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八章 要懂得控製自己,更要懂得包容別人(3 / 3)

“氣是空的、虛的、浮的,因此也是不長久的。而“誌”卻是實的,穩的、充滿力量的。因此“誌”對“氣”,“氣”絕無勝算。

很多人的失敗都因鬥氣,這些人到年紀大了,才知道鬥氣的幼稚可笑。

所以,聰明的人隻鬥誌而不鬥氣,甚至根本不鬥——不與人鬥,隻跟自己鬥。

不要當麵職責別人

當麵指責別人是不好的,因為這會令人難堪,而在背後指責人是不誠實的,因為這是欺騙人。最好的辦法不是在別人身上尋找壞的東西,而是忘掉別人的壞處,在自身尋找不良的東西,並牢牢記住。

每天二十四小時,你對於所處的環境印象如何?有人形容它為“人間地獄”,有人則視它為“人間天堂”,當然也有人把它當作一麵社會的鏡子。就以與同事之間的關係來說,如果你要認真計較的話,每天你隨便都可以找到三兩件生氣的事情,如:被人誣陷、伺事犯錯連累他人、受人冷言譏諷等等。有人不便即時發作,便暗自把這些事情記在心裏,伺機報複。但這種仇恨心理,不單無法損害對方分毫,更會影響自己的情緒,從而自食其果。

工作上的矛盾,有時真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叫人防不勝防。下麵就有幾個典型的例子。

1、你偶然發現某位和你十分投緣的同事,竟然在你背後四處散播謠言,說你的不是和缺點,這時你才猛然發覺,原來平日的慈眉善目,完全是對方的表麵文章!

晴天霹靂之餘,你會痛心地想,跟他一刀兩斷吧!然而大家是同事關係,你若擺出敵視態度,一定會吃虧。一則外人以為你主動跟他反目成仇,問題必然出在你身上。這無形中給對方又多了一個借口去傷害你,太不理智了。更何況你倆還有合作機會,加上老板最不喜歡下屬因私事交惡而影響工作。所以,你應該冷靜地麵對。暗中將自己跟對方的距離拉遠,因為你知道這是一個不可信任的人,但表麵上最好保持以往跟他的關係。

2、一個同事不知何故,總和你作對,甚至在背後中傷你,你應該以牙還牙嗎?那隻會令你淪為心胸狹窄的人物,這妨礙你的事業進展。

3、你在公司裏擔任中層管理,你的領導是個令人頭疼的人物,事事一意孤行,而你的下屬又往往我行我素,不服從管理。每天,你都需要耗掉不少精力在這種人事糾紛上,但事情的效果卻未必理想,令你產生極大的挫折感。你渴望息事寧人,大家合作愉快,消除各人的誤解與隔閡。問題是,你應該怎樣緩和彼此間的矛盾?

首先,你要搞清楚究竟自己對什麼事情感到不滿?你能否準確地指出問題的症結所在?你是否真的有理由生氣?假如你發覺那隻是自己一時的偏見或自以為是弱點作怪,就應該馬上停止這種負麵情緒的發展。

無論何時何地,也不管你對著什麼人說話,千萬別抱著“有理說不清”的消極思想,或亂講一些晦氣的話。你應該堅定地把自己的看法簡明道出。

在你未肯定自己的意見必定會正確以前,為人為己要留一點餘地。換言之,當你將自己的抗議說出來後,切勿表現出咄咄逼人的態度。你應該停止說話,大家好好冷靜一下,讓真相自己顯露出來。

4、你發現自己竟然被某些同事冷落孤立,處於一個十分不利的地位。他們凡事一起行動,對公司的各項政策,全采取相同的反應,對某些部門采取同一態度,隻剩下你不知所措。

所謂當局者迷,嚐試去找一個走中間路線的同事,懇切地或旁敲側擊向他探問,究竟同事們對你有什麼不滿。然後努力將他們看著不習慣的地方,加以改善或改變。這樣不是沒有性格,也不是委曲求全,而是有誠意。而誠意在與同事間相處是十分重要的,大家相處融洽,合作起來才能事半功倍。當知道了問題所在,請冷靜地檢討,認定自己可以做出哪些改變。然後首先讓步,努力顯示自己的改變。

