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儼追上了懸崖,把六公公逼到了懸崖邊上,駭然說:“閹貨,原來是你,你把公主藏到哪裏去了?”六公公說:“鄭大人,請跟我來。”說著,便挑燈走向懸崖盡頭。鄭儼驚恐地止住了腳步。六公公舉燈大笑說:“來呀,鄭大人,跟我一起去見高祖皇帝!”言畢,便舉著燈籠,縱身跳下了懸崖,燈籠轟然燃燒,變成了一個飄搖墜落的火團。六公公墜落時還想到自己無家可歸,便在空中喊叫:“先高祖,奴才找您來啦!”回音在懸崖上撞來撞去,山穀震蕩不已。
需要交代一筆的是,提燈少年下到穀底,連夜把六公公的屍體背到了少林寺。跋陀與弟子撫屍大慟,後來按俗家禮安葬在少室山下。入殮時,道房遵照跋陀密囑,在六公公胯下,放了一個用胡桃木刻製的“命根兒”。
三十一、阿華走遠了
坐在罩著金黃色華蓋的轎子裏,胡太後心亂如麻。
前邊就是少林寺了。她知道,永泰公主已經逃到了少林寺;領班太監六公公跳崖身亡後,他的屍首也被人背到了少林寺。但她斷然拒絕了鄭儼血洗少林寺的主張,決定裝聾作啞、若無其事地來少林寺進香拜佛,且看他老跋陀怎樣見我。
為了給胡太後操辦佛事,跋陀由譯經堂住進了方丈室。
一大早,慧光就來方丈室稟報:“師父,寺院被兵士包圍了!”
跋陀登鍾樓遠望,隻見持戈執戟的兵士在寺院周邊的密林中暗暗遊動,便頗有些得意地對弟子們說:“不要怕,叫他們在寺院外麵轉悠吧,胡太後一定知道,兵戈凶器是不可進佛門淨地的。再說,咱們劫了人家的公主,人家不得不有所提防,說不定還怕咱們這些膽大包天的和尚再留下人家的太後不放呢!”正說著,又望見山路上旌旗招展,一群紅衣轎夫抬著一乘金黃色的轎子,由騎馬和步行的侍衛簇擁著,向少林寺奔擁而來。
山門外鋪上了紅地毯。跋陀率弟子與眾僧恭候於山門內外。
胡太後由宮女攙扶下轎時,跋陀即合十迎上:“老僧跋陀恭迎太後陛下!”
胡太後恭敬還禮,說:“佛門俗家女胡經華拜見方丈!”
眾僧見太後如此謙恭有禮,都大眼瞪小眼地感到意外。
“哎呀,折煞老僧了!”跋陀急忙拱手相請,“請太後到方丈室小憩。”
跋陀迎太後進入山門時,鄭儼也跟著宮女和侍從太監進了山門。執戈兵士的崗哨果然隻設到山門為止。鄭儼進了山門,便帶領數名化裝為尼姑的禦林軍少年兵士,離開胡太後,向偏旁的慈雲庵自去。道房警覺,向稠示意,稠隨鄭儼而去。
胡太後剛剛在方丈室就座,就讓隨從太監送上了天竺國名為“香杯”、“白雲”的兩種貢茶,說此茶曾用洛陽瑤光寺的香火熏過,自帶三分佛氣,請大禪師飲用。跋陀收下了茶葉,即讓知客僧慧明用青竹泉水泡茶,並特意取出了白河官窯燒製的白釉與青釉瓷杯,把一樣的茶水置於兩種釉色的茶杯中,請太後飲用。太後問道:“何以用兩個茶杯?”跋陀答道:“一個為青瓷杯,一個為白瓷杯,兩杯並用,為的是做人做事要清清白白,如是而已!”胡太後明眸一閃,說:“在漢家經典中,有‘水至清則無魚’的名言。”遂將兩杯茶水並為一杯,淺酌了一口,說:“不清不白,此茶甚好!”
跋陀暗自在心中叫好。他已經明白,太後不願意說穿昨夜發生的事情,遂轉上正題說:“請問太後,今日做何種佛事?”
“請教大禪師,都有哪些佛事?”
“佛事名目甚多,特向太後稟告三種佛事,如何?”
“大禪師請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