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5章 你會戀愛嗎——操縱你的愛情(1)(3 / 3)

“登門檻心理效應”反映出人們在學習、生活、工作中普遍地具有避重就輕、避難趨易的心理傾向。有個小和尚跟師父學武藝,可師父卻什麼也不教他,隻交給他一群小豬,讓他放牧。廟前有一條小河,每天早上小和尚要抱著一頭頭小豬跳過河,傍晚再抱回來。後來小和尚在不知不覺中練就了卓越的臂力和輕功。原來小豬一天天在長大,因此小和尚的臂力也在不斷地增長,他這才明白師傅的用意,原來這也是“登門檻效應”的應用。

“登門檻效應”的應用遠不止於此,在人際交往中,當我們要求某人做某件較大的事情又擔心他不願意做時,可以先向他提出做一件類似的、較小的事情。

2.愛情中的“登門檻效應”

“登門檻效應”在愛情中也有著廣泛的應用,如果應用得當,可以很快就讓你突破愛情的瓶頸,使你們的關係更接近一層。

當遇到一個自己喜歡的異性,但一直苦於不知道用什麼方法接近對方時,眼看著一份美好的感情就此東流,心中充滿焦慮。這時候,建議你使用“登門檻效應”。你可以先提一個對方會輕易接受的小要求,比如“請給我2分鍾時間,可以嗎?”對方覺得“隻是2分鍾而已”,一般都會答應你的請求。接下來你可以忘記2分鍾的承諾,打開話匣子一直聊。2分鍾也就很快會變成30分鍾、1小時甚至更多。

有人說,因為手機和互聯網的普及,現如今愛情和快餐一樣,已經進入了一個“速食”的時代,兩性間的表白有了更好更便捷的工具。手機號碼、QQ號、E-mail等即時通訊工具的交換也就變得不再是什麼大事。隻要不是特別討厭的人,都可以輕易地將這些信息拿到手。沒有人會毫無理由地拒絕這些小的事情,因為沒有誰願意讓別人覺得不夠友善。所以,隻要獲得這些信息就可以自由地與對方聯絡了,你們之間的關係自然也就進入了下一個階段。

相似者相愛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這是我們經常能夠聽到的一句話。意思是說同類的東西常聚在一起,誌同道合的人相聚成群,反之就分開。心理學認為,人們都喜歡那些和他們想法、言行一致的人,兩個人的相似性和共同性越多,相互之間的關係也就越緊密。相似性,是指雙方對事物的看法、觀念、價值觀、性格等類似。

美國心理學家紐科姆曾在密執安大學做過一項實驗,實驗對象是17名大學生。實驗者為他們免費提供住宿4個月,交換條件是要求

他們定期接受談話和測驗。在被試者進入宿舍前先測定他們關於政治、經濟、審美、社會福利等方麵的態度和價值觀以及他們的人格特征。然後將那些態度、價值觀和人格特征相似和不相似的學生混合安排在幾個房間裏一起生活4個月,4個月裏定期測定他們對上述問題的看法和態度,讓他們相互評定室內人,喜歡誰不喜歡誰。實驗結果表明,在相處的初期,空間距離的鄰近性決定人際之間的吸引,到了後期相互吸引發生了變化,彼此間的態度和價值觀越相似的人,相互間的吸引力越強。心理學家的進一步研究還發現,隻要對方和自己的態度相似,哪怕在其他方麵有缺陷,同樣也會對自己產生很大的吸引力。

無獨有偶,2007年,在一項針對國內不同地區所做的“夫妻性格影響婚姻”的網上調查中發現,在給出的28種特征中,很多夫妻竟然有27種顯著相似,這在很大程度上支持了“相似者更容易相愛”的說法。

這兩個實驗可以給我們的愛情帶來什麼樣的啟示呢?

1.積極發現兩人之間的相似性

人們在遇到自己喜歡的異性時肯定想接近對方,並與對方進行交談,所謂“酒逢知己千杯少,話不投機半句多”,在我們還不了解對方時,不僅聊天、搭訕的時機不好掌握,更難於向對方敞開心扉,一訴衷腸。有不少人,抱著有緣無份這樣的宿命觀,眼睜睜地看著自己喜歡的那個人從身邊溜走、錯過,卻束手無策,隻是一味地感慨無奈。

調查發現,“感覺相近”是維持戀愛關係的首要條件之一。所以,在這個時候,不妨通過多種方式和渠道尋找多種話題,從中發掘兩個人的相似性和共通性。當找到相似點和共同點時,不妨馬上略帶誇張地向對方宣告並盡量征得讚同。此後,雙方的話題就可以集中到這些相似點和共同點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