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4章 虛者,實之——操縱你的對手(4)(1 / 2)

4.轉移話題

學會巧妙地轉移話題和分散別人的注意力。一旦你說錯了話或者做錯了事,除了迅速承認錯誤之外,還要學會巧妙地轉移話題,把別人的注意力吸引到其他方麵。比如用幽默或玩笑的方式轉移目標,把關於人的事扯到某種物上麵,把令人緊張的話題變成輕鬆的玩笑等等。當然,這要進行一些必要的口才和應變能力訓練才能做到。

山東蓬萊一位導遊為8位日本客人講解,當講完八仙過海的故事後,一位日本客人問:八仙過海漂到哪裏去了?這是一個難題,沒有人考證過。導遊一見眼前的8位日本客人,突然靈機一動,答道:“我想,為發展中日兩國的友誼,八仙過海渡到日本去了吧”。日本客人一聽,高興地笑起來。

一個人的應變能力當然是以人生經驗為基礎的,經過多次實踐,必然會變得老練聰明。與此同時,應變能力也反映著一個人的機智和修養。這方麵功底深厚的人才有可能在情況發生變化時化險為夷,化拙為巧,使自己擺脫不利的境地,並在交際中取得良好的效果。

明成祖朱棣欽點解縉為翰林學士,命他主編《永樂大典》。解縉得以侍奉於皇帝左右。成祖經常出一些難題考他。一次,皇帝道:“愛卿,寡人有位後妃夜裏生了個孩子,你替朕做一首詩吧。”解縉立即吟道:“吾皇昨夜降金龍,”朱棣道:“是個公主,不是皇子。”解縉馬上改吟:“化做嫦娥下九重。”朱棣道:“可惜已經死了。”解縉接口道:“料是人間留不住。”朱棣道:“已命太監拋入金水河裏去了。”解縉續吟道:“翻身跳入水晶宮。”朱棣聽了哈哈大笑道:“愛卿真是隨機應變的奇才啊”!

在窘迫、尷尬的場合,說話隨機應變不僅可以有效地彌補語言失誤,同時也可以應付意外情況,維護自己的聲譽。隻要掌握了隨機應變的說話藝術,就能夠在各種情況下應付自如,避免不良影響,贏得周圍人的敬重。如何去隨機應變,下麵我們可以采用以下幾種方式。

1.機智地自我解嘲

生活中常遇到如下情況:你好心幫助別人辦事,反被人埋怨辦糟了;接電話,反被人無端羞辱一頓。麵對這種情況,該怎麼辦?成功人士的巧妙做法是自我解嘲,即自嘲。自嘲,就是自己諷刺自己,它是一個人心境平和的表現,它能製造寬鬆和諧的交談氣氛,能使自己活的輕鬆灑脫,使人感到你的可愛和人情味,從而改變對你的看法。適時適度地“自嘲”會收到妙趣橫生、意味深長的效果。人際交往中,在人前蒙羞,處境尷尬時,用自嘲來對付窘境,不僅能很容易找到台階,而且會產生幽默的效果。所以自我解嘲,自己先笑起來,是很高明的一種脫身手段。

20世紀50年代初,美國總統杜魯門會見十分傲慢的麥克阿瑟將軍,會見中,麥克阿瑟拿出煙鬥,裝上煙絲,把煙鬥叼在嘴裏,取下火柴。當他準備點燃時,才停下來,對杜魯門說:“我抽煙,你不會介意吧?”

顯然,這不是真心征求意見,在他已近做好抽煙準備的情況下。如果對方說他介意,那就會顯得粗魯和霸道。

這種缺少禮貌的傲慢言行使杜魯門有些難堪,然而,他看了麥克阿瑟一眼,自嘲道:“抽吧,將軍,別人噴到我臉上的煙霧,要比噴在任何一個美國人臉上的煙霧都多”。

由此可見,當令人難堪的事實已經發生,運用自嘲能使你的自尊心通過自我排解的方式受到保護,並且,還能體現出說話者的寬大胸懷。

2.緊急時刻轉換話題

總會遇到一些自己不願意回答的問題,或一些尷尬的場麵,這時就需要轉換話題,擺脫不利局麵。轉換話題時有兩點需要注意:一要自然,就是指轉換的話題與原來的話題連得上,說得通;二要及時,就是在對方話題尚未充分展開之前,就以新的話題取而代之,使對方在不知不覺中離開的話題,將注意力轉移到新話題上去。

三國時,曹操與劉備飲酒,曹操以手指劉備,後自指,曰:今天下英雄,惟使君與操耳!劉備聞言,立時一驚,手中所持箸不覺落於地上。時正值大雨將至,雷聲大作。劉備乃從容俯首拾箸,操曰:“一震之威,乃至於此”。操遂不疑劉備。劉備在驚慌落箸之後,機敏地巧用天氣變化,把誰是英雄的問題岔開,轉移了曹操的注意力,機敏地巧用天氣變化才化險為夷。

3.順其言,反其意

對無理的行為進行語言反擊,是正義的語言與無理的語言的對抗。所以,反擊的語言一要與對方的語言表現出某種關聯,正是在這種關聯中,才會充分表現出自己的機智和力量。這種方法的效果在於使人感到那個無理的人是引火燒身,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例如德國大詩人海涅是個猶太人,常遭到一些無恥之徒的攻擊。在一個晚上,一個人對他說:“我發現了一個小島,在這個小島上竟然沒有猶太人和驢子!”海涅白了他一眼,不動聲色地說:“看來隻有你我一起去那個小島上,才會彌補這個缺陷。”驢子在德國南方語言中,常常是傻瓜,笨蛋的代詞。麵對是猶太人的海涅,將猶太人和驢子並稱,無異是罵人,可海涅並沒有對他大罵,甚至對這種說法也沒有異議;相反,他把這種並稱換上“你我”,這樣就一下子把你與驢相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