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1 / 3)

應該在反思人類現代生存境遇的基礎上探索修養得以受到重視與持續進行的理論根據和思想基礎。我們的生活正處於變動、整合和更新之中。這是一個變化“日新月異”的時代,受惠於科技革命和人類生產力的發展,一個產品日益豐富的可見世界正不斷地展現在人類麵前,信息技術及其相關產品的發展與更新,新材料、新能源和新技術的發現、發明和運用,使人類生活日益豐富多彩。毋庸諱言,這種變化在改變人們生產、生活和交往方式的同時,也改變了人們的意識和心靈,人們選擇生活方式的自由性大大增加,經濟全球化與文化多樣性並存。人類為自身的發現而歡欣鼓舞,為擁有如此巨大的改造世界的能力而自豪,借助於理性原則、科學技術和青年般的熱情,人們把注意力轉向於這樣一個變化著的時代,被前現代社會所忽視的生活內容受到關注,長期不被重視的自然界重新獲得了新的吸引力,似乎期待著人們去揭開麵紗一探究竟。“現實”在人們心靈中獲得了有分量的地位,因為現實中的問題接踵而來。宇宙太真實,矛盾太具體。“現實”分散了人類的注意力和精力,不斷刺激和影響著生活在現實中的人們,召喚著人們對人類生活的共同體進行研究和治理,在人類生存與自然存在之間尋找生活富足與環境保護之間的平衡,在人與人結成的生產關係中尋求公平與效率、自由與秩序之間的平衡,同時去尋找民主、正義和人權的實現方式。在政治與經濟關係更加密不可分之時,文化與政治、經濟也相互滲透、相互影響,社會正日益成為一個龐大的運轉機器。

在上述可見的世俗化和多樣化的生活世界中,人類生活的思想基礎也發生了改變。在現代社會中,人類對自身、自然和社會運作機製的認識愈加深廣,知識門類的拓展,社會組織部門的增加,社會階層的分化細化,全球化背景下世界曆史的展開以及多元價值觀和文化的碰撞交流,使現代社會正日益複雜化和係統化。人類交往日益頻繁,生活節奏加快,一體化、互動性增強的同時係統的脆弱性也有所顯現,利益的衝突和博弈與古代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在此情景下,思想的重點從傳統對“人”的問題的重視轉向對“社會”問題的重視。與此相應的理論學說獲得了得以產生和傳播的現實土壤。思想關注的核心話題由自身修養、德治、秩序、禮儀逐漸轉向人權意識、法治觀念、公平正義、理性啟蒙、利益博弈、環境倫理等。這些“思想”要為新世界、新生活做出說明和論證。例如,就倫理而言,傳統的美德倫理學受到了功利主義、契約論和應用倫理的挑戰與補充。人類思維方式的轉變也體現在生活之中,實踐理性和工具理性逐漸養成於現代人的心靈中。“新思想”自覺承擔起建立和完善人類意義世界和價值體係的責任。新思想試圖對個體化和碎片化的生活作出解釋和指導。唯有整體的存在,才能給分散的生活以目的和意義,所以思想便給了生活一個看不見的基礎,並成為可見世界的根本並構成其本質,但這個基礎被懸置起來了,其關注核心仍在於現實。不如說,現實與現實的基礎是合二為一的,唯有在現實裏才能找尋到統一性和意義。

應該在反思人類現代生存境遇的基礎上探索修養得以受到重視與持續進行的理論根據和思想基礎。我們的生活正處於變動、整合和更新之中。這是一個變化“日新月異”的時代,受惠於科技革命和人類生產力的發展,一個產品日益豐富的可見世界正不斷地展現在人類麵前,信息技術及其相關產品的發展與更新,新材料、新能源和新技術的發現、發明和運用,使人類生活日益豐富多彩。毋庸諱言,這種變化在改變人們生產、生活和交往方式的同時,也改變了人們的意識和心靈,人們選擇生活方式的自由性大大增加,經濟全球化與文化多樣性並存。人類為自身的發現而歡欣鼓舞,為擁有如此巨大的改造世界的能力而自豪,借助於理性原則、科學技術和青年般的熱情,人們把注意力轉向於這樣一個變化著的時代,被前現代社會所忽視的生活內容受到關注,長期不被重視的自然界重新獲得了新的吸引力,似乎期待著人們去揭開麵紗一探究竟。“現實”在人們心靈中獲得了有分量的地位,因為現實中的問題接踵而來。宇宙太真實,矛盾太具體。“現實”分散了人類的注意力和精力,不斷刺激和影響著生活在現實中的人們,召喚著人們對人類生活的共同體進行研究和治理,在人類生存與自然存在之間尋找生活富足與環境保護之間的平衡,在人與人結成的生產關係中尋求公平與效率、自由與秩序之間的平衡,同時去尋找民主、正義和人權的實現方式。在政治與經濟關係更加密不可分之時,文化與政治、經濟也相互滲透、相互影響,社會正日益成為一個龐大的運轉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