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五條途徑將會幫助你找回你身上失去的童心一這種童心深知怎樣最有效而愉快地對待所遇到的每一件事和每一個人,怎樣完整地體現出你的形象。而不受威脅利誘的禁錮。讓你自己重新獲得童稚天真的本性。你就會享受到心靈上的寧靜,並且在心靈深處青春永駐。
快樂、健康享受生活
良好的情緒是心理健康的保證,快樂則可以說是一劑健康的良藥。正如俗話所說:“笑一笑,十年少。”健康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沒有了健康,我們的生活便如死水潭,失去了活力。快樂則如同一粒釘子,它可以使潭水泛起漣溺,使生命充滿活力。
快樂可使人健康長壽,良好的情緒則是心理健康的保證。情緒即情感,指人的喜、怒、哀、樂等心理表現,常伴隨個人的立場、觀點及生活經曆而轉移。愉快的情緒會帶來歡樂、高興、喜悅,能使人舒暢胸懷,驅散疲勞和使人對未來充滿信心,能承受生活中的種種壓力。有的人處於貧困之中,人不乏其樂;有人處於富裕環境,卻憂愁寡歡。可見,環境不能決定快樂的有無。林肯曾說過:“據我觀察,人們都是自己想要怎麼快樂,就能怎麼快樂。”一個人想要快樂,他便會采墩積極的態度,這樣便會把快樂吸引過來。
生活快樂與否,完全決定於個人對人、事、物的看法如何,因為生活是用思想造成的。我們若要培養平安和快樂的心境,首先,我們就必須占有快樂的思想和行為,這樣才能感到快樂。有一首歌開頭幾句是:“我要快樂,但是除非能使你快樂,否則我就不會快樂……”這幾句話包含許多真理,它認識到了為自己找尋快樂最保險的方法是,奉獻自己心力使別人快樂。快樂可以說是一種難以捉摸而短暫的感覺,刻意去找它,它會逃之夭夭,但你如果把快樂帶給別人,它會自動跑來。看見落難者,伸出自己的手幫他一把,揀到東西把它歸回物主,這都是快樂。在我們生活中最常見最持久的快樂則是近乎一種滿足狀態——一種既非快樂,又非不快樂的狀態。如果在一段時間裏,你的感覺以積極的心態為主,你一方麵覺得很快樂,一方麵又覺得沒什麼快樂,那你就是一個快樂的人。
不良的心態可使人衰老。現代社會競爭激烈,生活節奏加快,這既帶來了發展,也給人增加了生存的壓力,使人的身心負荷也大大地加重。緊張、憂鬱、焦躁、疲乏等身心疾病,成為不可忽視的問題。醫學表明:“不良的情緒是正常細胞向癌細胞轉化的催化劑。”現代醫學已證實,憂鬱、緊張等會使人體產生一係列的病變。如心血管係統、呼吸係統、消化係統、泌尿係統等病變,直接影響著人們的健康和長壽。
生活中要充滿笑聲、歡樂,讓不快、憂鬱統統撇在一旁。讓生活充滿活力,充滿激情,盡情享受生活的每一天,每一時,每一刻。真正的快樂來源於參加有意義的活動,得到他人的承認,是從客觀上證明自我時產生的。因此,要想快樂我們必須學會自我找樂。心理學家也為我們提供了幾種找樂活動,我們不妨參考一下:
(1)讀書為樂。讀書可使人聰明,明白事理;讀書讓人年輕,富有活力;讀書可凋節人的情緒;讀書能保持觀察事物的敏銳能力,不斷地更新和豐富知識。古人雲:“書猶藥也,善讀可以醫愚。”今人也慨歎:“讀一本好書勝似交一個益友。”可見,讀書好處極多。
(2)書畫為樂。有人研究發現,人在寫字時,心跳有規律、呼吸深而長,出現增強思維和創造的腦電波。著名書法家啟功先生,用自己的體會告訴我們:“書畫益身心,有樂無煩惱。”難怪書畫家都長壽,齊白石97歲,喻育之104歲,孫墨佛、蘇局仙都壽逾百歲。
(3)助人為樂。樂於助人的人,容易結交朋友,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可以與朋友共享喜悅,歡樂倍增,可以向朋友宣泄內心痛苦,掃除憂傷,則痛苦與憂傷減半。有了知心朋友,就有了心理保健醫生。幫助、關心他人疾苦,能起到解脫自己的作用,可以使你得到他人的支持和援助,在困難時幫你闖過難關,可見助人是極好的排除消極情緒的良方。
(4)知足常樂。這句話是我國民間長期流傳的一句成語,是占人在長期生活實踐中總結的寶貴教益。知足使人變得實際,感到幸福,知足就沒有抱怨,凡事滿足,這樣才無憂,無怨快樂的過日子。
(5)苦中求樂。俗話說:“不受苦中苦,難得甜上甜。”雖然說的是對人成長有好處,但老年人遇到困難,能看得開,想得通,放得下,還勇於接受,並克服了困難,取得了成就,這時就會感到一種幸福,並獲得了歡樂。
古人雲:“不知名位為樂,不知無名無位之樂為最真;人知饑寒為憂,不知不饑不寒之憂更為甚。”
在一般人的觀念裏,獲得名譽、地位,是一件無上光榮的事,殊不知在這世界上,唯有無名無位的人,才能體會真正的快樂;普通人都以饑寒而憂,卻不知那些不愁衣食的人,擔憂的程度更深。可見不求名利,才可以享受真正的快樂。
