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有規劃的人生才精彩(3 / 3)

其實很多人像小趙一樣,由於種種原因而盲目地選擇了一份工作,或是因為急於找一份工作進行鍛煉,或是這個行業的待遇目前看似還不錯,或是其他別的原因。但進入這樣的行業不久就發現並不適合自己,有的人選擇跳槽,有的人繼續忍耐,還有的人躊躇不決,這都不利於我們的職場發展。其實選錯行業並不可怕,當你發現自己在一個行業的發展出現瓶頸的時候,就必須認真思考一下這個行業到底適不適合自己,自己有沒有決心堅持或有沒有信心從事這個行業。假如你覺得自己在這個行業毫無潛力,也沒有興趣,而且也不願意花時間和精力去培養興趣,那麼就意味著你在這個行業不會有好的發展。

如果行業選擇不對,即便自己再努力,也難以有好的發展結果,所以在選擇進入一個行業前要全方位考慮,作一個恰當的規劃。首先,你需要考慮的是:你所選擇的這個行業在社會上的發展前景如何,在社會上的需求情況怎麼樣?其次,如果你所選擇的行業各方麵都很好,那麼你就要認真考慮:自己的性格或能力是不是適合從事這個行業?沙漠更適合駱駝,草原更適合駿馬。駿馬不慎迷失方向跑入沙漠後,必須趕快找到通往草原的路,那才是正確的。擇業也是一樣,當發現選擇了不恰當的行業時,就要重新考慮自己的職業發展,作出合理的規劃。

趙剛是理工大學電子信息專業的碩士研究生,畢業後選擇了IT行業,在一家外資企業工作。因為對軟件的了解很不夠,所以他就沒有做技術支持,而是從事管理工作。工作了五年後,他才成為行政主管,薪水也就5000元多一點,繼續晉升的機會也不大,在公司的發展遇到了瓶頸。其實他外形陽光、性格開朗、善於交際、思維靈活而且有創意,IT行業則相對比較枯燥,天天都和程序打交道,需要為人沉穩、坐得住,肯下工夫鑽研。趙剛的性格特點實在不適合IT行業,而更適合靈活一點的行業,如廣告行業、數字技術行業等。

很多人選擇工作或行業時可能是遍地撒網,能撈到什麼魚就吃什麼魚,完全不顧自己的喜好和特長,這樣非常不利於個人能力的展現與潛力的發揮,將阻礙自己的職業發展。如果能夠結合自己的喜好和特點,認真選擇適合自己的行業,那麼在這個行業裏就能夠最大限度地發揮個人特長,取得更大的成就。

小李在一家餐飲連鎖公司工作,餐飲行業的發展前景還是相當不錯的,這家公司的生意也紅紅火火,又是采用連鎖經營的方式,所以計算機應用專業出身的小李認為在這家公司應該大有用武之地。在來這家公司之前,小李了解到這家公司的信息技術幾乎為零,到這裏來做信息技術工作,可是一個大顯身手的好機會。剛剛到公司,小李就有了一個新想法,並把自己的想法彙報給老板聽,原來他想給公司建立一個數字係統,對業務水平進行監控與分析,這將為公司日後的發展方向提供有利的依據。這一想法得到了老板的肯定,於是小李更是激情滿滿,把自己的想法做成了幾十頁的計劃書交給了老板。但是老板一看這項計劃需要非常大的投資,而且近期內可能無法看到收益,於是打消了搞信息化餐飲服務的念頭,小李的項目就被遙遙無期地擱置了。小李當初的設想沒有實現,現在在公司隻負責簡單的日常技術支持工作,如此低端的、重複性的工作讓他苦不堪言,大有懷才不遇之感。

夢想家園IT部門的負責人小趙的事業則是蒸蒸日上。夢想家園是一家大型建材公司,對IT的投資自然是毫不懈怠。所以小趙申請的上千萬元的IT項目,隻要有利於公司的長遠發展,公司都會給予人力財力支持。同樣都是想有所發展,選對行業自然就能實現你的抱負,而入錯了行,即使你再有能力,再有遠大的抱負,卻也隻能空歎無用武之地。

在職業規劃中,大家最關心的不外乎職業定位、競爭優勢、人職匹配等,但是發掘這些要素最基本的前提是:選擇正確的行業。其實我們都怕入錯行。一個不適合自己的行業,帶給自己的不僅僅是工作的不適應和低廉的薪水,更為嚴重的是,你將因此看不到職業生涯的希望,你的一生也將因此而一事無成。

