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二章 學會變通,成功辦事最怕走進死胡同(2 / 3)

在拒絕別人時,不妨先拖延一下,以使自己“進退有據”。有的人在麵對別人的求助而自己又確實無能為力,或因事不正關自己不願出力時,往往不作解釋,一口回絕,顯得生硬而不友好,常常讓對方產生“不夠意思、不願幫忙”的想法。因此,我們在拒絕別人時,最好不要當麵拒絕,答應考慮一下,給自己留點回旋的空間,以便使自己“進退有據”。魏和馬是大學同學,二人關係甚篤。畢業時,魏分到了某縣機關,而馬留校任教。一天,魏專程到學校找到馬說:“馬老弟,我這次專程到這裏來找你,是想讓你在日替我考一下外語,最近機關評職稱要用到。就我這兩下子怕是應付不了,你的外語水平我清楚,保準‘馬’到成功!”

馬聽了微微一笑,心中合計自己對當前盛行的“替考風”深惡痛絕,說什麼也不能摻和進去,但如果不答應,恐怕麵子上過不去。怎麼辦?對,給他來個緩兵之計!於是他笑著說:“魏老兄,你的忙我怎麼能不幫?不過,話又說回來了,我現在還不能答應你,因為我還不知道考試那天,係裏對我有沒有什麼安排。如果我能夠脫身,當樂於效力!兩天後我打電話給你一個準信。”兩天後,馬給魏掛了個電話,說他很抱歉,正巧考試那天,係裏安排校領導聽他的課,不好請假,請魏多加諒解。這裏,馬就采用了“拖延拒絕”法,使自己贏得認真考慮尋找借口的時間,獲得了可進可退的空間,既達到了拒絕的目的,又沒損害雙方的友誼,可謂一舉兩得。

在批評別人時,最好“點到為止”,以維護對方的自尊。有的人,在批評別人時,不看場合,不考慮對方的心理承受能力,一味地高聲大嗓,這樣做往往事與願違,傷害了別人的自尊。所以,我們在批評別人時,特別是在有多人在場時,不妨點到為止,力求含蓄地達到批評的目的。

在與人爭論或爭吵時,切忌使用“過頭話、絕情語”,以便對方體麵地下台。與人爭論或爭吵時,一個友好、真誠的微笑會傳遞給別人許多信息,它不僅表明“我喜歡你——我是把你做朋友的”,而且也預示著“我想你也一定會喜歡我”。當一隻小狗搖著尾巴走到你麵前時,它似乎在對你說“我相信你是一個好朋友,你喜歡我。”

微笑傳達的另一條重要信息是“你值得高興”。波拿勞?歐維爾斯利特在她的著作《理解我們自己和別人的恐懼》中指出:“我們對其微笑的人,也反過來朝我們微笑。在一種意義上,他是朝我們微笑,在更深的意義上,他的笑蘊含著如下的意思:我們使他能夠感受突然而至的幸福,我們的微笑使他感到他值得笑,於是他也笑了。可以說我們從人群中把他分離出來了,我們對他區別對待,同時給了他一個單獨的地位。”

我們中的許多人不能更經常地或更真誠地微笑的一個簡單原因是一種習慣:我們總是壓抑真實感情。我們所受的教育使我們覺得,讓自己的感情泄露無遺是極不光彩的事,我們試圖使我們不要感情衝動或者不把它流露在臉上。也許你覺得自己作不出一個“真正的微笑”,而且怎麼也學不會那種富於吸引力的微笑。

但是,我的經驗是每個人都曾被某個真正的微笑祝福過。這是我們每個人都曾體驗過的。問題隻在於怎樣把它釋放出來,隻要你擺脫出於害怕表現出真實的情感而產生的恐懼,讓感情釋放出來,你也就會自然而然地微笑起來,因為當你覺得這個世界充滿善意和友好的時候,你就不再“抑製”微笑。

所需要的一切是:稍加練習地表達你的感情。你會發現,練習得越多,則抑製得越少。我看到過這樣一些人,他們總是臉色陰沉,麵無表情,但是僅僅通過每天的釋放感情的訓練,他們的臉上就逐漸顯現出了頗富吸引力的微笑。當你感受到友好之情時,請真實地表現你自己,不要因為你臉上表現出“夥計,見到你很高興”而感到害羞和自疚。

笑臉,是我們所喜歡看到的,也是我們能夠給予的。

好處不能隨便給

每個人都會有“給人好處”的經驗,而也隻有給人好處,才能從別人身上得到“好處”。

不過,給人好處還是有一些學問的。別以為“給”這個動作很容易,給得不恰當,不但對方不會感激你,有時還會怨你,你白白損失“好處”,又招人怨,天底下再也沒有什麼事比這更冤的了。

