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8章 虛舍實得,進退之道 (3)(2 / 3)

糞便是汙穢之物,但那些奸佞小人為了能博取上司的歡心,卻視糞汁如肉羹,這種獻媚取寵的手法,真可謂無所不用其極。這種人以此為手段雖然有時也可以高官厚祿,但是卻永遠為人所不齒。

高官厚祿固然美好,利益也很重要,進取雖然是好事,然而我們也不能因此不擇手段成為人人所不齒的小人。也許能成為偉人或高人的並不多,但是不做小人,不做惡事,做一個實實在在的普通人卻並不難。

7.義字麵前不後退

一般來說“見可而進,知難而退”,就是最好的進退之道。然而世上有種人,他們“明知山有虎,卻偏向虎山行”,有時甚至為此付出生命的代價,卻還能無怨無悔。人們非但不笑話他們,反而還十分崇敬他們,為什麼?因為他們在義字麵前不後退!他們殺身成仁、舍生取義,用自己的鮮血與生命,弘揚了人間的正氣。近代民族英雄林則徐說:“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大意是假如我的所作所為能對國家有利,我可以把生命都交付出來。難道我們做事情時,是有禍就逃避,有福就接受嗎?

因為有著這樣的思想,林則徐一生為官40多年,都能經世自勵、廉潔奉公。他編譯《四洲誌》等外文書籍、資料,開創了中國近代學習和研究西方的風氣,是中國近代維新思想的先驅。而他最大的功績是領導了中國曆史上轟轟烈烈的禁煙運動,指揮了抗英鬥爭,維護了國家主權和民族的尊嚴。然而林則徐雖然抗英有功,卻遭到朝中那些小人們的誣陷,被道光皇帝革去職位,發往新疆伊犁。在途中憂國憂民的林則徐,並不為個人的坎坷經曆而唏噓,當與妻子在古城西安告別時,他寫下了“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詩句。這是他愛國情感的抒發,也是他高尚人格的寫照,所以林則徐才會得到後人的尊敬。

古人可以在“義”字麵前不後退,偉人可以在“義”字麵前不後退,現代人、普通人也可以在“義”字麵前不後退。

新華網2007年報道:吉林通化市一名患有癌症的弱女子叫段麗霞,在2003年“三八”婦女節這一天,妹夫因為一些瑣事與村支書王平的親屬發生了衝突。雖然早就知道王平一向橫行鄉裏,欺壓百姓,但段麗霞沒想到災難會降臨在自己身上。當天晚上11點多,王平派人叫她到鎮衛生院去一趟。段麗霞趕到衛生院時,王平和十多個手下已站在了院子裏。王平一見她就破口大罵,段麗霞說:“這事是我妹夫與你們的糾紛,與我無關,我跟他是親屬不假,你們難道還要株連九族嗎?”王平聽了大怒:“你也不打聽一下,在通化市誰敢和我這樣說話!”於是,就命令手下打人。

由於段麗霞患有癌症的事王平的打手們都清楚,所以遲遲沒人願意動手。王平大罵:“你們都給我滾開,我自己來。”隨後他施展開了拳腳。被打得死去活來的段麗霞,堅強不屈地說:“你不知道這是法治社會嗎?”王平惡狠狠地回答:“我讓你知道什麼是法治社會,在這裏,我就是法律!”後來,被打得口吐鮮血的段麗霞假意求饒道:“我都被你們打得拉在褲子上了,讓我到廁所去收拾一下吧。”以此為借口,段麗霞逃出了衛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