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 兄弟結盟(1 / 1)

兩人越談越覺親密,高經緯又打聽起小沙彌的身世。小沙彌滿臉悲戚之色,哭述道:“對身世我知之甚少,隻知一歲時全家人慘遭土匪屠戮,除我之外,竟無一人幸免。恰遇普濟方丈途經那裏,將我從血泊中抱回,取名至善,撫養至今,已有十四個春秋了。方丈大師自幼研習易經八卦,極擅休咎之術,斷言我六根未淨,將來另有他遇,故沒有剃度於我。但為了方便我在寺裏出入,這才做小沙彌打扮。”言罷,兩人相對而泣。

良久,高經緯對至善道:“你的身世著實可憐,這世上我除了母親,也無其他親人,如果你願意的話,我們結為兄弟,你意下如何?”至善大喜過望,趕緊跪倒在地,對高經緯道:“大哥在上,請受小弟一拜。”高經緯急忙將至善扶起,並問他能否找到香燭。至善說道:“你看我差點樂昏了頭,大哥是讀書人,最重禮儀,結拜大事自然一點馬虎不得。”說著從櫥櫃下掏出一個油紙包,裏麵香燭紙馬一應俱全。“就是缺少白酒。”至善有點難為情道。高經緯手指水池道:“我們以水代酒也是一樣。”

二人走到飛龍麵前,點上香燭,對天跪拜,然後盟誓道:“蒼天在上,過往神靈做證,我二人孤苦無依,同病相憐,自今日起,願效鍾子期、俞伯牙知音之情,願仿劉、關、張桃園結拜之義,從此結為骨肉兄弟,同舟共濟,同甘共苦,同仇敵愾,同生共死,拳拳之心,天日可表,如違此誓,人神共憤,天地不容。盟誓人:高經緯,高至善。”接著二人將紙馬焚化,而後舉起水碗,一碗敬天,一碗敬地,一碗兄弟對飲,至此兄弟結拜儀式全部結束。

石室內溫暖如春,結拜後的兄弟倆更覺其樂融融,二人都沉浸在結拜的喜悅之中。“我姓大哥的姓,事前也沒征得大哥的同意,大哥不會生我的氣吧?”高至善率先打破了安靜,對高經緯道。“哪裏!兄弟姓我的姓,足見兄弟對我的情分,愚兄高興還來不及呢,怎會生兄弟的氣?”高經緯朝高至善擺了擺手回答道。沒等高至善做出反應,高經緯接著道:“等日後有機會,我帶兄弟去見母親,她一定會非常高興。”高至善道:“我恨不得馬上就能見著她老人家。”高經緯道:“別著急,會有這一天的。”

兄弟倆躺在炕上,睡意全無,興奮得隻想說話。“我見大哥整天埋頭讀書,書裏肯定有好多有趣的故事吧?”“書裏的東西包羅萬象,上自天文,下至地理,諸子百家,三墳五典,古往今來,大事要事,排兵布陣,治國安邦,道德禮儀,行為規範,佛學經要,神農百草。五花八門,不一而足。至於小說故事、評書話本,更是舉不勝舉。兄弟倘若想學,為兄教你就是。”“太好了,我一定盡心學,不讓大哥失望。對了,大哥對武功感興趣嗎?”“為兄過去一直發奮苦讀,加之身邊沒有練武之人,即便想學,也無從學起。假如能有機會學習武功,固然為好,既可防身護身,又能強身健體,何樂而不為?本來方丈大師答應,明日起要傳功師父教我一些簡單的吐納功夫,如此一來,不知是否要泡湯?”“大哥不必發愁,兄弟從三歲起,就跟傳功師父習練武功,內外兼修。傳功師父原本少林僧人,法名普惠,因抱不平,犯了殺戒,被逐出寺門,遂於十二年前來到本寺。他武功高強,尤以內功見長,雖已至花甲之年,然數十人持械難近其身。我隨師父勤學苦練,冬不畏嚴寒,夏不避酷暑,十數年如一日,內外功亦有小成,隻要大哥需要,兄弟願助大哥一臂之力。”

兩人談興正濃,忽然上麵傳來一陣紛亂的腳步聲,中間還夾雜著幾聲吆喝,又響起刀槍連續的撞擊聲。接著便是有人倒地的聲音,再接著腳步聲漸漸遠去,四周又歸於平靜。

高至善覺得情況似乎有些不對勁,高經緯也開始警覺起來。二人來到出口處,仔細聆聽外邊的動靜,結果什麼也沒聽到。彼此都是既擔心又緊張,緊張得甚至能聽到對方的心跳。也許是第六感的作用,他們預感到大事不妙。終於兩個人沉不住氣了,決定冒險外出一看。考慮到高至善人小靈活,且身有武功,就由高至善出去打探消息。高經緯緊緊握著高至善的手,再三叮囑他要小心,兄弟之情出於至誠。高至善的眼裏噙滿了感動的淚花,他一咬牙,果斷地按動了機關,出口漸漸打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