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終淺坐在椅子邊角上的人,對談話的對方不夠重視,沒有坦誠相見。
喜歡對著坐的人,更希望自己能被對方理解。
交談中多觀察對方的坐姿,有時不用語言交流,你自會獲取對方的信息。
瞬間識破你的謊言
一個無心的眼神,一個不經意的微笑,一個細微的小動作,就可能決定了你的成敗。是的,那些被我們所忽略的微小的身體語言,就是有著如此之大的魔力。我們能夠辨認的麵部表情有25萬種之多,但這僅僅是身體語言中的一小部分。正是這些微妙的身體語言,決定了我們在與他人的交往中是掌控別人,還是為別人所掌控。
那麼,我們到底怎樣才能看出對方是否在撒謊呢?
1.看他是否用手遮住嘴巴
下意識地用手遮住嘴巴,表示撒謊者試圖抑製自己說出那些謊話。有時候人們是用幾個手指或緊握的拳頭遮著嘴,但意思都一樣。有的人會假裝咳嗽來掩飾自己遮住嘴巴的手勢。
對於會議的發言人來說,如果在發言時看到有聽眾捂著嘴,那是最令人不安的手勢之一,那表示他們認為你可能隱瞞了某些事情。遇到這種情況,你應該停止發言並詢問聽眾,“大家有什麼問題嗎?”或者“我發現有的朋友不太讚同我的觀點,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吧。”值得注意的是,聽眾們雙臂在胸前交叉的動作,與遮住嘴巴的手勢有著相同的含義。
2.看他是否摩擦眼睛
男人在交談時使勁揉眼睛,往往是在傳遞“我不想看他(她)”這一信息;如果他試圖掩蓋一個彌天大謊,則很可能把臉轉向別處。相比而言,女人更少做出摩擦眼睛的手勢,她們一般隻是在眼睛下方溫柔地輕輕一碰。這一方麵是因為淑女風範限製她們做出粗魯的手勢,另一方麵也是為了避免弄壞妝容。不過,和男人一樣,女人們撒謊時也會把臉轉向一邊,以躲開聽話人注視的目光。
3.看他是否觸摸鼻子
觸摸鼻子的手勢一般是用手在鼻子的下沿很快地摩擦幾下,有時甚至隻是略微輕觸。和遮住嘴巴一樣,說話者觸摸鼻子意味著他在掩飾自己的謊話,聆聽者做這個手勢則說明他對說話者的話語表示懷疑。
美國的神經學者深入研究了比爾·克林頓就萊溫斯基性醜聞事件向陪審團陳述的證詞,他們發現克林頓說真話時很少觸摸自己的鼻子。但隻要克林頓一撒謊,他的眉頭就會在謊言出口之前不經意地微微一皺,而且每4分鍾觸摸一次鼻子,在陳述證詞期間觸摸鼻子總數達到26次之多。
不過,我們必須牢記一點,觸摸鼻子的手勢需要結合其他的身體語言來進行解讀,有時候人們做出這個動作隻是因為花粉過敏或觸摸鼻子的手勢者感冒。
4.看他是否手指放在嘴唇之間
將手指放在嘴唇之間的手勢,與嬰孩時代吸吮母乳有著密切的關係,是潛意識裏對母親懷抱裏的安全感的渴望。人們常常在感受到壓力的情況下做出這個手勢。成年人一般表現為把手指放在嘴唇之間,或者吸煙、叼著煙鬥、銜著鋼筆、咬眼鏡架或嚼口香糖等。
5.看他是否抓撓耳朵
小孩為了逃避父母的責罵會用兩隻手堵住自己的耳朵,抓撓耳朵的手勢則是這一肢體語言的成人版本。抓撓耳朵的手也有多種變化,包括摩擦耳廓背後,把指尖伸進耳道裏麵掏耳朵,拉扯耳垂,把整個耳廓折向前方蓋住耳洞,等等。
當人們覺得自己聽得夠多了,或想要開口說話時,也可能會做出抓撓耳朵的動作。
抓撓耳朵也意味著當事人正處在焦慮的狀態中。查爾斯王子在步入賓客滿堂的房間,或者經過熙攘的人群時,常常做出抓撓耳朵和摩擦鼻子的手勢。這些動作顯示出他內心緊張不安的情緒。然而我們從未看到查爾斯王子在相對安全私密的車內做出這些手勢。
6.看他是否抓撓脖子
抓撓脖子的手勢是:用食指(通常是用來寫字的那隻手的食指)抓撓脖子側麵位於耳垂下方的那塊區域。我們根據觀察得出的結論是,人們每次做這個手勢,食指運動的次數很少會少於5次或者多於5次。這個手勢是疑惑和不確定的表現,等同於當事人在說,“我不太確定是否認同你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