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章 我想延安(1)(2 / 2)

他不顧年邁多病,毅然決定再回延安聖地。2002年9月26日至30日,馬文瑞同誌風塵仆仆再回延安。山川秀美人更親火車在婉蜒起伏的塬峁溝壑間穿行。秋陽格外溫暖,秋色格外迷人。從1992年西延鐵路通車算起,馬文瑞同誌已經是第四次乘火車回延安了。陝北的黃土山巒,對於他有著與生俱來的特殊魅力。

他時常會坐在公務列車的客廳裏,麵對著窗外不停變化著的景色,陷入美好的回憶。“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那種幸福愉悅的神情,是平素很少看到的。金秋九月乘車北上,在高原溫暖的陽光下,默坐窗前,望著窗外的山川草木,農民和莊稼,望著麵貌煥然一新的村莊和城鎮,望著藍天白雲和天空中飛過的一群灰鴿子或盤旋著的一隻雄鷹……這是陝北最美麗迷人的季節,天空湛藍湛藍的,像清水洗過一樣。列車駛過富縣,洛河川兩邊的山坡上,可以看到退耕還林的成果,陝北的山川遍披綠色植被,變得更加秀美迷人了。

他記起了葉帥“滿目青山夕照明”的詩句。老人的心情十分的輕鬆愉快。臨離開北京之前,醫護人員和子女們都勸說他到西安看看就行了,他是執意要去陝北,要回延安。

他總是覺得,有一種強大的磁力在吸引著自己,有許多親切而熟悉的聲音在召喚著自己。

他明白那是強大的精神感召,是無數共同浴血奮戰過的早已安眠在那片土地上的戰友和同誌的英靈在召喚著自己。這是任何力量也無法抗拒的一種誘惑,是每過一些時日就像海潮一般聚集起來,猛烈地衝擊著他的心扉的一種巨大的感情潛流。像一切遠行的老年人踏上回家的路途,他總覺得火車走得太慢。

他想像著柳林村、七裏鋪和延河、寶塔,想像著清涼山、鳳凰山、棗園、楊家嶺、王家坪,還有中共中央西北局駐過的花石砭,想起毛主席、周副主席、朱老總、彭德懷、賀龍,想起劉誌丹、謝子長、閻紅彥、習仲勳、馬明方、賈拓夫,還有劉嫂子……每逢這種時刻,就是他感情最豐富、感覺最幸福的時候。夕陽金紅的傍晚,深受西北人民愛戴的革命老前輩終於又一次回到了日夜思念的延安,回到了魂牽夢繞的革命聖地和精神家園。當他在親切的鄉音之中聽著若隱若現的信天遊,喝一碗滾滾的米酒,咬一口熱騰騰油糕時,那種“回家”的感覺更加濃烈,老人完全地陶醉了。

他忘記了年已九旬的年齡,忘記了一路的車馬勞頓,感到周身充滿了生命的激情和青春的活力。平素不苟言笑的老人,突然變得話特別多,笑聲也特別的爽朗。延安精神萬古長青9月28日下午,按照日程安排,馬文瑞同誌與延安市延安精神研究會的理事及部分老同誌見麵。

在延安賓館南一樓會議室,他親切地同大家一一握手,互相問好。說起來也都是熟人,其中大多數是他擔任中共陝西省委第一書記時的地縣負責同誌。中國延安精神研究會會長聽取了延安市延安精神研究會會長的工作彙報後,人們長時間鼓掌歡迎馬老講話。

他原本沒有準備,開始顯得有些為難。“我沒有準備講話,感謝大家來跟我會麵。你們大家都是延安地區的老同誌,對延安這個地方的情況很熟悉,都有工作經驗,大家一起議一議延安精神研究會的工作很有意義。”會場上又一次響起了熱情的掌聲。“剛才聽了羅士傑同誌介紹延安精神研究會的工作情況,我很高興。長期以來,大家在延安精神的研究、宣傳和弘揚方麵做了大量工作,付出了艱苦的努力,也取得了很大成績,對此我的確感到高興。由於堅持弘揚延安精神,延安地區的兩個文明建設也取得了令人高興的重大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