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怎樣才使自己的臉麵金光閃閃呢?栓虎思忖了許久,覺得從三方麵入手比較合適:一是他準備積極地捐資辦學,具體說就是他要建一所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學校,專收那些窮人的孩子讀書。每個教室的黑板上方,都掛一張栓虎放大的照片。那些孩子每天上課之前,都要向他的照片敬禮,並高呼一些熱愛他讚美他的口號。長此以往,他可不像一座高山,矗立在這些學生的心中?俘獲了學生,家長也就會舉手投降。那些家長,栓虎能不了解他們嗎?他就像熟悉自己的手指頭一般熟悉他們,說白了,他們和狗有什麼異同呢?剛才還衝著你汪汪汪地叫,可你隻要扔給它們一根骨頭,它們立刻就給你搖尾巴。栓虎對製造導彈的原理不懂那是真的,可若說他不了解中國的老百姓,那就是假的了。他太了解那些被尊稱為“人民”的人了,他們閉著眼睛,沒有腦袋,隨波逐流,人雲亦雲;他們今天在仇恨你,把你渲染得比狗屎還臭;但若你明日賜給他們一根火柴棍,他們立刻就忘掉了自己曾經對你的誹謗,掉轉嘴巴開始讚美你,把你扮裝得比鮮花還要芬芳。
栓虎的另一個計劃就是在媒體上加大投入。隻要你肯出錢,媒體就會替你吹喇叭;媒體並不是大眾想象的那般聖潔,它糊弄起大眾來一套一套的。栓虎知道媒體的厲害,隻要媒體連篇累牘地進行煽風點火,大眾對他的評價就會發生改變;他們聚在一起,多半會這麼歎息:呀,原來他是這麼好的一個人啊?我們原來不了解他,錯怪了他,真是冤枉了一個大大的好人啊!
至於第三個步驟,栓虎講起來似乎有些遲遲疑疑,猶抱琵琶半遮麵。但經不起立本的再三追問,栓虎還是和盤把它托了出來。這個計劃比起前兩個計劃,要深刻很多;前兩個計劃不過是緩兵之計,而最後一個計劃卻是永恒的戰略;這個戰略可以讓栓虎永垂不朽,可以讓栓虎萬古長青;栓虎一想到這個宏大的戰略,晚上鑽進被窩也偷著笑呢。具體說,這項戰略有三項內容:一是請高手給他撰寫一本傳記;二是請雕塑家給自己雕刻一尊石像;三是再過幾年,他要親手給自己建造一座神廟,把自己供奉起來。
傳記他本來想請黑豆寫,但黑豆是個斜斜眼,門縫裏瞧人,會把他栓虎看得比扁豆還扁;再說了,黑豆對他的底細太了解,反而不利於對他光輝形象的塑造;找上門來想寫他的人多如牛毛,那些搖晃筆杆子的人隻要拿了你的錢,比兒子都聽話,你讓他把你頭發寫成綠的,他不敢寫成藍的;你讓他把你的額頭的黑痣描寫成太陽,他不敢描寫成月亮。有人說傳記要追求真實,嘿嘿,那是哄鬼呢。為了自己的傳記能流光溢彩,從不讀書的栓虎也跑了幾回書店,買回了半麻袋傳記書籍。讀這些傳記,栓虎得出了一個結論:所謂的傳記,八成是假的!瞧瞧傳記上的那些人物,個個都高大完美,但事實是這樣的嗎?不說別的,單人的正常生理,傳記作者都不予涉獵;每個人都脫離不了吃喝拉撒睡這麼幾項內容,可沒有一本傳記上寫到了人的拉和撒:這些人難道真的是神?真的不是肉身?這些人不打呼嚕?這些人不長痔瘡……統統地在書裏找不見!因此,栓虎得出了結論:神都是人造的!
既然通過毫無節製的吹捧,人就可以變得偉大,栓虎也想變成一個熱氣球,被人吹得脹脹乎乎,飄懸於高空,讓千萬人伸長脖子仰望:他想體驗那種被萬眾擁戴和景仰的感覺。他太羨慕古代的國王了,國王想讓誰死誰就得死,想把誰的腦袋像西瓜一樣地切割就像西瓜一樣地切割;所有的人見了國王都得下跪,所有的大臣都得衝著國王拍馬逢迎,天下的漂亮女人因為得到國王的眷顧而沾沾自喜。
栓虎想給自己建造一座廟宇,廟宇裏的大堂裏,堆放一座他的石像。石像有兩個用途:當下可以讓人燒香磕頭,將來可以讓一代代的人永恒祭奠。人總是要死的,即使國王也不例外。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死了就死了,他來人世間一趟,其結局猶如桌麵上的灰塵一般,被一股旋風吹刮得無影無蹤。但給自己修座廟就不同了,它可以使人雖死猶生,孔子死了幾千年了,就因為有一個孔廟,人們才知道曾經有一個名叫孔丘的人在這個世界上存在過;他栓虎現在也許並不被當下的人認可,但誰能肯定一千年後,人們不會把他當做另一個孔子呢?
栓虎在長篇大論的時候,立本卻打起了輕輕的鼾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