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章 杜鵬程十年祭(2 / 2)

他在文學道路上的堅忍不拔,他在政治信念上的堅定不移,他在人生逆境中的堅強不屈,他在思想感情上的堅貞不渝,都是與司馬遷老先生一脈相承。杜鸝程三周年祭,是在那座普通的黃土墳塚前。

在那座普普通通的鐫刻著“杜鵬程之墓”幾個字的墓碑前,點燃一炷香,點燃幾張紙,隨著青煙繚繞與烈焰的升騰,思緒飄然而起。想到了老杜的音容笑貌與精神風采。的確,杜鵬程是一團火,是永不熄滅的精神火炬,眼下那火炬仍然在他的作品中燃燒,在他的千百萬熱情的讀者心目中燃燒。於是當你站立在他的墳塋前,你感悟到的,不是悲哀而是欣慰,不是麵對死亡的淒婉,而是生命不息、奮鬥不止的勇氣的倍增。你會默念著那熟悉的名字,祝福著。想到疲憊不堪的老人終於進人了安息之地,心中升起慰藉。記憶之中,聽杜鵬程講話和談他的文章,總感到在紮實與淳樸之中,像大海中漂浮著的冰山一樣,有著巨大的潛在部分,湧動在言語表象下麵。這是激情的湧動,是精神底蘊的激蕩,是強大的生命的熱望與潛能。而這正是他的人品與作品最富感染力,最具吸引力和發人深省的奧秘所在。當你站立在他的墓前,耳際山風獵獵,林濤呼呼,便使你情不自禁地聯想到那種潛在力量的存在。你會情不自禁地意識到,杜鵬程的精神與激情已經通過這一杯黃土,化為山風林濤,化做永恒。站立在杜鵬程的墓地,越過韓城古城,遙望那湧流古今的黃河,遙望著名的黃河龍門。這令人想到人類美好的精神,將如“江河行地,日月同輝”。為了更親近地感受黃河,當天下午,我們冒著寒風,來到禹門口的峭壁上。正值早春時節的黃河解凍期。流淩加大了黃河湧流的氣勢。當你站立在黃河岸邊,眼望著對麵古老崖壁上鐫刻的十個大字龍門千尺浪,司馬萬古文”,耳際的水流聲,若萬馬奔騰,天籟、地籟、水籟、人籟,諸籟彙集,便為永恒之聲。值得告慰杜鸝程在天之靈的是,在世紀之交和紀念中國共產黨八十周年誕辰的喜慶日子裏,國家編纂“中國百年百部優秀文學作品”,遴選極嚴。《保衛延安》榜上有名,是為永恒之作。杜鵬程的文學生命與精神將與之同輝。本質七的詩人,是真正意義上的詩人。

在一個商業化浪潮日趨高漲的社會中,真理的光輝被掩晦,詩情日趨淡化,偉大作家、思想家和哲人們的精神光彩顯得愈加難能可貴。這是真正意義上的中華民族振興的精神動力所在。由此想到,我們對於優秀文學作品和優秀作家的研究和宣傳很不夠。對待文化遺產,不能“喜新厭舊”,創新應當在曆史發展的基礎之上。研究曆史,綜合與歸納曆史現象,形成新的認識和觀點,本身就是一種創新。創新如同蓋樓,不打下紮實的基礎不行,對於過去文學及作家的研究,也是構築中華魂打基礎的工作。於是,再次想起老杜的臨終遺言:“每個民族的文化,都有曆史的積累和發展的過程。每一個時代的文學,是靠老、中、青幾輩文學家的藝術創造和積累。每個有成就的作家,各自有著獨特的藝術個性,這是誰也替代不了誰的。但他們共同之處,都以不同方式,把自己的才華、創造獻給了自己的民族。所以不管是老作家,或者後起之秀,都能相互尊重,共同為文學藝術的繁榮而努力,這是切不可忘記的……”“過去,現在、將來,他們都願意把一切獻出來,願意默默無聲地去做新建築的基石。”那熟悉而親切的聲音,永遠留在我心中。任何時候記起,都會感到周身充滿了激情,充滿了力量。這是一個作家的魔力,更是一位哲人的感召力。杜鵬程不死,因為他的精神永恒。2001年8月10日初稿2001年9月15日修改定稿於延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