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命運多舛(1 / 1)

年輕人的童年時光是從風景秀麗的杭州西子湖畔開始的,在他呱呱墜地的時候,父親就給他起了高經緯這個名字,希望他將來能以經天緯地之才,為天下蒼生造福。他的家就建在西湖的邊上,後花園與西湖著名景觀“柳浪聞鶯”相毗鄰,“柳浪聞鶯”成了他和兒時的夥伴嬉戲、玩耍的最佳去處。

西湖美景寓於湖光山色之間,一年四季,無論雨雪風霜,陰晴變幻,在他看來都是那樣的賞心悅目,充滿詩情畫意。特別是雨天將至,湖麵上大霧彌漫開來,湖水變得翡翠似的碧綠,遠山近水忽隱忽現,若有若無,就像一幅濃妝淡抹的水墨畫。人置身其中,大有超凡脫俗、飄飄欲仙之感,至今回想起來,仍然令他魂牽夢縈,刻骨銘心。

直到有一天,母親告訴他,父親出事了,他們要搬到一處新家去住,他幼小的心靈才開始不安起來,但他搞不懂究竟發生了什麼。新的住處比原來的小了好多,那麼多仆人、丫鬟一下子都不見了,就連他最喜歡的奶媽,也消失得無影無蹤。沒有了花園,遠離了西湖,遠離了形影不離的小夥伴,他感到異常的孤獨。

這樣的日子過了半年多,一天,家裏來了個陌生的男人,是個二十多歲、長得腦滿腸肥的大塊頭,母親讓他以舅舅相稱。在他看來,盡管這個人臉上帶著微笑,但一雙小眼眨動起來卻不時露著凶光,使人不寒而栗。母親與舅舅似乎很親近,在舅舅的主張下,母親變賣了家中所有的家具,雇了一輛帶轎廂的馬車。母子倆跟隨舅舅,經過四十多天的長途跋涉,從關內到關外,終於來到了母親的家鄉——位於東北千山腳下的沙柳村。

全新的環境在五歲孩子的眼裏,顯得既新鮮又陌生。就在他對周圍的一切充滿了好奇的時候,母親與外婆的一次爭吵,讓他陷入了對外婆一家人的深深恐懼之中。外婆那凶巴巴的麵孔,惡狠狠的語言,在他的心頭留下了揮之不去的陰影。

第二天,母親帶他離開了外婆家,住到村中一處低矮簡陋的泥坯房裏。這房子被人棄置多年,冬天四處透風,夏天到處漏雨。一到雨天,炕上地上就擺滿了接雨的壇壇罐罐,尤其是連雨天,為了不讓接雨容器裏的雨水溢出,母親往往徹夜不眠。

母親除了知書達理,還做得一手好針線。為了維持生計並攢錢供他讀書,最初母親在近處幫人縫縫補補,後來被人介紹到十裏外一大戶人家教習針線,每天須早出晚歸,出於無奈,母親隻好將他托付給鄰居照看。當時正值隆冬季節,戶外北風呼嘯,滴水成冰。他不習慣待在別人家裏,更不喜歡看鄰居一家人冰冷的目光,總是一個人默默地站在院子之中,忍受著寂寞的煎熬,承受著寒冷的侵襲。冬天就這樣悄無聲息地過去了,他的健康受到了極度的摧殘,永無休止的咳嗽終日困擾著他,讓他苦不堪言。母親見此情景,慌了手腳,趕緊帶他四處求醫問藥。後來病情雖有好轉,但一到冬天就舊病複發,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現在。

隨著歲月的流逝,高經緯一天天長大,求知欲也越來越強,母親發現自己學識有限,教他常感力不從心。剛好鄰村有一私塾,教書先生曾中過舉人。此人虛懷若穀,胸藏萬卷,隻是腿有殘疾,不便進京會試,是以埋沒於民間。而他自重身價,索要的學費也高得驚人,母親得知後,拿出手頭全部積蓄,方在私塾為他求得一席之地。從那以後,他在先生的教誨下,在知識的海洋裏盡情暢遊,如魚得水。高經緯才華橫溢,文章詩詞相得益彰,很快就得到先生的賞識,不僅免除了他的學費,還在生活上給予資助。而他也不負眾望,十二歲便嶄露頭角,以優異成績通過了縣、府、院三級考試,拔得了童生試的頭籌,中了秀才第一名……

山門前傳來急促的敲門聲,打破了夜的沉寂,也把高經緯從對往事的記憶中拉回到現實。他正想推門出去一探究竟,一個小沙彌風風火火地闖了進來,他連珠炮似的一口氣說道:“高公子,官兵大隊人馬包圍了寺院,說要追捕一名越獄逃犯,讓全寺大小人等一律到前院集合,接受審查。為防萬一,方丈大師命我帶公子到一隱秘處暫避一時。”說完,拽起高經緯就朝後院跑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