當然,工作上不應因循苟且,請仍堅守原則,公事公辦。同時,切莫將此事向上司或老板告狀,因為他們隻會認為你太狹隘,這對你一點好處也沒有。

5、你十分注重在辦公室裏的人際關係,自以為在同事間甚受歡迎。有一天,一位同事來向你告密,指出原來有不少人其實是不喜歡你的,甚至仇視你。

你憤怒不已,但這樣於事無補。請保持冷靜,並告訴對方:“多謝你的提醒,可我現在很忙,就此打住吧,我不想多知道了。”這樣,對方唯有告別。在這樣的情況下,還是少知一點為妙。一來以免自己失去控製,二來以免受對方控製你的情緒,讓小人有可乘之機。

冷靜想想對方的來意,如果是你的心腹,有可能是受別人利用;與你的交情泛泛,有可能不懷好意。總之,別完全相信就是。最好離開一下,使情緒平靜下來,再反省自己平日的行事為人,有過則改之,無過則勉之。雖然沒有人能夠討好全世界的人,但作為一個成功的強人,深諳處理人事之道是必須的本領。記著,這亦是青雲路上的必然路障。要做到遇事不怒,避免情緒化是很重要的。

不管同事怎樣冒犯你,或者你們之間產生什麼矛盾,總之“得理讓三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你也許認為,這樣戰戰兢兢,活得未免太累。以為完成分內工作,盡量避免卷入同事之間的是非圈子裏,便能明哲保身,最終有飛黃騰達的一天,這是一廂情願的想法。聰明人不會把自己孤立起來,他很明白“眾人拾材火焰高”的道理。身為公司裏的成員之一,你要想辦法與每人建立良好的關係,營造和諧的氣氛,成為這個小圈子裏的一分子。

若要真正獲得同事的尊敬與愛護,你要注意自己的表現,切勿盛氣淩人,斤斤計較,做出令人憎惡的事情。這裏有幾個方法可供參考:

(1)你要學習與每一個人融洽相處,表現出你的隨和與合作精神。麵對同事的時候,不要忘記你的笑容與熱忱的招呼,還有要多與對方眼神接觸,在適當的時機讚美一下他們的長處。

(2)假如你不得不對某位同事的工作表現予以批評,你的措詞也要十分小心。先把對方的優點說出來,令他對你產生好感後,他才會接受你的建議,還會視你如他的知己良友。

(3)人人都會遇到情緒低落的時候,你要努力控製自己的脾氣,切勿把心中的悶氣發泄到同事的身上,這是自找麻煩的愚蠢行為。沒有人會願意跟一個情緒化的人相處,上司更不會對他期望過高。所以,替自己建立一個隨和而善解人意的形象,這是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樂於接受他人的批評

人與人之間存在著批評與被批評的關係,有些人極不情願接受批評,一旦遇到這種情況,就會氣不打一處來。因此,能否接受批評成為許多人的做人障礙,從中可見其心胸是否敞亮。

皮魯克斯說,每個人一天起碼有五分鍾不夠聰明,智慧似乎也有無力感。一般人常因他人的批評而憤怒,有智慧的人卻想辦法從中學習。與其等待對手來攻擊我們或我們所做的工作,倒不如自己主動接受批評。對手對我們的看法比我們自己的觀點可能更接受事實。

這裏告訴你關於一位深諳做人藝術的人物故事,他叫豪威爾。

豪威爾是美國財經界的領袖,曾擔任美國商業信托銀行董事長,兼任幾家大公司的董事。他受的正式教育很有限.他曾在一個鄉下小店當過店員,後來當過美國鋼鐵公司信用部經理,並一直朝更大的權力地位邁進。

豪威爾先生在被問及成功的秘訣時,說:“幾年來我一直有個記事本,登記一天中有哪些約會。家人從不指望我周末晚上會在家,因為他們知道,我常把周末晚上留作自我省察,評估我在這一周中的工作表現的時間。晚餐後,我獨自一人打開記事本,回顧一周來所有的麵談、討論及會議過程。我自問:‘我當時做錯了什麼?’、‘有什麼是正確的?’、‘我還能幹什麼來改進自己的工作表現?’、‘我能從這次經驗中吸取什麼教訓?’等等。這種每周檢討有時弄得我很不開心。有時我幾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莽撞。當然,年事漸長,這種情況倒是越來越少,我一直保持這種自我分析的習慣,它對我的做人藝術幫助非常巨大。”

一般人常因他人的批評而憤怒,有智慧的人卻想辦法從中學習。詩人惠特曼曾說:“你以為隻能向喜歡你、仰慕你、讚同你的人學習嗎?從反對你的人、批評你的人那裏,不是可以得到更多的教訓嗎?”