在中國古代皇帝中最不吝“給”的當屬劉邦了。劉邦還在打天下的時候,有次遭圍困,便馳函叫韓信來救,韓信複函要求劉邦封他為“假王”,以方便調兵遣將。劉邦立刻說:“男子漢大丈夫,要做就做真王,做什麼假王?”派人馳送印信,立刻封韓信為王,於是,周瑜調兵前來解了劉邦的圍。劉邦的“給”,給得多漂亮!可見“好處”能不能給得“恰到好處”,其影響至關重大。

所以,要給人好處,就要給得“恰到好處”,也就是說,不輕給、不吝給、不濫給!

所謂“不輕給”就是“不輕易給對方”,總是要讓對方為這“好處”吃一些苦頭,花一些心力,讓他在“付出’’之後才“得到”,這樣子他才會珍惜這得來不易的好處。如果你因為身上有太多“好處”而隨便給人,或想以“好處”來討別人歡喜,那麼不但別人不會珍惜這些“好處”,對你也不會有任何感激之心,反而還會嫌少,嫌不夠好,甚至一再向你要好處,你如不給或給得不如前次好,前次多,對方便要怪你,恨你,比你不給他好處還怨得深,恨得厲害。

不過,“不輕給”也要拿捏分寸,如果你是故意不給,或擺明有意要在“折磨”他之後才給,那麼你也有可能結怨。你要向對方表明你的“好處”其實不如他所想的那麼好那麼多,要給他你也有身不由己的困難,或是還要同他人“研究研究”等等。決定給他好處了,你也要讓他知道,你是如何費盡九牛二虎之力才促成這件事的,在這種情況下,對方受你的好處,心裏多少也會有壓力,對你的感謝自然不在話下,而且也不會把你當成“傻子”,動不動就來向你開口,這樣你給人好處才給得有價值有意義。

“不吝給”是指應該給,必須給,不得不給時,就要毫不吝惜地給,慷慨大方地給,不怕給得多,隻怕給得少。這種情形包括人家有恩於你時,獎賞有功的屬下時,要重用某人時,要收買人心時,以及情勢所迫時。如果你給得少,給得不幹脆,那麼這“好處”就不能顯現出應有的效果。

“不濫給”,顧名思義就是“不亂給”,該給多少都要有準則,否則會出現和“輕給”一模一樣的後遺症,而且還會造成是非不明的結果。至於“不吝給”,這和“不輕給”,“不濫給”是沒有矛盾的。

怎樣做到“不輕給、不濫給、不吝給”有時真是隻可意會,不過最基本的是要注意,願意幫助別人的良好初衷,有時並不能帶來良好的結果。人情世故的微妙有時候很耐人尋味,生活中經常有這樣的人,幫了別人的忙,就覺得有恩於人,於是心懷一種優越感,高高在上,不可一世。這種態度是很危險的,常常會引發反麵的後果,也就是,幫了別人的忙,卻沒有增加自己人情賬戶的收入,正是因為這種驕傲的態度,把這筆賬抵消了。

幫忙時應該注意下列事項:

第一,幫忙時要高高興興,不可以心不甘情不願的。如果你在幫忙的時候,表現得很不高興,那麼對方也會很不快,自然會想到你的幫助不是出於真心,而是情非得已,他也自然不會念你的好處。

第二,要做得自自然然,也就是說,在當時對方或許無法強烈地感受到,但是日子越久越體會出你對他的關心,能夠做到這一步是最理想的。

第三,不要使對方覺得接受你的幫助是一種負擔。你明明已為他付出了代價,卻又得不到回報,真是何苦來呢?

人們所高度稱道的任何事情,是絕少在人的期望之中的。良好的開端應當激發他人的好奇心,而不是抬高他們的期望。

千萬不要和小人較勁兒

有一位哲人說過:“沒有敵人的人生太寂寞。”這位先哲真是好大的口氣,試想誰希望以敵人的存在來充實自己的人生經曆?其實。如果仔細想想,你的敵人是誰呢?是不是從出生開始就有敵人存在或存在的僅僅隻是你的假想敵人?敵人本來並不存在,隻是由於某種原因才出現。或者是原來的朋友反目成現在的敵人,也許將來還會變成朋友。不打不相識,你們為什麼不能彼此間成為朋友呢?把你的敵人看作你的朋友,堅持感情的輸入,堅持禮讓的美麗內涵。如果你這樣做了,說明你正在一點點地提高自己,開闊自己。

但是,禮讓並不是無原則的一味退讓,並不是對所有的事都保持沉默。不要以為這樣你才有深度,有內涵,是一個襟懷博大,有容人之量的人。事實恰恰相反,如果你這麼做,別人隻會把你看做是懦弱無能,愚笨無知的代名詞,絕對不會正視你的存在。不要以為你守著“宰相肚裏能撐船”的信條不放,你就能胸襟開闊,從而心寬體胖。在某些時候,你不得不去爭取,去辯論,去實現自己存在的價值,去批評、反擊自己認為是忍無可忍的事情,別人絕對不會說你膚淺狹隘。有些事情,如果你不去做,別人又怎麼會知道?

