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黃土的色彩,是岩石的風格,樸樸柰素實實在在,沒有一絲一縷的矯情和誇張。那支神鷹般的隊伍,具有化土為寶、點石成金的本領。還有那位留著長發的身材偉岸的統帥,他的“煉丹之術”異常高明,他將取之“西方的聖經”與“當地的土石”結合熔煉成一種所向充敵的精神,成為千秋萬代神力之源。從而為這片熱土增添了無窮無盡,更是無與倫比的榮光與魅力。啊,延安記憶是如此的寶貴。我們可以忘記一切,包括所有的付出,所有的勞動,所有的委屈和所有的恩恩怨怨、是是非非,但那黃土、那岩石和那二者相融而鍛就的那種精神卻是須臾不可淡忘的。對於我們那是生命之源,是立身之本,是無價之寶。失去了這種記憶,也就失去了自我,失去了做人的價值與尊嚴,那樣的話,一切榮華富貴還有什麼意義?有一位早年從延安這片熱土走出去的老人,很自豪自己是那支鍛造了新世界的隊伍中的一員。
他忠心耿耿,跟隨統帥翻越過千山萬水,克服了千難萬險,直到年過九十,病魔纏身,再也無力移動腳步,以至生命垂危,不能開口說話時,還毅然要來紙筆,掙紮著寫下:“我想延安”。這四個字是老人的臨終遺言,是他們那一代人的共同心聲。可見延安記憶對子他們是多麼的深刻而重要,又是多麼令人牽腸掛肚,難以割舍。延安記憶是一種精神陶冶。許多許多的人,整整一個民族的人們一代又一代,是需要這種精神的。這精神就是延安的化身,是那黃土與岩石的結晶,是一個民族道德情操與進取文化幾千年的醞釀和積澱,是一文隊伍幾十年曆經艱辛、浴血奮戰、堅忍不拔、勇往直前的力量源泉。沒有這種精神,一個人麵對困難無法挺直腰板,一支隊伍麵對艱難險阻無法萬眾一心,一個民族麵對內憂外患無法冒死前進,渡過難關。對延安的記憶,是這樣一種神力,絲絲縷縷、點點滴滴,像春風春雨一般無影無蹤地浸潤在許多許多人的心田,融化在許多許多人的血液裏。啊,延安記憶,永恒的記憶。有這樣的精神牽掛,有這樣神聖的生身之地與奉獻之所讓你魂牽夢繞,一個人還擔憂什麼,害怕什麼?他永遠都是幸福的,他永遠都應該是自豪的。2004年7月3日於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