在別人抓到我們的弱點之前,我們應該自己認清並處理這些弱點。達爾文就是這樣做的。當達爾文完成其不朽的著作——《物種起源》時,他已意識到這一革命性的學說一定會震撼整個宗教界及學術界。因此,他主動開始自我評論,並耗時15年,不斷查證資料,向自己的理論挑戰,批評自己所下的結論。

如果有人罵你愚蠢不堪,你會生氣、憤憤不平嗎?我們來看看林肯如何處理的。

林肯的軍務部長愛德華?史丹頓就曾經這樣罵過總統。史丹頓是因為林肯的幹擾而生氣。為了取悅一些自私自利的政客,林肯簽署了一次調動兵團的命令。史丹頓不但拒絕執行林肯的命令,麗且還指責林肯簽署這項命令是愚不可及。有人告訴林肯這件事,林肯平靜地回答:“史丹頓如果罵我愚蠢,我多半是真的笨,因為他幾乎總是對的。我會親自去跟他談一談。”

林肯真的去看史丹頓。史丹頓指出他這項命令是錯誤的,林肯就此收回成命。林肯很有接受批評的雅量,隻要他相信對方是萁誠的,有意幫忙的。

你我也應該歡迎這樣的批評,因為我們不可能永遠都是正確的。連羅斯福總統也隻敢期望自己能存四次裏麵,有三次是正確的。

法國作家拉勞士福古曾說:“敵入對我們的看法比我們自己的觀點可能更接近事實。”

這句話非常正確,可是被人批評的時候,如果不提醒自己還是會不假思索地采取防衛姿態。不管正確與否,人總是討厭被批評,喜歡被讚賞的。我們並非邏輯的運動,而是情緒的運動。我們的理性就像在狂風暴雨的情緒汪洋中一葉扁舟。

聽到別人談論我們的缺點時,想辦法不要急於辯護。因為每個沒頭腦的人都是這樣的。讓我們放聰明點也更謙虛一點。我們可以氣度恢宏地說:“如果讓他知道我其他的缺點,隻怕他還要批評得更厲害呢!”

現在提出的是另一個想法:當你因惡意的攻擊而怒火中燒時,何不先告訴自己:“等一下……我本來就不完美。連愛因斯坦都承認自己99%都是錯誤的,也許我起碼也有80%的時候是不正確的。這個批評可能來得正是時候,如果真是這樣。我應該感謝它,並想法子從中獲得益處。”

美國一家大公司的總裁查爾斯?盧克曼曾經用100萬美元請鮑伯?霍伯上廣播節目。鮑伯從不看讚賞他的信,隻看批評的信,因為他知道可以從中學到一點東西。

福特汽車公司為了了解管理與作業上有何缺失,特地邀請員工對公司提出批評。

有一位香皂推銷員,常主動要求人家給他批評。當他開始為高露潔推銷香皂時,訂單接得很少。他擔心會失業,他確信產品或價格都沒有問題,所以問題一定是出在他自己身上。每當他推銷失敗,他會在街上走一走想想什麼地方做得不對,是表達得不夠有說服力,還是熱忱不足?有時他會折回去,問那位商家:“我不是回來賣給你香皂的,我希望能得到你的意見與指正。請你告訴我,我剛才什麼地方做錯了?你的經驗比我豐富,事業又成功,請給我一點指正,直言不妨,請不要保留。”

他這個態度為他贏得許多友誼,以及珍貴的忠告。想知道他的發展嗎?他後來升任高露潔公司總裁,他就是立特先生。

隻有心胸寬大的智者,才能向豪威爾、林肯、立特等人看齊。四下無人時,你何不捫心自問你到底屬於哪一種人?記下自己做過的錯事,提出自我批評。既然我們並非完美之人,何不歡迎那些建設性的批評?不明白這一點,你就難以做一個真正受人歡迎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