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覺得這位職員十分突出,“他是個很好的助手”這類評語太空泛了,同事會認為你不夠細心。應該列出一些特別例子以加強分量,這樣才顯出你的觀察力過人。例如說:“他往往能和不同類型的顧客保持良好的合作關係。”將來這人在適當的職位上表現出色,那麼你的聲譽同樣會提升。
要是你認為此人頗為能幹,但有些方麵仍不足時,可以有所保留地說:“我跟他接觸不多,不好妄下評論啊。”這樣,你並沒有說他不能任新職,但如果以後他表現叫人失望,也與你無關。
“言多必失”,有時表現為不顧後果的頤指氣使。有些人習慣了以“惡人”姿態出現。很多人對這類人會抱有戒心。或許,你曾見過這樣的例子:某人在開會時,疾言厲色,令在場諸人包括老板都不敢多哼一句,結果他獲得了全麵的勝利。
然而,這些例子多有其背後的因素,如他早已掙得一定地位。在這件事情上,有絕對把握,加上其他人等本身完全沒有支持力,才會有如此一麵倒的情況。又或者,某些行業確實需要一定的“暴力”。
然而,一般的情況是,表現粗暴與否,除看環境外,這種表現,同時是在向人表示,你是失去了自我控製。同時向老板、上司、同事們咆哮,是永遠不會被原諒的,隻會造成仇恨。
還有,你永遠沒法知道將來自己會依靠哪一個人,因一時脾氣而開罪人家,大有可能有“報應”!
“言多必失”有時又表現為不負責的傳播謠言或小道消息。辦公室裏,有人特別喜歡向你傾訴心事。可是,知道別人太多的私事,卻不是好事。尤其是在辦公室裏,更有可能平白給自己惹來麻煩,甚至埋下定時炸彈。
同事間因為夾雜了利害關係、人事關係,今天的好搭檔,明天卻有可能變成對手。所以為了保護自己,最好別輕易將感情放到同事身上,隻要合乎禮貌,一般的人情就可以了。下一回,當某同事向你訴苦,不妨改變一下態度。依然關心對方,但不要單獨關心。即是說對方找著你,你明知他有大量“苦水”,可以多邀一位同事一起去開導他。對方講的是私事,倒不妨客觀地給他分析,但提意見時請避重就輕。“我以為這件事不一定是好事,但我的意見並不全麵,奉勸你重新將整件事分析,再決定對策。”若對方煩的是公事,那麼你隻宜當聽眾了,以免卷入無謂的漩渦。
在許多時候,你一時口快,或者誤以為對方早已知曉,總之是無心之失,將有關某同事的小秘密泄露了出來,怎麼辦?
例如,你與張三吃午飯,張三明明與李四表麵上很友好,所以你以為對方一定對李四之事了如指掌,於是說話隨便得很。你問:“李四那天碰釘子,真是倒黴!”對方瞪著雙眼反問:“究竟發生了什麼事呢?”當下,你明白碰釘子的是你自己,如何“補救”?
你可以這樣答複對方的問題:“我是說李四那天遲到卻碰巧遇到上司罷了。”隨便找一個小事談談,裝作一派漫不經心,然後快快另找一個話題,將對方的注意力分散。
這種錯誤,其實隻有你自己知曉,所以沒有慌亂的必要。裝作無知,擺明你是什麼也不知道的。這樣,即使事情搞大了,起碼泄漏的人不是你!當然你更萬萬不該自動向當事人謝罪。
在很多情況下,你隻應該做個聽眾。如你的兩位好同事由親密戀人宣告分道揚鑣,而他倆又分別向你訴苦,數落對方的不是。本來,別人的情史跟你無關,但礙於同事一場,你是沒有理由掩耳跑開的。其實,做個聽眾倒是不妨的,隻是最好別做唯一的聽眾,因為容易陷自己於困境。總之,保持距離乃是上上之策。不參加意見,也不費神去理解,對你有益無害。
禍從口出,保持良好的自我控製能力,不管是處於大順之時還是大逆之際,不要開口亂說,因為“言多必失”。
談論他人時多講他的好處
有一句話說:“談論他人,多講他的好處。”
不過這實在有些困難,因為大部分的人對批評他人的缺點是很有興趣的。談論不在的第三者時,如果你在言辭上特別注意.而且閃爍不定,反而會被誤會你居心不良,什麼話也不敢再對你講。以自然的態度,巧妙地避免附和,這樣才是最聰明的辦法。
其實,應該盡量避免評論第三者,何況背後議論人實在有失修養。一般人一聊起來就忙不迭地說某人如何,公司主管怎麼無聊等等,我們經常警告自己說“嚴於律己,寬以待人。”
如果能如此,很多事也不會變得那麼嚴重。即使做評論時,也要盡量克製,別人的缺點隻講三成,點到就好。
本來,人類的優缺點是並存的,神經質的人也可以說是細心的表現;而親切的人竟也有人用優柔寡斷來批評。優缺點,在不同的情況下是有所改變的,對這件事他的處理可能是親切然而碰上一件需要果斷處理的事,他可能就變成優柔寡斷了。因此評論他人時,怎麼能忽視優點,盡挑缺點講呢?
