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章 F(1 / 1)

1.法不上眾

指法律隻是用來懲處少數違法的人,不能用來對付眾人。

老夏講到這裏,又覺得當局不一定那樣殘忍,尤其對青年學生,總要好一點。他說:“常言說,‘法不上眾’,問題決定於群眾情緒。”(梁斌《紅旗譜》第三卷四十四)

2.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

任何事情,事先計劃好、準備好就會成功,否則就會失敗。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沒有事先的計劃和準備,就不能獲得戰爭的勝利。(毛澤東《論持久戰》)

3.放虎歸山,必有後殃

比喻放掉壞人日後一定會受其傷害。

郝村副一聽,馬上想起巴山虎過去一連串的罪惡事實,若不弄死,放虎歸山,必有後殃。(馬烽、西戎《呂梁英雄傳》六七回)又作“放虎歸山,久後必要傷人”。例:諺雲:“放虎歸山,久後必要傷人。”……今若將陳小槎輕予開釋,萬一挾嫌鼓蕩起來,後害何堪設想呢?(清·也是道人《帶印奇冤郭公傳》二七回)

4.放之四海而皆準

《禮記·祭義》:“夫孝……推而放諸東海而準,推而放諸西海為準,推而放諸南海而準,推而放諸北海而準。”後作“放之四海而皆準”,指用到任何方麵都可以作為準則。

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的理論,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理論。(毛澤東《中國共產黨在民族戰爭中的地位》)

5.飛蛾投火,自取焚身

比喻自尋死路,自取滅亡。

偏偏的又投了這凶僧的一座惡廟,正謂“飛蛾投火,自取焚身”。(《兒女英雄傳》八回)

6.肥水不流別人田

比喻不能把好處分給別人。

“俗語說肥水不流別人田,我倒不願意我們村裏的好姑娘,流到別的村子去。”(殘雲《香飄四季》一五)

7.逢人且說三分話,未可全拋一片心

指對人要存有戒心,說話要有所保留,不能把心裏話都說出來。舊時常來勸誡涉世不深的年輕人。

“一言抄百語,你逢人且說三分話,未可全拋一片心,切記,切記!”(《兒女英雄傳》三回)

8.佛靠金裝,人靠衣裝

指衣著打扮對展示人的外貌、儀表十分重要。

起初入宮,因家況艱難,隻置了幾件布衣粗服,至此蒙恩受賞,把衣飾盡換掉,越顯得玉質金相。俗話說得好,佛靠金裝,人靠衣裝,確是閱曆有得的話頭。(蔡東藩《慈禧太後演義》四回)

9.夫妻本是同林鳥,大限來時各自飛

大限:舊指壽數已盡,注定死亡的期限。形容夫妻不能彼此相顧時,隻得各自保全自己而被迫分離。

“夫妻本是同林鳥,大限來時各自飛。夫人,我也隻保得自己性命,保不得你了。”(元·佚名《馮玉蘭》二折)

10.夫妻沒有隔夜的仇

指夫妻之間的矛盾很快就會消除。

別這麼說呀,大嫂,夫妻沒有隔夜的仇。大哥既肯讓步,大嫂也就用不著再生氣了。(老舌《殘霧》三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