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領導接訪故事(1)(1 / 3)

是非曲折的真心詮釋

領導是化解信訪問題的最大資源。

這是我國現行的社會管理體製決定的。領導或大或小,手裏都握有一定的執政資源,把這些資源調動起來,去集中化解某一個上訪案件,通常要容易得多。

但領導擔負的職責任務很多,通常難以把手中的執政資源集中起來去化解某一個上訪案件。尤其是我國實行改革開放之初,一方麵幾乎沒有上訪,另一方麵經濟發展的緊迫性非常強烈,因而各級領導很少關注上訪問題。

上世紀九十年代,上訪多起來了,尤其是進入二十一世紀,上訪幾乎遍布各個領域、各條戰線及全國各地,尤其是集中到北京的上訪,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

這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是發展起來必須麵對的一個重大社會問題。

各級領導接訪的頻率,隨著上訪的大量增加而加快。尤其是縣級領導,近幾年已被推到接訪的一線平台,每個月都得輪上幾次。

毫無疑問,這是執政黨直麵現實、直麵民生問題的重大舉措。

領導接訪,特別是主要領導接訪,能解決一些極其難以解決的複雜問題。

某縣縣委書記接訪,接待了一個因土改劃成分而引發的上訪問題。來訪的是一位七十多歲的老人,他家土改時被工作組大筆一揮劃為富農,於是他家的房子、農具、耕牛全分給了貧下中農。後來這家主人找工作組長反映,認為自己達不到富農的標準,工作組長跟大家一商量,改為上中農。上中農是團結對象,其家產是不能分的。可是,已經分了的房屋,早被貧農住上了,農具、耕牛也分到貧農家了,他去要人家不給,工作組又沒有幫他要回來,他家隻好擠在一個狹小的破院裏熬日月。那時以階級鬥爭為綱,農村是貧下中農當家做主,上中農屬於團結對象,得看貧下中農的眼色行事,這家人雖有滿肚子委屈,也隻能咽在肚裏。我國實行改革開放後,廢除了以階級鬥爭為綱的基本路線,農民沒有階級地位的高低,一律平等。從此以後,這家人開始上訪,訴求是要回房子、農具和耕牛。從鄉到縣到市到省,接待這位老人的接訪人員很是同情,但又都覺得不好辦,隻好把他反映的問題轉到當地,請當地給予妥善解決。事實上,上級接訪後把這位老人的訴求轉下去,還是落在信訪部門的接訪人員手中,接訪人員還是隻有同情,而沒有解決的辦法。這位老人的逐級上訪,以及各級給他轉辦下去的空轉,轉了很多年,結果遇上縣委書記接訪。縣委書記也很同情這家的遭遇。縣委書記的同情與接訪人員的同情,舉措和效果就大不一樣了,他立即把縣民政局和鄉、村有關幹部調來,問清事情的由來後,當場拍板,明確已經分了的房子不要再去要了,村裏給他家劃一塊宅基地,建房的費用連同當時分掉了的農具、耕牛,縣民政局給予適當補償。老人一聽,“撲通”一下給縣委書記跪下磕頭,老淚縱橫。縣委書記把老人扶起來,對參加協調的人員說:一個月之內辦妥,如果老人再上訪,就拿著你們的帽子來彙報。

這位訪了十大幾年的老人,從此再沒有上訪。

這個故事充分說明,領導是化解信訪問題的最大資源。這個資源,各級接訪人員,包括負責化解信訪問題的一些政府部門,是沒有的。

雖然這位縣委書記如此果斷地拍板,在程序上有值得挑剔的地方,但在時下,在我國依法執政的機製尚處於探索、健全、完善的大背景下,一些曆史遺留問題,特別是涉及基層群眾根本利益的問題,以這種快刀斬亂麻的方式處理,也不為過。

2012年1月12日,河北省召開的政法工作會議,作出了政法係統廳、處級幹部輪流到接訪中心連續接訪五天的部署。所有的廳、處級幹部,在連續五天的接訪中,都親自接訪、督辦化解了數量不等的涉法涉訴上訪案件,因為督辦的困難、化解的艱辛,給他們留下了深刻印象。

下麵,選擇幾位領導接訪的故事,特別是他們從事接訪化解工作的感受,讓正在讀這本書的朋友一同分享,一同感受。

因為各自的感受不同,我無法用筆把他們的感受寫出來,故請他們寫,加在本書。這些領導的閱曆豐富,思想認識水平、文字駕馭能力都在我之上,他們寫的我未作任何改動。

省委政法委副書記崔紅星提供的接訪故事:用真心真情贏得上訪群眾的尊重和問題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