人的富有是開心,開心是健康長壽之本。我們應該以飽滿的熱情去麵對生活的壓力和困苦,靜靜地用心去體會生活中的美。人貴有自知之明,喜悅源於滿足,私心常添愁懷,生活的格調靠自己把握。擁有快樂,把握歡樂,它能使我們正確的麵對生活,更能使我們健康長壽。
用幽默化解生活中的困境
拉布曾經說過:“幽默是生活波濤中的救生圈”。確實,一個成功的人是以幽默感對付挫折的。
在人生道路上,挫折和失敗是常有的事。如果忍受挫折的心理能力得不到提高,焦慮和緊張就會常常困擾我們的身心。假如你擁有幽默,也就具有隨環境變化不斷加以調節自我心理的有力武器,即可利用幽默減輕生活中因失敗帶來的痛苦。
幽默能使尷尬變為融洽,化幹戈為玉帛。家庭中有了幽默,便有了歡樂和幸福;夫妻間有了幽默,便能相知相契。適時的幽他一默可以緩解緊張氣氛,潤滑人際關係,找回平衡。適時幽自己一默可以避免妄自尊大,以便看清自己。
此外,幽默感也是一個心理是否健康的一個指標。幽默感離不開幽默;有什麼樣的幽默就有相應的幽默感。或者說,你對幽默的特殊理解,也賦予你對幽默感的認識的真正的幽默能夠洞悉各種瑣屑、卑微的事物所掩藏的深刻本質。它是一種藝術手法、以輕鬆、戲謔但又含有審美特征表現為意識對審美對象所采取的內莊外諧的態度。幽默在引人發笑的同時,竭力引導人們對笑的對象進行深入的思考。
幽默常會給人帶來歡樂,其特點主要表現為機智、自嘲、調侃、風趣等。確實,幽默有助於消除敵意,緩解摩擦,防止矛盾升級,還有人認為幽默還能激勵士氣,提高生產效率。美國科羅拉多州的一家公司通過調查證實。參加過幽默訓練的中層主管,在9個月內生產量提高了15%,而病假次數則減少了一半。測驗則證明了沉悶乏味的人和具有幽默感的人,在以下幾個方麵存在著差異,而這些差異正是幽默感心理調節功能和作用所在。
智商經多次心理測驗證實,幽默感測試成績較高的人,往往智商測驗成績也較高,而缺少幽默感的人其測試成績平平,有的甚至明顯缺乏應變能力。
人際關係具有幽默感的人。在日常生活中都有比較好的人緣,他可在短期內縮短人際交往的距離,贏得對方的好感和信賴。而缺乏幽默感的人,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交往,也會使自己在別人心目中的形象大打折扣。
工作業績在工作中善於運用幽默技巧的人。總是能保持一個良好的心態。據統計,那些在工作中取得成就的人,並非都是最勤奮的人,而是善於理解他人和頗有幽默感的人。
對待困難的表現幽默能使人在困難麵前表現得更為樂觀、豁達。所以,擁有幽默感的人即使麵對困難也會輕鬆自如,利用幽默消除工作上帶來的緊張和焦慮;而缺乏幽默感的人,隻能默默痛苦,甚至難以解脫,這無疑增加了自己的心理負擔。
顯而易見,人們具有幽默感,有助於身心健康。因此,要善於培養幽默感,如有機會可參加專門的幽默訓練,但更重要的還是從自我心理修養和鍛煉的角度出發來提高自己。
釋放心襟,開闊心胸。不要對自己有不切實際的過高要求,不要過於在意別人對自己的看法。學會善意地理解別人。正確地認識自我,不論在什麼樣的環境中總是保持一種愉悅向上的好心情。
主動交際,緩解壓力。交往是人的本能行為,主動擴大交際麵,有利於緩解工作壓力。在人際交往中,使自己交際方式大眾化,與人為善,主動幫助他人,從中獲得人生樂趣。
幽默就是力量。如果在交往中逐步掌握了幽默技巧,就會巧妙地應付各種尷尬的局麵,很好地調節生活,甚至改變人生,使生活充滿歡樂。
掌握幽默的基本技巧。帶著笑容思考,把快樂帶給別人的人,自己必然也是個快樂的人。時刻以快樂的心情擁抱生活,就連思考時也麵帶笑容,便會自然而然地產生幽默感。
必要時先“幽自己一默”,即自嘲,開自己的玩笑。
突發奇想地轉換思維,打破墨守成規的習慣,很容易引發幽默。試著換一種思維方式或作出令人意外的舉動,或是改變談話的前後順序。發揮想象力,把兩個不同事物或想法連貫起來,是不是會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提高語言表達能力,注重與形體語言的搭配和組合。
養成每時每刻準備發揮幽默的習慣。經常記一些有趣的故事並加以潤色,使之成為自己的獨特的小幽默。
循規蹈矩的語言或行動方式是不能引發幽默的。幽默是對習慣的一種偏離,突然轉換話題或誇張的表演自然會引人發笑,精心設計的故意失誤也會令人捧腹。
有位年輕人,一麵查看那輛嶄新摩托車被撞後的殘骸。一麵對周圍的人說:“唉,我以前總說,有一天能有一輛摩托車就好了。現在我真有了一輛車,而且真的隻有一天”。周圍的人哈大笑起來。對這個年輕人來說,車被撞已無可挽回,但他並沒有看得很重,而是利用幽默的力量,既減輕了自身的痛苦和不愉快,又給圍觀的人帶來了一片歡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