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6章 中國掏四萬億去救誰?(1 / 2)

話說美國掏腰包給華爾街買單,那誰來給美國買單?美國的票子有兩種來源,一個是像伯南克說的,開著印刷機馬不停蹄地印票子,美聯儲確實也這麼做了,但是不能太過火,因為這樣美元在世界貨幣的舞台上就徹底沒戲唱了。等到美元不知羞恥地大泛濫,誰還相信美元,誰還願意和美國做買賣?至少現在,美國還不敢。第二個辦法就是大量舉債。反正你們現在買了我這麼多外彙,你們不能看著我倒下吧?現在咱都是綁在一個繩子上的螞蚱。更何況,雖然現在美元不爭氣,但還依然還算世界上最穩定的貨幣,你們不買我的外彙買誰的?當然,如果實在沒人買還有一個結果——就是美聯儲自購國債,這和第一個方法也沒什麼區別,相當於直接印刷鈔票,引發美元貶值。這就是一種赤裸裸的威脅,通過綁架美元來綁架世界。長久以來,美國一直都是這樣的,憑借其“金融恐怖”左右逢源:經濟好時可以靠美國資產的高收益率吸引全球資金;經濟不好時美國又當仁不讓地成為全球資金避風港,照樣能把世界的資金吸來給自己應急。

現在美國放眼一看,反正各國都被自己的金融危機搞成一團糟了,這樣比較起來美國也沒“衰退”,現在就打著成為全球資金吸塵器的主意,用全世界的錢墊腳爬出泥坑,各國都成了墊腳石。誰知道現在冒出個中國救市,而且還掏出了四萬億人民幣,五千億美元。這直接震驚了世界。新華網轉發了英國《泰晤士報》網站11月10日刊發的文章《正如奧運一樣,北京的5860億美元救市計劃擊敗所有對手》,作者利奧·劉易斯寫道:這實在是一場北京金融刺激計劃奧運會:驚人、過度、鋪天蓋地。英國、韓國和日本等國政府為刺激經濟實施的計劃隻能算平凡普通。中國5860億美元的計劃完全是另一回事。“其震撼力堪比北京奧運會,彰顯了一個負責任的大國形象”、“中國的救市計劃堪比羅斯福總統的‘新政’”。各國都不吝讚美之詞。現在,美元的風險是越來越大了,這對中國而言也算一個機會。中國花了四萬億人民幣救市,試問現在哪個國家還有這樣的魄力?曾經強悍穩定的歐洲貨幣也在不斷貶值,韓國、日本更是金融危機刀下鬼,人民幣能趁著這個時候走出去,先周邊在區域化,絕對意義重大,到時候不僅僅是中國,就是整個亞洲都是受益者。

自從推出了中國4億救市政策,日元彙率上升就是一個很好的證明,中國擴張型財務政策讓美國傻了眼,原來美國巴望中國是用繼續增持美國國債來救市,用人民幣增值來救市,還有的人在鼓吹中國要擴大進口來解救金融危機。他們不斷地給中國戴高帽子,結果頂著高帽子的中國真的來真格的了。中國政府投入這麼多錢救市,無疑讓信用急劇缺失的美元更顯得不可靠,作為國際貨幣體係的避風港也瀕臨倒塌。現在,越來越多的國家減少對美國國債的購買就是個範例,緊跟著中國、日本、俄羅斯和巴西也就是對美國國債減的減,賣的賣,雖然不敢多減,怕引起市場恐慌,但這畢竟是一個趨勢。那中國這四萬億到底怎麼用,到底用在哪裏了呢?國務院的目的是拉動內需,拯救經濟。首先反應出來的當然是經濟的“晴雨表”——股市。股市一張大綠臉保持了好長一段時間後,終於咧嘴樂了。各個股民那天分份外開心,牛市終於回來了。其中有一位大媽很天真地問了一句,該不會是一日遊吧。不幸的是一語成讖,股市真的隻紅了一天,第二天下午就落了下來。有一位喜歡開玩笑的股民說了這麼一句話,天啊!這真是世界上最貴的一日遊了, 4萬億人民幣遊一天。

這反映了四萬億救市錢對恢複信心的作用,但是,也說明,如果毫無節製地亂花亂散,反正中國人多,分分就沒了,就是打水漂也聽不著個響,人們對於四萬億救市錢是很關注的。打仗要找突破口,解決問題要找切入點,看病也要對症下藥。為什麼現在中國經濟出現了負增長?這主要是因為中國出口的三駕馬車裏兩架廢了。一個是出口,現在國際市場萎靡,自然不用說,偏偏出口是占中國GDP最重的一個環節,已經達到60%,也就是說中國如有10塊錢的交易,7塊都是靠外貿。另一個是投資,中國發展越來越快,也被稱為投資樂土,熱錢冷錢,國際企業找廉價勞動力都到中國來,這也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中國經濟的發展。最後一架是內需。中國這麼大,市場也算廣闊,就是內需不足。這是三架馬車唯一健在,而且還很有發展潛力的馬車。國務院出台4萬億救市政策,最重要的目的也是拉動內需。中國不是救世主,咱隻是個發展中國家,先管好自個兒再“兼濟天下”。拉動內需最重要的是什麼?就是老百姓口袋裏有錢,而且敢消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