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略七:好習慣加法,壞習慣減法。這是著名兒童教育專家孫雲曉和著名心理學家張梅玲教授做了大量研究後發現的一種重要策略。培養好習慣要用加法,假如讓一個不讀書的人養成讀書的習慣,可先從小說、雜誌開始,然後再是一些理論性較強的書籍,如果上來就是《資本論》《微積分》,那就麻煩了。克服壞習慣要用減法,比如克服“網癮”,讓你一下子就戒掉很難,但是可以一天一天減少上網時間,這樣成功率就會大些。當然,你也可以通過養成與壞習慣對應的好習慣,來幫助克服壞習慣。比如,要養成利用零碎時間的好習慣,就可以從養成隨身帶一本書的習慣開始,一旦有空閑,就可以拿出書看兩眼。因此你想克服某個壞習慣時,就可以把它轉化為一個或幾個相應的好習慣。養成好習慣總比克服壞習慣容易些,這樣克服壞習慣也就容易多了。
策略八:注意時常提醒、監督和檢查。養成習慣的過程中要時常提醒自己,看看是否做到了每天的要求,是否達到要做的量,一旦走錯了方向,要馬上糾正。
魔法四:習慣養成的操作性。“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養成習慣還要考慮適合自己的“工具”。建議各位同學參考下邊的“習慣養成說明表”,自己動手用A4紙或筆記本紙製作屬於自己的習慣養成工具。
表7-5 習慣養成說明表
附錄
優秀學習方法五篇
如何預習
經常有同學向我抱怨,為什麼我上課總是走神,不能專心聽課?
其實,年齡越小,能集中注意力的時間越短,從開始的10~15分鍾,到後來的30~40分鍾。而且,即使成年人聽課,也會走神的。對於學生上課能否集中精神聽課,最大的解決辦法是調動自己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也就是要有一個好的預習。
很多同學,都沒有預習的習慣,即使預習,做得也不太好。預習是什麼呢?有人說,就是將第二天要講的知識,過一遍,了解個大概,知道老師第二天講什麼。這是不夠的!那麼,怎樣才是有效預習呢?我們可以從以下六點去做。
第一,明確第二天老師要講的知識點。很多人隻是看看課本,了解第二天講什麼內容,這隻是粗略的,考試真正考的都是最基本的知識,難題都是基本知識點的累積。好的預習應該是,在自己的本子上列出來這節的知識點,這些知識點又涉及了哪些其他知識點,思考前邊學習的知識點是否與這節的知識點有聯係。
第二,了解新知識點包含的具體內容。做完第一點後,你可以在知識點下簡要列出你認為的這個知識點的重點內容。
第三,了解新知識點內容,包含了哪些解題方法。新知識點都有例題,可是多數人看例題,隻是稍微看一下,隻要了解了就over了,即使做題也僅僅要求會做。這樣做實際是不夠的。例題的研究很重要,你還要學習課本上例題的解題思路和標準化步驟,題目是對這個知識點的哪個角度的考查,為什麼按這樣的步驟寫,每一步有什麼樣的道理,從上一步推到下一步又包含了哪些知識點,這類題的解題步驟是什麼。你需要將這些總結出來。
一旦養成了好的習慣,學會規範化解題,你的成績就會出現奇跡性的變化。
第四,將預習中不明白的地方列出來。自己預習新知識點,有不明白的地方是正常的。重要的是,將這些不明白的地方全列出來,這些才是聽課的重點,你要在第二天著重聽聽老師講解這個知識點的思路,思考與自己的想法有什麼出入,有對比才能集中注意力。如果你的思路好,甚至可以提出來告訴老師,分享它。這也是一種學習的快樂。
第五,拿一頁空白紙,勾畫知識點內容。在這頁紙上,將這節知識點的所有點列出來,自己畫一棵知識點樹,每個枝節都是這些知識點的細節,每個細節上列出解題方法。解題方法可按照這樣子列出來:
考察知識點的角度:……
步驟安排: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第四步,……
該解題方法的陷阱是:……
該類題目考核的意圖是:……
以上是我對預習的一些看法。有些同學開始可能不太適應,這是正常的,習慣的養成需要一個過程,堅持21天,就會有一定的雛形,從“刻意不自然”到“刻意自然”再到“不經意自然”,你就將掌握一個好的方法,提升自己注意力,掌握知識點背後的東西,掌握解題的規範化步驟。
如何做題
這個問題是我被問得非常多的一個問題,很多同學反映他們疲於做作業,做課外習題的時間根本不夠。這裏我要講一講如何做題。
很多人非常熟悉金庸先生的《倚天屠龍記》,主人公張無忌集各派神功於一身,精通“九陽神功”、“乾坤大挪移”、“七傷拳”、“少林龍爪手”及武當派的“太極拳”和“太極劍”,其功力已然天下無雙。仔細分析張無忌練就這一身武功的曆程,可以發現,他的所有功力都是以“九陽神功”為根基稍加修煉而成的。金庸先生書中言道,張無忌被困深山之中,花四年時間練就了“九陽神功”。在光明頂的密室中花兩個時辰練就了“乾坤大挪移”神功,並且一練就練到了第七層。在光明頂上與六大門派高手比武之時,忽而回憶起小時候背誦的口訣,當即練成了“七傷拳”。觀看了少林神僧的武功後,他立刻領悟到了“少林龍爪手”的精要。在武當山上隻由張三豐指點了一個時辰,他便領悟了“太極拳”和“太極劍”。他之所以能進展如此神速,完全在於他有強大的“九陽神功”作為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