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著一張張求生的麵孔,劉曉程的眼睛一次又一次地濕潤了,一種深深的疚痛與同情,緊緊地攫住了他那顆雖然每天被病人揉搓卻依然慈悲的心。他知道,這些普通老百姓本來就很窮,偏偏又患上這樣那樣的心髒病。他們賣房賣地拖兒帶女,千裏迢迢地跑到北京,整夜整夜地排隊掛號,把全部希望寄托在醫生身上,但他卻令他們大失所望。他們苦苦地哀求他,給他下跪,隻為了一張小小的住院單—— 一張求生的“通行證”。可他每天隻能開一張入院單……麵對眼前這些重患,他不知該把這張“生死牌”發給誰?
令劉曉程終生難忘的是一位二十七歲的姑娘。她像瞪著一雙美麗而無神的大眼睛,淒婉地望著他……
他問她:“你為什麼不早點來?”
一聽這話,姑娘的眼淚刷地掉下來了,忙從衣兜裏哆哆嗦嗦掏出一張已經發黃的入院通知單,雙手像捧著命根子似的,小心翼翼地捧到劉曉程麵前,啜泣道:“我八年前就來了,開了入院單沒有床位,大夫讓我回家等通知,可我等了八年也沒等到通知,實在等不了啦!”
劉曉程接過那張已經被八年時光磨損出幾處破洞、起了毛邊的入院單,看到上麵赫然寫著“1979年4月23日”,心裏不由得發出一陣慨歎:可悲呀!八年抗戰都結束了,可一個心髒病患者卻手拿入院單沒有等來住院通知!一個嚴重的先天性心髒病患者怎麼能等得了八年?人的一生又有幾個大好的八年?八年,一個花樣的少女變成了二十七歲的大姑娘,而一顆破碎的心卻因漫長的八年而失去了治療機會。現在,她已經不能再接受手術了,隻能回家等死了。可她完全可以不死……他心裏不禁發出一陣悲憤的質疑:我到底是救死扶傷的醫生,還是誤人性命的罪魁?
經過多少個不眠之夜的痛苦抉擇之後,劉曉程向阜外醫院黨委遞交了《請調報告》,要求回黑龍江去創建心血管病醫院,為中國的心血管外科事業開辟一條新路。不久,他在黑龍江省牡丹江市果然創建了中國第二所心血管醫院。
然而,二十年之後,已升為中國科學院醫學院黨委書記兼副院長、並被中共中央組織部列為衛生部副部長人選的劉曉程,卻再次做出驚人之舉——向衛生部遞交了辭呈!
此刻,他坐在高官的位置上,要什麼有什麼,名譽、地位、專車、寬敞的住房,前呼後擁,風光無限,而且,隻要他好好幹別出差錯,衛生部副部長的位置正在等著他呢。人們不禁對他大惑不解,你劉曉程到底還要什麼?
一位政治家曾說,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存法則,隻有讀懂了他獨特的生存法則,才能理解他人生的潮起潮落風卷雲舒,才能理解他所選擇的山高路險河流湍急。
是的,隻有讀懂了劉曉程的人生法則,才能看透那絢麗的彩虹為什麼照不亮他內心的陰霾,金光閃閃的“琉璃塔”為什麼包裹著一顆痛苦而壓抑的靈魂;隻有讀懂了他的人生法則,才能詮釋他人生的真諦,才能看到他自我超拔的膽識與魄力,才能剔出世俗的偏見,領略他超凡的境界!
在劉曉程看來,中國改革開放二十多年來,其他行業都在突飛猛進地發展,醫療衛生業卻一直在裹足不前。老百姓看病難、手術難的問題根本沒有得到解決。就拿心血管病來說,全國有四百多萬心血管病人需要手術,每年僅能手術四五萬例,仍然隻占百分之一二。而且,藥品層層扒皮,吃回扣,從藥廠賣到老百姓手裏要翻上幾倍、十幾倍,甚至上百倍……他覺得中國的醫療改革,任重而道遠,他已經五十一歲了,再這樣耗下去實在耗不起,與其整天在文山會海、接來送往的繁雜瑣事中空耗生命,不如趁自己還有足夠的體力和精力,去建一所醫院,為飽受病痛折磨的心血管病人帶來一點福音,用實際行動去為老百姓幹點實事,也算不枉活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