如果有人問你:“小李,我覺得小陳很傲慢,你認為呢?”如果你輕率地回答:“嗯,我也有這種感覺。”那可就不妙了。這種人通常容易被戲稱為“應聲蟲”。因為對方很有可能又跑到小陳那去告訴他:“小陳,小李說你這人很傲慢!”甚至還添油加醋,最後,彼此關係將變得很壞。
這種事情,在我們身邊的例子很多,自古以來就有這麼一句話:“話越傳越多,東西越傳越少。”尤其是當對方大肆議論某一位第三者時,最好不要插嘴,因為你不了解事實真相,隨聲附和,於事無補,許多事情並不是你附和他幾句他就能消氣,或者對你感謝萬分的。
當談話時,如果出現這種話題,雖然聽者很不自然,但也許朋友隻是發泄而已,你不必肯定或否定地回答他,把這些當作耳邊風就算了。
但有時也有例外,尤其是在女性麵前,千萬不要讚美其他女性。
“女性的敵人是女性”,某位心理學家這樣講。根據研究,女性通常比較敏感。有一所女子中學新來了一位年輕有朝氣的男老師,他在上課時,因為習慣每次在講課時,會暫時站在教室的某一處。結果有幾次,他剛好停在某一女學生旁邊,於是這位女學生以為老師對她有意思,搞到後來這位男老師要不就站在講台上講課,要不就不停地走,不敢隨便停下來。一學期之後,這位男老師便受不了精神壓力辭職了。
有些年輕的女學生愛幻想,對一件事容易一廂情願地掉人幻境中。尤其一位羨慕已久的男老師接二連三地站在自己旁邊,難免會自己織出一張網把老師和自己織進去。有時候你和女朋友逛街.你看到一位非常漂亮的女孩子走過,於是讚美地說:“好漂亮的女孩子!”通常她們的反應有一半是“那麼你跟她去逛街好了。”因為讚美第三者,讓她覺得間接批評自己。
多聽多看少說話
美國的藝術家安迪渥荷曾經告訴他的朋友說:“我自從學會閉上嘴巴後,獲得了更多的威望和影響力。”
所以在研究說話這門藝術的時候,第一要先學會“少說話”。
你也許會反駁:“既然人人要學少說話,那麼,說話術就不必細研究了。”其實不然,少說話固然是美德,但人們既然生活在現實社會中,隻能“少說”而不是完全不說。既要說話,又要說得少,且說得好,這才是好口才。
首先,言多必失。說得越多,越顯得平庸,說出蠢話或危險的話的幾率就越大。
馬西爾斯是古羅馬時代一名戰功赫赫的英雄,他以戰神科裏奧拉努斯之名而聞名於世。公元前454年,科裏奧拉努斯打算競選最高層的執政官來拓展自己的名望,從而進入政界。
在投票日來臨的前夕,科裏奧拉努斯在所有元老和貴族們的陪同下,走進了會議廳。當科裏奧拉努斯發言時,內容絕大部分是說給那些陪他來的富人聽的。他不但傲慢地宣稱自己注定會當選,而且大肆吹噓自己的戰功。他甚至無理地指責對手,還說了一些討好貴族的無聊笑話。
他的第二次演說迅速傳遍了羅馬,人們紛紛改變了投票意願。
科裏奧拉努斯敗選之後,心懷不甘地重返戰場,他發誓要報複那些反對他的平民百姓。
幾個星期之後,元老院針對一批運抵羅馬的物品是否免費發放給百姓這個議題進行投票,科裏奧拉努斯參加了討論,他發表意見,認為發放糧食會給城市帶來不利影響,使得這一議題未通過。接著他又譴責民主的要領,倡議取消平民代表,將統治權交還給貴族。
科裏奧拉努斯的最新言論令平民們憤怒不已。人們成群結隊地趕到元老院前,要求科裏奧拉努斯出來與他們對質,卻遭到了他的拒絕。於是全城爆發暴動,元老院迫於壓力,終於投票讚成發放物品,但是老百姓仍然要求科裏奧拉努斯得公開道歉,才允許他重返戰場。
於是科裏奧拉努斯隻好出現在群眾麵前,一開始他的發言緩慢而柔和,然而沒過多久,他變得越來越粗魯,甚至口出惡言侮辱民眾!他說的越多,民眾就越憤怒。他們的大聲抗議,使他無法繼續發言。護民官商議判處他死刑,命令治安長官立即拘捕他,送到塔匹亞岩頂端丟擲下去。後來在貴族的幹預下,他被判決終生放逐。人們得知這一消息後,紛紛走上街頭歡呼慶祝。
如果科裏奧拉努斯不那麼多言,也就不會冒犯民眾;如果在敗選後他仍能檢討選舉失利的因素,其實他依然還有機會被推舉為執政官。可惜他無法控製自己的言論,最終自食其果。
其次,不知內情,更不應該胡言亂語。
世界上沒有十全十美的人,不可隨隨便便說人家的短處,或揭露別人的隱私。首先你要明白,你所知道關於別人的事情不見得可靠,也許另外還有許多苦衷並非是你所能明白的。你若貿然把你所聽到的片麵之言宣揚出去,不免顛倒是非,混淆黑白。而話說出去就收不回來,事後當你完全明白了真相時,你還能更正嗎?
在當今社會中,人人都有發表意見的權利和義務,遇到該提出自己的看法時卻不言語,隻是默默讓自己的權益受到侵害,並非聰明之舉。慎言是幫助你能在說話時三思。並非完全不說話,即使是想保護自己,發表意見時避免招致難堪,也該有一番說話智慧,該說的時候不說,不該說的時候又說了一大堆,都不是好的說話方法。所以,一句在適當時機、對適當對象所說的好話,都是靠日積月累的經驗。需要不斷磨煉,說話的智慧才會高人一等。記得先學會少說話,說話前要三思,謹言慎行,這是學習把話說好的三個主要步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