例如,一個人的詞鋒十分厲害,人人對他退避三舍,唯恐被他當眾取笑一番。碰上這種人,不管你反唇相譏或沉默不語,別人隻會隔岸觀火,含笑欣賞這一幕鬧劇。

最難纏的人物,莫如那些生性淺薄而缺乏自知之明的人,他們以攻擊人家的弱點為樂事,得勢不饒人,叫你丟盡麵子才肯罷休。如果在你的周圍剛好出現這樣一個人物,他說話的聲音特別嘹亮,每句話像飛刀一樣直插聽者的心中,令人又驚又怒,你應該如何做出適當的反應,讓對方曉得你並不好欺負,而又不失自己的風度?

喜歡逞一時之快,嘲笑別人,以求達到傷害對方自尊心目的的人,都有一個通病——欺善怕惡。由於缺乏涵養,認為別人無言以對,把對方踩在腳下,自己便會升高一級,增加自我的價值。結果慢慢地便形成一種暴戾習氣,對人對事一味挑剔,還自認為具有非凡的洞察力,見識過人,別人越是顯出畏懼,他們越是得意洋洋,什麼尖酸刻薄的話,都不吐不快,毫不知道收斂。

麵對這種以為自己口才很好,卻是神憎鬼厭的人時,你既不要隨便示弱,也無須自我降格,跟他針鋒相對,你應該這樣做:

(1)當他正在噴口水,心情興奮,口若懸河地把你的弱點一一挑出來取笑時,你隻需平靜地定睛看著他,像一個旁觀者,興趣盎然地欣賞眼前這個小醜的每一個表情,對方便會難以再唱獨角戲。

(2)當他實在太惹人討厭,總是找你的麻煩,每句話都是針對著你時,你要盡量抑製怒氣,裝聽不見,切勿中了對方的詭計,跟他唇槍舌劍。如果你根本不理會他,他便無法再獨自下去,他的弱點會因此而暴露無遺,同時更顯出你的涵養功夫非比尋常。

(3)在對方說得起勁,更難聽的話也衝口而出的時候,你實在不必再忍受這樣膚淺的人,你可以站起來禮貌地說:“對不起,請繼續你的演說,我先走了。”如果對方還存有一點自尊的話,他應該感到羞恥。不要以為世界上每個人都像你一樣,處事有條不紊,願意聽取他人的意見,有進取心,喜歡講道理、求和氣,在適當的時候,做適當的事情。有些人是天生的“瘋子”,你對他的所作所為非常厭惡,但又無可奈何,你隻能用“不可理喻”四字來形容他。如果他特別針對你,像一隻瘋狗似的到處吠你,窮追不舍,你的煩惱自然大大增加,他甚至可能做出損人不利己的行為,後果更是不堪設想。你既沒有足夠的精力與時間跟他周旋到底,以牙還牙,看看鹿死誰手,又不願與這種人糾纏下去,以免降低人格。麵對這種矛盾的情形,什麼才是最明智的處理方法?

或者,你會說:“我不會跟這種人計較,不願為他徒然浪費我的寶貴光陰,我想他瘋夠了便會停下來,永遠對這個人敬而遠之才是。”

你也可能會說:“我會找他出來當大家麵說清楚。請其他朋友主持公道,看看誰是誰非,我不要自己蒙上不白之冤。”其實人之所以可惡可恨,完全是他們心術不正,滿腦子是害人的歪念,以致麵目也變得奸險猙獰,看見受害者攤上麻煩、心緒不寧,他們便樂不可支。對付這種卑鄙小人,你不能動真氣、講道理,或妄想以情義打動他們的心。你要記著: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對方故意跟你過不去,除了自歎遇上惡人,你所能做的,便是對著鏡子作一下深呼吸,長籲一口氣,承認你交錯這樣一個朋友。盡管內心隱隱作痛,還是要努力控製情緒,表麵上不動聲色,從此對這個人不存半點希望,不讓他再有機會影響自己的生活,任由他到處亂吠亂叫好了。既然他已失了常性,你又何必跟一個瘋子苦苦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