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附錄(1 / 1)

公元711年7月,婉兒周年祭的時候,太平公主請奏再度繼皇位的睿宗李旦,要求為婉兒恢複名譽,賜諡“惠文”。那是太平公主念舊,不忘她們姐妹一般的手足之情。那時的崔湜早已從流配之地華州返回朝廷,不久便重投太平公主的府上,成為了太平公主死心塌地的黨羽。並由太平公主向睿宗舉薦,複遷中書門下三品,拜中書令,又成為朝廷上舉足輕重的宰相。想來太平公主提出為婉兒恢複名譽,其中也有崔涅的一番心意。他們不忍婉兒的靈魂總是在山野間飄蕩。他們要給婉兒一個能夠安置她靈魂的地方。

公元712年8月,睿宗李旦再次禪讓。這已經是他在皇位上第二次禪讓了。第一次是給母親武則天;第二次是給兒子唐玄宗。他的母親和兒子都很偉大。他被夾在其間便隻能是閑雲野鶴。他總是很清醒也很明智。這一點他倒是和婉兒很像。睿宗禪位後皇太子李隆基宣誓繼位。是為太極元年。

公元713年,唐玄宗李隆基與姑母太平公主為權力而劍拔弩張。昔日一個戰壕的戰友轉瞬之間成為了不共戴天的敵人。雙方枕戈待旦,一觸即發。太平公主秘密策劃,安排布置,準備七月四日揭竿而起,一舉奪下李隆基的政權。太平公主敢於如此,自然也是想步母親武則天的後塵,做另一位登上王位的女皇帝。隻可惜女皇當年痛下決斷,要將皇位傳於中宗李顯的時候,就已經得出了“大周帝國唯朕一代”的結論。而女皇的這一結論是不可逾越的,太平公主也就命定她做不成女皇了。太平公主兵變的計劃不知怎樣走漏了出去,結果唐玄宗李隆基便先發製人,於七月三日提前剿滅了太平公主及其黨羽。三天後,太平公主於家中賜死。這一次便再沒有女人能救崔湜了。作為太平逆黨,,崔湜被流放嶺南。崔湜本以為他的兄弟崔澄能救他,但是他剛剛行至荊州,便被敕令追及荊州賜死,徹底結束了他沉沉浮浮的一生。崔湜縊時四十三歲,距上官婉兒歿僅僅三年。

從此唐王朝進入了唐玄宗李隆基的“開元盛世”。開元初年,剛剛繼位的李隆基就特令將婉兒詩文收集成冊,編成文集二十卷,並請張說為之作序。隻是這上官婉兒文集二十卷也不知在哪個朝代亡軼散失了。《全唐詩》中僅留婉兒遺詩三十二首,且多為應製之詩,不足以證明婉兒的多才多藝,明敏睿智。倒是婉兒用她在宦海中波瀾起伏的一生,證明了曆史對她在政治領域中頗多建樹,大有作為的評價。無論如何,婉兒是偉大的,是獨一無二的,就像武則天是偉大的是獨一無二的一樣。便這樣,婉兒才能穿越曆史,來到今天,與我們這裏相遇。

2000年8月完稿於天津華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