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命病症的特效藥
關於汽車,有一個奇妙的諷刺,雖然汽車自從發明以來已經“謀害了”數百萬人的生命,但我們的社會對於它造成的死亡人數仍視而不見,這或許是一種冷漠的默許。每年,全世界都有將近120萬人死於車禍,這個死亡率相當於每年釋放10個廣島級別的原子彈爆炸。
與戰爭、暴力、毒品一樣,汽車對人而言也有著致命危害。謀殺、自殺以及戰爭每年預計會造成160萬人死亡;由毒品導致的死亡人數每年約有18.3萬人。盡管全球死亡人數有很大一部分來源於本可避免的汽車事故,但是仍沒有哪個政府支持“向汽車宣戰”之類的活動,或者說呼籲人們停止開車。盡管高速公路上一再發生連環相撞事故導致數十甚至上百人進了醫院,但是公眾仍然沒有對汽車公司發起持續的質疑和譴責。
如果有一種方法能減少每年死於車禍的人數,又會怎樣?如果這種方法存在,那麼聯邦政府、州政府以及市政府就應該聯合起來全麵推行這個方法,減少車禍死亡人數將成為政府的頭等大事。對這一方案的推廣將會吸引大量資金募集,並對做出顯著成果的單位或個人頒發獎章以大力表揚。類似於對乳腺癌研究作出貢獻的人會頒發粉絲帶徽章,聯邦政府也要慷慨地為大學提供科研基金。
事實上,這種方法是存在的。它需要的就是將人類駕駛員從方向盤後麵移開,並用智能軟件和傳感器來替代。如果我們的社會能齊心協力地將無人駕駛發展成為類似於“阿波羅計劃”的下一個文明裏程碑,那麼我們將拯救數百萬人的生命。伊諾運輸中心(Eer for Transportation)的研究曾作出預測,如果路麵上的汽車能有90%變成自動化駕駛的,單單在美國,就可以將一年裏死於車禍的人數從32,400人減少到11,300人。
然而講到此處,我們必須負責任地指出,用機器人替換人類駕駛員並不會一勞永逸地解決所有問題。
人類可能會輕而易舉地找出新的方式來傷害自身。有些分析師就指出,自動化汽車提供更多安全性的同時,也可能招來新的風險,例如黑客入侵、網絡病毒。還有恰恰因為乘客覺得安全,他們可能會做出新的冒險行為,例如不係安全帶,或者純粹為了好玩而在成隊列行進的自動駕駛汽車之間來回穿梭。
但即使將可能出現的新型行為問題納入考慮中,無人駕駛汽車依舊會使路麵更安全。而且,安全因素並不是無人駕駛所帶來的全部收益。如果人們能獲得安全便利的私人交通工具,那麼他們在選擇到何處定居、工作和遊玩的機會也會增多。無人駕駛會使出行變得更加高效,這樣一來,交通擁堵和伴隨的空氣汙染問題將會相應地得以緩解。不用再束縛於沉悶的上下班時間,可以說是無人駕駛應用後最直觀的益處之一。另一個益處就是有更多的人可以享受便利的個人出行。
據美國運輸部數據顯示,每天都有586個老年司機在汽車事故中受傷。不幸的是,由於生活質量與個人出行緊密掛鉤,所以禁止駕駛的決策常常會招致人們的抵製。實際上,老年人、視力受損的人或因其他身體原因不能親自駕駛汽車的人,都可以通過無人駕駛技術獲得按自己意願出行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