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念錯了,越努力越痛苦
你的觀念決定你的行為。如果你的觀念錯了、方向錯了,那麼越努力就會造成越多的痛苦,成才也將變得異常艱難。讓我們看看各種錯誤的學習觀念吧。
錯誤觀念一:成功就是考上名牌大學,將來有財富、有地位。考上名牌大學,未來有錢有地位,這大概是絕大多數同學和家長的心聲。可問題是,並不是每位同學都能考上名牌大學,這是現實。你還得承認這樣一個事實,上不了大學尤其是名牌大學,並不意味著就不能獲得財富和地位。我想說的是,不要把自己成功的模式單一化、片麵化,未來的成功並非考上大學這一條路。我的老師曾經告訴我:“一個人真正的成功是不斷超越自己——今天比昨天進步,明天比今天進步,做最好的自己,去影響更多的人。你可以在做事上成功,但更要在做人上成功。也許,事業上的成就會讓人羨慕你,但是人格上的偉大卻會使人親近你、銘記你!”
追求財富、地位沒有錯,但千萬不要被這些所束縛,認為成功就是擁有這兩樣東西,那你即使實現了,也將是異常的艱辛。
錯誤觀念二:讀書的目的就是考大學。如果你存在這樣的想法,那麼你還沒有看清讀書的目的。我想你得承認,你對未來有過憧憬,上學讀書,是在為實現這個理想作準備。考上大學,也僅僅意味著你走好了第一段,為未來作了更好的準備,但這不是句號,僅僅是個逗號。
錯誤觀念三:上了大學尤其是名牌大學就等於有了出路。我們的教育,從中學到大學完全是兩種教育體製:中學是老師管理、家長督促,整個人都受到嚴格控製,受的“熏陶”都是要考高分;到了大學完全變了,就是北大、清華的老師也不會天天督促著你去學習,學習全靠自覺。很多大學生四年幾乎是混過來的,還談什麼出路?大學並不是終點,不要以為到了大學就解決了所有問題。食物放在你麵前,你不吃,一樣填不飽肚子。
錯誤觀念四:上不了大學就是失敗,就是沒出息。不是所有的同學都可以考上大學,可是考不上大學就沒有出息嗎?有很多人沒有讀過正規大學,但是,他們後來一樣自學成才。所以,考不上大學,不是失敗,隻是暫時沒有成功罷了。你一定要記住一句話:你可以不成功,但是不能不成長!
學習是為了什麼
蘋果公司的創始人史蒂夫·喬布斯說過:“如果你正致力於一些激動人心且你十分在乎的事情,那不需要別人的驅使,你的夢想自然就會驅使你前進。”
上學是為了什麼?學習是為了什麼?你有沒有問過自己為什麼學習?學習的動力是什麼?學習是持久戰,如果沒有動力支持,很容易中途放棄。你持續下去的動力是什麼?這是你要明白的事情。
你知道什麼樣的人學習容易好嗎?明確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有明確的目標的人。他們明確自己的目標和目的,不會偏離(即使偶爾偏離也會很快調整回來)。你要記住:你越清楚自己想要的東西,越清楚實現這一目標所必須做的事情,就越容易抵製誘惑克服拖延,也就越容易著手完成任務。
另外你還要明白,學習的目的,不一定要多麼宏偉遠大,你不一定要像周總理那樣樹立“為中華民族之崛起而讀書”的宏偉夢想。你學習的目的可以很簡單,可以是讓爸爸媽媽過更幸福的生活,也可以是因為學習好會有麵子。天花亂墜的大道理並不一定能激發你學習。總之,不要總想著自己學習的理由要多麼偉大,但至少應該找到一個能夠讓你堅持下去的理由!
困惑時最重要的是思考並尋找困惑背後的原因,以及自己能否做些事情來消除困惑。
自己的問題自己解決,原因也多在自己身上。通過下邊的表格(見表2-2),我給你歸納出自我反思的步驟。
表2-2 困惑思考表
通過頭腦風暴尋找學習動力
你可能有很多想法裝在自己腦袋裏,卻不太願意和別人分享。不管你是否承認,至少在中學階段,絕大多數同學對於分享做得很差。從現在起你不妨打開這扇門多和同學交流,這樣會讓你的思路更開闊。這裏我介紹一個比較靈活的方式——頭腦風暴,便於你思考自己學習的動力。
頭腦風暴指一群人(或小組)圍繞一個特定的興趣、話題或領域,討論怎樣創新或改善,以產生新點子,提出新辦法。三個臭皮匠頂過一個諸葛亮,一群人在一起就一個問題不停地提出自己的看法,這些看法會讓你看到不一樣的“答案”。頭腦風暴可以一個小組,也可以一個人進行,一個人的“頭腦風暴”就是針對一個話題或問題,從不同的角度提出自己的看法,盡可能多地找到一切可能的因素,以及解決問題的所有方法。在這個過程中,你不用考慮這些因素和方法合不合理。進行頭腦風暴時,你可遵循以下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