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鋒芒太露,禍端將至(1 / 1)

古來大凡隱士高手,之所以蟄伏龜居、深藏不露,無不飽經風霜,深諳樹大招風帶來的禍患。所謂“水淺多小蝦,潭深藏蛟龍。”名人並非都是高人,高人往往不名。因為他們深諳“天外有天,人外有人”的道理。

至於顯山露水之舉,還是多屬不知天高地厚所致。武林間的庸人與高人之間的“顯”、“隱”,或許與此理相關。其實,無論官大小、錢多少、水平高低,隻要踏踏實實做人,規規矩矩處事,路再窄也會任君通行。反之,世界雖大,卻難免處處碰壁,輕則栽跟頭丟人現眼,重則毀了一生。

人在社會中,無時無刻不與社會發生著各種聯係,其中最重要的便是順應社會。所謂順應社會,實際上就是調整自身在社會環境中的關係,再進一層講,本質上還是指調節與周圍人群間的關係。順應社會便是要把握尺度,在周圍的人群中為自己爭得更高的地位和更多的利益,而又不至於使別人對自己產生壞的印象。周圍人群的關係處理不好難免會成為眾矢之的,終會慘遭淘汰。

處理與周圍人群的關係,說來容易,真正做起來,卻是極難的。這不像做一道練習題,也不像去市場買菜。所謂百人百性,與不同的人交往必須得用不同的方法來應對。這就自然給人際關係的處理帶來許多想不到的意外之事。尤其是當代社會,商品經濟大潮洶湧澎湃,雖然卷起潔白的浪花,卻也帶起了渾濁的泥沙。很難說別人的想法是怎樣的,現代人的想法則更加封閉與隱秘,稍有不慎便很有可能陷入泥沼,失足難拔。特別是現在的年輕人,總是希望領導或周圍的同事能在最短的時間內就知道自己是個不平凡的、很有才能的人,因而鋒芒太露,其結果往往會適得其反。

有這樣一個人,應聘到某公司任職不久,部門經理就對他說:“老弟,我隨時準備交班。”說心裏話,當時他也是這麼想的,因為經理是自學成才的,知識和修養存在先天不足,而他則是大學畢業,並在外資企業有5年的工作經驗,獨立有主見,工作能力強。加之個性率直,在討論一些工作問題時,他向來直來直去,為此他常與上司發生爭執。雖然經理有時也對他有一定的暗示,但他卻不以為然。久而久之,經理便漸漸疏遠了他,而他也漸漸失去了施展才能的舞台。

這個人犯了一個不小的錯誤,那就是鋒芒太露。雖然他的能力確實超過他的上司,但他不知道領導畢竟是領導。在領導眼裏,下屬永遠比他差一截,他才會有成就感。你的能力比上司強,他本就坐立不安了,如果明目張膽地與他對著幹,哪怕你是無心的,上司也會忍不住對你施加壓力。

其實,如果仔細看看周圍那些有人緣的人,你就會發現,他們毫無棱角,言語如此,行動也一樣。他們各自深藏不露,表麵上看好像他們都是一些碌碌無為的庸才,其實他們的才能,往往不在你之下;他們好像個個都很訥言,其實是其中頗有善辯者;他們好像個個都胸無大誌,其實是頗有雄才大略而不願久居人下者。但是他們卻不肯在言談舉止上露鋒芒,不肯做出眾人物,隻待合適的機會一展身手。

年輕氣盛之人往往在語言表達上、行為舉止上鋒芒太露,樹敵太多,與朋友之間不能水乳交融地相處,究其原因就是狂妄自大,不知天高地厚。

有一個人在年輕時代以有“三頭”自負,即筆頭寫得過人,舌頭說得過人,拳頭打得過人。在學校讀書時,他是一員猛將,他不怕同學,不怕師長,以為他們都不及他。初入社會他還和在校時一樣的鋒芒畢露,結果得罪了許多人。他還算覺悟得快,一經好友提醒便連忙負荊請罪,倒也消除了不少的嫌怨,但是無心之過仍然難免,結果終究還是遭受了不少挫折。俗話說,久病成醫。他在嚐夠了痛苦的教訓後,才知道自己鋒芒太盛就是自己為自己前途設下的荊棘。於是為了避免再犯無心之過,他開始效法古人三緘其口,即使不得不開口,也是多方審慎。

當然,你也許會說,采用這種方法不是永遠沒有人知道了嗎?殊不知,隻要一有表現自己才能的機會,就將其把握住,並做出斐然的成績來,大家自然就會知道你,讚賞你。這種表現本領的機會不怕沒有,隻怕你把握不住,隻怕你做出的成績不能令人滿意。如果你有了真實的本領,就要留意表現的機會;如果你還沒有真實的本領,就趕緊努力學習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