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章 暗藏玄機(3 / 3)

也許是方丈大師聽到了他們的哭聲,也許是回光返照的力量,使得他睜開了眼睛,並試圖坐起來,兄弟倆趕緊過去攙扶。在二人的幫助下,方丈大師吃力地盤上雙腿坐好,用手一指飛龍浮雕,斷斷續續說道:“龍首……有秘……密……”便再也說不出話來。兄弟倆再看方丈大師時,方丈大師已溘然長逝。高至善將方丈大師雙手合十,然後兩人拜倒在地,頓時淚如泉湧,悲從中來。兩天來的遭遇,無異於一場浩劫,千年古刹橫遭蹂躪,可親可敬的方丈大師撒手人寰,這突如其來的打擊,給兄弟倆的精神以重創,讓他們的身心感到前所未有的疲憊不堪,兩人終於在極度的哀傷中昏昏睡去。

突然,上麵響起一陣咚咚的沉重而又急促的腳步聲,把兄弟倆從昏睡中吵醒,他們發現自己竟睡在了地上。聽著腳步聲持續了一會兒,又逐漸遠去,兄弟倆這才起身找來香燭,在方丈大師身前點燃,又鄭重地給方丈大師行了叩拜禮。接著草草地吃了點東西,就來到飛龍前,盯著龍頭發呆。

高經緯對高至善道:“方丈大師臨終前告訴我們龍首有秘密,我想這秘密一定非同小可,一定關係著我們和寺院的命運。”高至善道:“可惜的是,方丈大師來不及將秘密全部告訴我們。”高經緯信心十足地道:“隻要我們肯於動腦去想,不放過任何蛛絲馬跡,有方丈大師在天之靈的護佑,我們一定能揭開龍頭的秘密。”

忽然他靈機一動,想道:這秘密能不能是指龍頭上有暗藏的機關呢?嗯,有這個可能,那麼我何不一一試來。想到這,就去摸兩個龍角,接著又用力去扳,一點反應沒有。再去摸龍的鼻子,摳龍的兩個鼻孔,仍然沒反應。又去摸龍的兩個眼睛,再用手指按壓,這下有了變化。按壓龍的左眼時,龍口裏的泉水停止了流淌;按壓龍的右眼時,龍口裏的泉水又繼續流出,反複按壓了幾次都是這樣。隻把個高至善高興得連聲叫道:“太好了!好極了!”高經緯也興奮地說道:“後邊可能還有更精彩的。”

龍口裏沒有了水,高經緯把注意力全部集中在龍的口腔中。高至善也不閑著,他按遍了龍頭所有外部表麵,又使勁搖了搖整個龍頭,竟然紋絲不動,隻好掃興地退到一旁,去看高經緯。高經緯首先按了按龍的上下嘴唇,又扳了扳最前邊的四顆獠牙,都不見動靜。就從左到右依次去按龍下頜所有的臼齒,再依法去按龍上頜的臼齒。當按到右邊最後一顆時,龍頭出現了輕微晃動。用手去扳整個龍頭,發現龍頭可以輕易地左右旋轉,最大幅度可讓龍頭旋轉半圈。更讓人叫絕的是,不管旋到何處,隻要一鬆手,龍頭就會自動返回到原位置。兄弟倆輪換著去轉動龍頭,不管他們怎樣旋轉,直到累得精疲力竭,一切還是老樣子,並沒有新的結果,兄弟倆隻能暫時放棄。

經過短暫休息,兩人又開始了新的嚐試,高經緯繼續在龍的口腔裏探索。他觸遍了龍上齶的每個部位,又開始檢查起龍的舌頭,終於在舌根部發現一處小小凸起,輕輕一按,龍頭不再晃動,又變得同往日一樣牢固。接下來,無論他們怎樣努力,甚至反複重複以前的動作和步驟,除了現有的和已知的,再沒有任何新的進展,他們的揭秘行動陷入了僵局。

高經緯沉浸在思慮之中,他把探索龍頭的全過程從頭至尾,每個環節、每個細節都仔仔細細、認認真真、反反複複地在腦海裏過了數遍,始終不得要領。

在茫然無頭緒下,他又把思路轉向了昨日在大殿裏,方丈大師所講過的每一句話。他記得開始時,方丈大師借痛斥敵人的機會,將寺院裏的遭遇、敵人的陰謀與凶殘暗示給兄弟倆,接著又通過一問一答和步步緊逼的方式,誘使敵人說出了覬覦高經緯祖上寶藏的另一個險惡用心,後來方丈大師還念了一首詩。

高經緯突然意識到,方丈大師絕不會對牛彈琴念詩給敵人聽,肯定是念給自己和高至善的,詩裏一定暗藏玄機,極有可能與龍頭的秘密相關。想到這裏,高經緯不由念了起來:“群山仰盼青龍吟,青龍翹首雲霧中。左搖右擺七八載,塵埃落定降甘霖。”邊念邊分析道:“第一句點出青龍;第二句暗指龍首;第三句……文理似乎有些不通,左搖右擺一般用來形容轉頭的姿勢,應該用七八下表示,可幹嗎要用‘載’?‘載’在這裏可當年講啊!”突然他眼前一亮,一個念頭掠過腦海:是了,這句是在告訴我們旋轉龍頭的方法。至於七八載,一定是七八下,“載”是用來迷惑敵人的。

