診過脈看了內髒情況,錢佳寧又開了一個方子,藥效要比前一個方子強了一些。董伯誠已經和帝都最大的中藥房樂和堂商議好了買藥的事,他拿了方子直接從家裏的書房傳真過去,半小時不到中藥房已經派人把藥送來了。

錢佳寧打開藥包把所有的藥都複查了一遍發現無誤後這才從包裏拿出了一個小紙包,打開以後裝著幾片像葉子一樣的東西。錢佳寧把每個藥包裏都放上一片,認真地介紹說:“這次的藥引在藥店買不到,即使我也沒有太多,所以一個藥包隻能放一片。”

董伯誠擔心藥引不足藥效會不好,連忙問道:“正常要放幾片?”

錢佳寧把藥包挨個包了起來:“三片效果最好了,不過一片的話也可以保證藥效。”

董伯誠猶豫了一下沒有說話,拿著藥包轉身去煎藥,董老爺子飽餐了一頓也有些發困,保姆扶著回床上休息,錢佳寧便讓司機送了回去。

熬好了藥,董老爺子喝了一碗,等到吃晚飯的時候他忽然說道:“今天吃了藥以後肚子不那麼疼了。”

董伯誠頓時喜出望外,像這種癌症病人,除了死亡的恐懼之外,最痛苦的就是那種撕心裂肺的疼,讓人坐臥不安。

董老老爺子把剩下的藥膳都吃了,晚上吃中藥的時候也不那麼不情願了,隻是錢佳寧留下的蜜餞越來越少。

“你每天去小錢家給我買點蜜餞回來,人家開店的做東西都是賣的,不能老白問人家要。”董老爺子頓了頓又補充了一句:“順便問問那藥膳能不能天天喝呀?要是能的話你就給我訂上一年的,把錢先預支上,讓司機每天去拿。就靠咱家這廚師的手藝,我看早晚得餓死我。”

董伯誠對親爹向來一百個孝順,第二天就屁顛屁顛地親自去錢小米的店裏買蜜餞順便問問藥膳的事。

蜜餞錢佳寧做了不少,一樣給董伯誠都稱了一些。至於藥膳,錢佳寧臉上露出為難的表情:“其實天天吃可以,隻是我的藥膳比較貴。”

她起身走到廚房,片刻後端來幾片切好的西紅柿、黃瓜以及兩個煮好的蝦放到董伯誠麵前:“不瞞董先生說,我煮藥膳用的都是昂貴的特殊食材,這種食材量少、味美、稀有。不是我吹牛,即使以你的身份也買不到,所以按照我的治療方案裏是一個月給一罐藥膳。”

董伯誠拿起筷子夾了一片生西紅柿放進嘴裏,頓時臉上露出驚訝地表情:“真好吃。”再吃那蝦,不見魚腥味隻有海蝦的甘甜,而錢佳寧說隻用了清水煮什麼都沒放。

“而且我做藥膳的水也與眾不同。”她從廚房倒了一杯仙淘網上買的礦泉水遞給董伯誠,董伯誠接過杯子喝了一口,覺得水中帶著淡淡的甘甜,等一杯水喝下去董伯誠覺得自己神清氣爽,身上像是輕快了許多似的。

“那錢大夫做的藥膳多少錢一罐?”董伯誠放下杯子正色問道。

“一千!”錢佳寧輕輕地吐出兩個字,她有些擔心自己要價太黑,放在手裏的手緊張地攥起了拳頭。

董伯誠聽到這個價格笑了:“一百五十萬我都花了,還差這一千塊錢嘛。這樣,我先定一年的,下午打發人給你送錢來。”

錢佳寧心裏鬆了一口氣,手也慢慢地鬆開了:“好的,為了讓老爺子吃的舒心,我會在保證藥效的情況下多給他換換花樣的。”

“那麻煩你了。”董伯誠拿著蜜餞走了出來,上了車後吩咐司機:“去樂家的樂和堂。”

樂家和董家算起來也有幾十年的交情了,經營著華國最大的中藥堂樂和堂。這次董老子生病董伯誠也請過和樂堂的中醫,隻是他們麵對老爺子的情況都束手無策。

汽車停在樂和堂的門口,董伯誠讓司機在外麵等侯,自己一個人推開門走了進去。藥店的店長見董伯誠進來,立馬笑容滿麵地迎了上來:“董先生是來找我們董事長的嗎?”

“樂董在嗎?”董伯誠解開大衣的扣子,看了店長一眼。

“在,就在樓上辦公室呢,我陪您上去。”

“不用了。”董伯誠轉身往樓梯處走去:“你忙吧,我自己上去就行。”

走到三樓董事長辦公室,董伯誠敲了敲門,不等裏麵說話直接推門進去了。

樂宗祥抬起頭來看到董伯誠進來,立馬笑著起來迎接:“董哥來了,快坐,嚐嚐我新得的好茶。”

董伯誠看著樂宗祥煮水泡茶,便耐著性子等著。樂宗祥煮好了茶給董伯誠倒了一杯:“老爺子最近情況怎麼樣?今天早上你藥方傳來的時候我親自看他們抓的藥,你還別說,那方子真好。不過你說這麼難得的方子,給老爺子看病的那個小姑娘就這麼大大咧咧的給你們,她就不怕我們學了去?”

董伯誠笑了笑:“每個病人的情況都不一樣,這個藥方是根據我們老爺子的病情、身體情況、五髒六腑的情況開的,就是再好別人用了也不對症。小錢大夫說若是其他中醫根據這個藥方能研究出治療別的病人的方子,也是病人的福氣。”

“不過這個方子是不全的。”董伯誠從手包裏掏出一個紙包:“這個藥需要一個藥引,小錢大夫說若是用三片藥效最好,可惜她手裏沒有太多,隻能一次放一片。你知道我的,在給老爺子治病上是一點都不能含糊的,我想讓你幫我看看,你家有沒有這味藥。若是有的話,花再多錢我也要買到。”

其實董伯誠財大氣粗也是有底氣的,董家是帝都十分有名氣的大戶人家,董老爺子在民國時期靠做實業積累了大量的財富,而且沒少為抗戰捐錢捐物,解放後造路修橋,捐助學校,做了不少善事。運動前夕的時候,董老爺子靈敏的察覺到風聲不對,關了廠子和企業後帶著財產和家人去了國外,期間碾轉到東南亞各國做生意,十多年時間又將手裏的資產翻了一倍。

改革開放,老邁的董老爺子帶著一家回到了帝都,搬回了自家的老宅,而手上的生意都交給三個兒子接手。長子董伯誠是董家現在一代的當家人,他遺傳了老爺子的商業頭腦,回國後抓住了時代的機遇,手下的資產迅速增值,如今董伯誠已經成為華國數一數二的富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