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打下洛陽後,召李玄道為秦王府主簿,之後又選他為文學館學士。李玄道之所以為李世民所看重,一方麵因為他出身冠族,有名望,另一方麵也是房玄齡的關係在起作用。《舊唐書》說:“房玄齡即玄道之從甥也,”《資治通鑒》卻說:“長史李玄道,房玄齡從甥也”不知孰是,反正他倆是本家甥舅關係。所以,李玄道的日子就好過多了。
貞觀元年,李玄道升官為給事中。當時,唐太宗過去的部將王君廓為幽州都督,太宗又怕武將不習政事,便任命李玄道為幽州長史,幫助王君廓維持府事。這一任命又給王君廓、李玄道惹來了許多麻煩。
王君廓本來是不怕麻煩的主兒,沒事還想給別人找點麻煩。王君廓原為匪盜,聚眾劫掠。李密派人去招降他們,他們便投靠了李密。後來李淵也派人招降他們,另外兩個頭領要降唐,王君廓殺了他們去投李密,但李密對他不重視,於是王君廓回過頭來又降了李淵。
武德三年七月,李世民、李元吉率大軍東征洛陽,王君廓是其猛將之一,並多有戰功。他先是奉命攻占洛陽,切斷東都糧道;隨後攻克轅,並設伏大破敵軍,一直打到管城。在此以前,他還用奇策退過強敵,李淵下詔嘉獎他:“卿以十三人破賊一萬,自古以少製眾,未之有也。”
竇建德應王世充請求來救洛陽時,人多勢眾,但李世民決心一舉平定竇建德和王世充兩支割據勢力,采取薛收、郭孝恪的意見,圍城打援,在武牢阻止竇建德。王君廓又襲抄了竇建德的糧運。相持月餘後,竇建德全體出動逼近關前。雙方先派了幾百人試探性地打一打,唐軍出戰的是王君廓的200名長槊手。王君廓很好地貫徹了李世民的意圖,乍進乍退,兩無勝負,讓竇建德的10萬大軍從早上陪站到大中午。竇建德的士兵自亂陣腳後,唐軍全線出擊,一戰成功。
後來,王君廓又隨李世民平定劉黑闥,奉命鎮守幽州。當時突厥入寇幽州,王君廓擊敗突厥,俘斬2000多人。李淵聞報大為高興,專門把王君廓召到長安,賜給禦馬,讓他騎馬出宮殿,還對大臣說:“吾聞藺相如叱秦皇,目皆出血。君廓往擊竇建德,李遏之,君廓發憤大呼,目及鼻耳一時流血。此之壯氣,何謝古人,不可以常例賞之。”又賜給錦袍金帶,讓他還去鎮守幽州。
當時和王君廓同守幽州的還有廬江王李瑗。他是李淵的本家侄子,由於不習邊事,李淵派王君廓輔助他。李瑗倚王君廓為心腹,許以婚姻。太子李建成外結李瑗,準備對付李世民。李建成被殺後,李世民派人召李瑗,李瑗很害怕。王君廓煽火著讓李瑗造反,然後自己再從中漁利。李瑗果真造反。有人看出王君廓不可靠,勸李瑗用王詵代替王君廓。李瑗還沒拿定主意,王君廓已知此事,立即趕去殺了王詵,又抓住李瑗勒殺。王君廓教人謀反,然後又落了個平叛有功,升任左領軍大將軍兼幽州都督,並得了李瑗的家口。
王君廓輔助李瑗把李瑗斷送了,李玄道輔助王君廓也把王君廓給斷送了。不過兩者的情況有一點不同:王君廓斷送李瑗是包藏禍心,有意為之;而李玄道斷送王君廓卻是無意中產生的偶然事件。王君廓自以為聰明過人,再加上天高皇帝遠,幹事就沒個譜兒,縱逸不法。偏偏李玄道認死理,就是要阻止他,經常拿王法嚇唬他。王君廓還真怕李玄道告他,坐臥不安。王君廓也想收買李玄道,曾送他一個婢女,李玄道問婢女從哪兒來的,婢女說她本是良家女子,被王君廓搶來的。李玄道便讓這個婢女回家去了,王君廓很不高興。
後來王君廓進京朝見,李玄道托他捎一封信給房玄齡。王君廓心裏有鬼,怕信中有不利於自己的內容,就偷拆了信看。誰料道這信竟是狂草而成,滿紙煙雲,沒一個認識的字。王君廓更加心虛,認定是告他的罪狀的信,十分惶恐。走到渭南,王君廓打定主意,要逃出李世民所能控製的範圍,因為他知道沒有人能鬥得過李世民。於是,他殺了驛卒,逃亡突厥。他曾大敗過突厥,結下怨仇,但仍想冒險一試,大概是覺得突厥比內地安全些。但沒容他逃多遠就被老百姓殺了。
在這件事上,李玄道沒有什麼責任的,一封家信,問個平安,字跡匆草,隻不過是善於草書,寫著順手而已,算不上什麼過錯。但他還是被流配州。
好在時間不長又被征還,起用為常州刺史。李玄道當官是個好官,名士們喜歡清靜無為,老百姓就少受些糟害;李玄道自己又廉潔,不刮地皮。不擾民,不貪財,這就是好官,老百姓就能安居樂業。唐太宗知道了李玄道的政績,十分高興,專門下詔褒獎,並賜以綾。
貞觀三年,李玄道上表請求退休。唐太宗給他加官銀青光祿大夫,讓他帶俸祿回家休養。不久,李玄道病逝,在清靜無為中度過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