電子產品銷售一般都是先簽合同,供貨後再付款。供貨商們總是千方百計地賣完設備和軟件,再千辛萬苦地想方設法及時收回貨款,加上此後的設備維修、軟件升級、售後服務、新項目開發,對供貨商來說都意味著巨大的商機。所以,誰能夠巴結溫夢傑這個實權人物,也就意味著財源滾滾。
但是,供貨商們隻把溫夢傑當作一個機關處長,卻低估了溫夢傑的專業天才,因為每份訂單背後有多少利潤他都能估算得非常準確。而從中索要多少回扣以及索要的時機,溫夢傑也掌握得非常精確。
作為銀行係統一名中層管理人員,溫夢傑的收入應該說是不算低的,僅住房一項,他就曾分到了兩套住房。但車房俱備的小康安逸生活,並沒讓溫夢傑感到滿足。對金錢沒有克製的貪婪與渴望,讓溫夢傑的道德防線完全崩潰。怎樣利用手中權利為自己多撈錢,成了溫夢傑夢寐以求的大業務,這位電腦天才很快就成了一個貪得無厭的斂財高手。
在競爭日趨激烈的形勢下,為拿到一張訂單,許多供貨商往往不擇手段,而那些手握采購審核大權的人借此輕鬆撈一筆,這就是采購之外的潛規則。這種行業回扣,一方是巴不得送,一方是巴不得要,兩個巴掌一拍即合。
溫夢傑自己開過公司,自然明白如何收取回扣才不露痕跡。而且,溫夢傑很不屑於要個十萬八萬的零花錢,他出手從來都是大手筆,而且操作起來也足見其智商之高。
1998年溫夢傑當上科技處長,大權在握後,為了給自己索要的回扣提供一個存錢的“保險櫃”,他立即讓自己的侄子在南方證券北京方莊營業部開設賬戶,其後溫夢傑將索取的回扣陸續存入這個賬號。後來為掩人耳目,溫夢傑還讓侄子用一個吳姓同學身份證開了一個活期賬戶,將從營業部賬戶中兌現的現金存進該賬戶,再轉入其他賬戶。如此一來,溫夢傑建立了一個頗為隱蔽的回扣轉移渠道,贓款幾經轉手後就沒有了痕跡,為他日後大肆收受商業賄賂打下了屏障。
1999年初,走馬上任不久的溫夢傑開始施展索賄拳腳。在北京農行與某公司簽訂一份合同後不久,溫夢傑就主動打電話給這家公司的老總,在一兩句似是而非的客套話之後,那位老總明白了溫夢傑的意思:他要這個項目利潤的三分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