想到這裏他不由失聲叫道:“兄弟,快來,我們有辦法了,方丈大師真是用心良苦。”高至善也高興道:“大哥,我一直都在你身邊,始終沒離開過。”高經緯指著龍頭對高至善說道:“兄弟,按我說的,你來操作。先按龍的左眼,對,再按龍上頜右邊最後一顆臼齒,哦,龍頭活動了。先向左旋轉,旋到旋不動時鬆手,待龍頭回歸原處後,再向左旋轉,一共七次。很好,然後用同樣的方法向右旋轉,總共八次。”當兄弟倆共同數到八時,飛龍右邊的石壁上,一扇石門向裏開去,現出一個緊貼地麵、三尺多寬、一人多高的洞口來,一絲光線飄忽不定地射進來,讓人感到有些神秘莫測。

兄弟倆先是一陣錯愕,隨後就是按捺不住的興奮。高至善忍不住歡呼起來,高經緯一指上麵,示意高至善小聲,高至善還是忍不住在地上翻了個筋鬥。為小心起見,高經緯爬上炕去,摘下長劍交給高至善,高至善將其掛在腰間。二人又走到方丈大師遺體前,恭恭敬敬地磕了三個頭,然後向石門走去。

邁進石門,兩個人的呼吸一下子變得通暢起來,在秘室裏那種憋悶的感覺被一掃而光。眼前的光線雖不甚亮,但也足以讓你看清四周的景物。兄弟倆真切地感受到,他們是置身於一個龐大的山洞之中。

山洞高約九丈,底部呈橢圓形,最長直徑約為十五丈,最短直徑也有十餘丈。山洞靠秘室一側約有不到一半的麵積較平坦,石門附近地麵的高度保持一致,山洞的洞壁和地麵上長滿了青苔,稍不留神就會滑倒。

二人沿石門一側洞壁向前搜索,沒走多遠前邊傳來水流的聲音,很快他們就看見一條四尺多寬的暗河,正波瀾不驚地流進洞壁的下方。順著暗河繼續向前,大約走出三十步遠,他們又見到了一個直徑約一丈的水潭,而暗河就是從這裏向下流去的。水潭上方高約五尺的地方,一道暗泉正噴湧而出,飛濺的水花全部流向下邊的水潭。高至善指著有點發綠的潭水對高經緯道:“大哥你來看,下麵好像有東西在動。”高經緯仔細觀察了一下,道:“還是黃色的。”

再向前行,地麵的坡度明顯變陡,這時出現了整齊的石階,顯然是人力所為。石階每隔八九級便是一個平台,有的平台上還建有長條石凳。漸漸地他們接近了洞頂,洞頂有一圈水平縫隙,光線從這裏透進來,又散射下去,使得洞中充滿了微弱的自然光。在他們的正前方,也就是石階的盡頭處,出現了一道石門。

高至善本能地抽出了長劍,別看劍鞘鏽跡斑斑,劍刃卻像一泓清水般晶瑩透澈,顯示著這是一把鋒利無比的寶劍。隻見他抖擻精神,搶到了高經緯的前麵,右手持劍,左手輕輕一推,門毫不費力地被打開。兩個人並不急於進去,而是在門外稍作停留,等到看清了門裏沒有人,也沒有危險時,這才進入。

裏邊是一間開鑿得十分精美的房間。房間呈正方形,每邊長一丈三尺許,前後牆壁對稱各開有一道石門,房間高一丈五尺有餘,屋頂造型奇特,像極了半個圓球。房間裏陳設也很簡單,隻有一張長約四尺、寬約二尺、高約三尺的石桌和一把帶靠背、扶手的石椅。石桌緊貼石壁,石椅安置在石桌前。高經緯拉開石桌下的一隻抽屜,裏麵有兩冊簿子,一冊嚴重泛黃,黴氣撲鼻,似乎年代久遠,一冊紙張較新,散發著淡淡的書卷清香。另一隻抽屜放滿了各類大小不一、說不出名字及用途的工具。抽屜旁還有一個櫃門,拉開一看,裏麵堆滿了各種儀器。高經緯隻認識一個帶指針刻度的叫羅盤的物件,那還是他在書上看到的。高至善從中取出一個圓筒狀的東西,拿在手裏把玩。

高經緯很快就被石桌左上方石壁上的兩個石盤所吸引,他走近前去仔細端詳,每個石盤都有銅鏡大小,上麵都刻著箭頭,且箭頭方向一律水平朝左。他試著去轉左邊的石盤,先向左,轉不動,再向右,便緩緩轉動起來。這時隻聽高至善叫道:“亮啦,天大亮啦!”高經緯抬起頭向門外望去,原本混沌朦朧的門外現在已一片通明,亮如白晝。他趕快跑出門去,就見洞頂露出一塊弧形的天,外界的光線正源源不斷地傾瀉進來。他一下子明白了,洞頂是可以活動的,剛才那個石盤就是控製它的開關。他返回石盤處,將石盤向右旋到旋不動為止,這時石盤上的箭頭停在向右的水平處。他又去觀察洞頂,就見洞頂露出的已是一片圓圓的天,山洞裏也變得更加明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