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疑難案評查(1)(1 / 3)

集專家智慧的是非追問

在涉法涉訴案件中,有一批陳年老案、骨頭案,當事人訪了又訪,絕不停歇;辦案部門接了又接,煩得不行;上級部門督了又督,沒完沒了。

一方麵是群眾不息訴罷訪。

另一方麵是辦案部門認定案件辦得沒有問題。

誰是誰非,聽任何一方意見都有失公允,必須找出第三方,站到中立的位置,對案件進行剖析,對是非曲直進行追問,在此基礎上,拿出意見,政法部門辦錯了的,督導糾正,辦得沒錯的,向上訪當事人解釋清楚。這是解決涉法涉訴上訪案件中創造的一個新舉措——案件評查。

河北省委政法委在實施案件評查前,進行了廣泛的調查研究。時任省委政法委副書記、秘書長的馬玉蟬,反複召集辦案部門的領導、專家、學者座談論證,拿出了一個評查方案。這個方案預設了兩個前置條件,一是評查的級別問題。案子由下往上一級一級辦,顯然由縣級或地市級政法部門評查自己辦理的案子,上訪群眾難以信服,上級也不是很放心。因而評查的級別定為省直公檢法司部門,或由省委政法委牽頭組織專家評查。二是評查的人員組成問題。全部從省直政法部門抽調辦案人員來評查,上訪群眾也可能信不過。因而除了從省直政法部門抽調人員外,還必須從律師、各大院校的法學教授、省直政法部門退休的專家中抽調。其考慮是,律師是上訪群眾比較信得過的,第三者的中立特點具備;各大院校的法學教授,他們不僅具備中立特點,而且法律水平高,又不直接辦案,他們的能力和智慧,完全能把案件的是非曲直追問清楚;省直政法部門退休的法律專家,有豐富的辦案經驗,退休在家,不受單位、領導的管理製約,過著尋常百姓的日子,可以對案件的是非對錯作冷眼旁觀的法律評判。當然,有些複雜案件,還必須有醫院、科研部門等一些複雜技術鑒定方麵的專家參與,這就得隨案而定,隨時去請。

設置這樣的前置條件,可見用心良苦。

馬玉蟬當過省公安廳黨委副書記、副廳長,工作思路清晰,辦事大氣,當評查方案報領導批準後,立馬下發通知,建立省級政法係統案件評查專家庫。2010年6月2日,95名經過層層推薦篩選的各路專家齊聚石家莊白樓賓館的國賓會堂,舉行隆重的頒發證書儀式,把化解涉法涉訴上訪案件、為群眾依法討還公道的信任、責任和期望,交給了他們。

95名專家的組成是,省直政法部門人員38名,律師36名,各大院校法學院的教授21名。這些專家按評查方案的要求,2010年6月2日,來到省委政法委租用的一個招待所,展開了評查大會戰。

評查的案件由省涉法涉訴聯合接訪服務中心提供。負責省接訪中心日常工作的省委政法委副巡視員冀運福和信訪處處長張建旗等人,把2009年10月26日接訪中心成立以來的上萬起上訪案件翻了又翻,從中挑出500起陳年老案、骨頭案,一案一案從辦案部門調原始案卷,一案一案交評查小組評查。馬玉蟬經常不打招呼到評查駐地突擊檢查,還派出政治部副主任兼組幹處長武力斌不定期去登記考勤。經過95名專家連續一百多天的艱苦努力,500起案件評查結束,案案都有包括案件來源、基本案情、上訪訴求、評查分析、評查結論、處理意見、專家委員會意見,以及評查組人員簽名的案件評查報告。

案件評查是個新生事物,直接由省委政法委組織集中評查,在全國尚屬首創。就河北省各級政法部門來說,一開始也不適應。因而在評查之初調取案卷時,有幾個基層法院不理解,也不配合,不是不能按時把案卷送來,就是以案卷找不到了為由拖延。對此,省委政法委不予遷就,明確規定送達時限,並要求“一把手”來送,所調案卷找不到了的,免去單位“一把手”的職務。石家莊市某基層法院有一個案卷找不到,市法院院長許廣為親自前去督導,要求該院院長帶人連夜翻庫,終於把案卷找出來,許院長領著這個基層法院院長把案卷送來的同時,還主動作了檢討。就這樣,有四個基層政法部門受到省委政法委通報批評,若幹名政法幹警受到黨政紀追究。

2010年9月15日,厚厚的一本500起信訪案件的評查報告出爐。這個報告把500起信訪骨頭案作了全方位的解剖,不僅拉直了上訪群眾多年來積攢在心中的“?”號,而且讓政法部門的領導從活生生的案例中,看清了執法問題的症結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