職場中有的人起點並不高,既非名校也不是什麼熱門專業,但是因為他們選擇了適合自己的行業,幾年之後,他們在職場上的價值遠遠超過了很多當初起點比他們高的人。長久發展的秘訣就是明晰自己的優缺點和自己的興趣所在,以確定最適合自己的行業。所以,入對行的第一步就在於認清自己的性格、氣質、能力和興趣等,選擇最適合自己的行業,從事該行業的相關工作,進而不斷努力,取得成功。

第九節 轉行的技巧

關於職場,在一棵樹上吊死的時代已經一去不複返了,當你經過必要的努力,發現這個行業根本不適合自己的時候,就必須快刀斬亂麻,拿出自己的勇氣和魄力重新作出選擇,而不是被動地將就。轉行是當今社會的一種普遍現象,有這麼一組數據:在我國,大學畢業生在畢業之初改行的比例為16%,畢業後五年內的比例為29%,十年內的比例為45%。由此可見,轉行並不是個別現象。

許多人改行之後,事業取得了輝煌成就,我們身邊不乏此類成功轉行的事例。他們之所以能夠取得成功,是因為他們在決定轉行之前經過了認真的思考,合理規劃,權衡利弊。的確,草率行事或被動將就都是注定要失敗的。現在,轉行的人不在少數,但是要想成功轉行,卻真的並非易事。因為你將要從事的行業和你以前積累的工作經驗大相徑庭,很多轉行者對此甚為苦惱:要不要轉行?轉行好像比較難,換一個新的行業,沒有什麼經驗,也沒有相關的人脈資源,困難重重,所以一直猶豫不決。

事實上,隻要擁有一定的理念和技巧,我們的職業生涯完全可以不斷發展,達到我們所期望的境界。能否轉行成功,要看你是否掌握了其中的門道。轉行不是說跳就跳,說轉就轉,在這之前需要作好各種準備,一定要有詳細的規劃。準備得充分,轉行就很容易成功。

張娜現在一家醫藥公司從事銷售類的工作,在這個行業做了幾年,她的職業發展仍然沒什麼起色。她覺得很不開心,首先,收入不穩定;其次,這個行業競爭越來越激烈,現在工作起來有點力不從心。她感到這個行業不適合自己,因此有了轉行的打算。可是,該換什麼行業呢?張娜最近一直在思考。其實她從小學畫,國畫西畫都學過,一直想從事與繪畫相關的行業,隻是苦於沒有機會。她覺得自己有良好的美術基礎,而且自己曾有軟件學習的經曆,選擇設計類的行業應該會有不錯的發展。同時對於這個行業的薪酬水平、發展前景、所需的知識水平等,她都作了詳細的了解。在進行了充分的準備和規劃後,張娜就轉了行,經過幾年的打拚,她現在已經是一家大型平麵媒體公司的設計總監了。

在我們身邊,許多人都有轉行的經曆。有人說,轉行好比是換個跑道重新跑。有時候轉行是給職業生涯帶來生機的必要手段,但在這一敏感而又不可彌補的環節上,隨意轉行往往容易造成事業停滯不前,甚至倒退。錯誤的轉行很可能帶來長期的職業低迷,從而影響終生。轉行必須是在職業定位之後,通過重新進行市場定位、行業定位、職位定位、薪酬定位,從而有目標、有方向地去選擇適合自己的行業。

小梅大學畢業後被分配到政府部門做出納。做了一段時間後,她感覺機關單位太沉悶、沒有活力,不會有大的發展,於是跳到一家國營企業做成本會計。做了幾個月後,她發現在這裏做好做壞都一個樣,也看不到發展的機會。後來她又進了一家大型谘詢公司做財務助理,可是情況沒有多少改變,平時做的隻是些輔助工作。工作一段時間後,小梅還是沒能得到提升。她感覺自己在這家公司也不會有很大的發展空間,於是又轉到一家跨國電子公司。這家公司的管理很規範,崗位職責分明,給每個人的權限也較大。她在這家公司做了四年的總賬會計,同時也學了很多財務軟件的知識。盡管如此,她還是覺得在財務行業上看不到前途,在幾家公司之間換來換去還是沒有解決根本問題。她感覺做財務好像已經走到了盡頭,不知道在這一行如何提升自己。她一直猶豫要不要放棄財務專業。自己所學專業是財務,如果向其他行業發展,無論是所學專業、職業培訓,還是工作經驗、人脈等都沒有相關的讓人信服的資本。可是不轉的話,自己似乎又難以再有更大的發展空間。她就在猶猶豫豫中度過了職業發展最重要的階段。

像小梅這樣在轉行問題上感到迷茫的人非常多,轉行可行不可行,什麼時候轉行,適合轉到什麼行業?這些問題反反複複困擾著我們。轉行是一把“雙刃劍”,它關係到我們將來職業發展的命運:一方麵,轉行可能會是職業生涯的轉機,可能是成功的開始;另一方麵,沒有計劃、沒有技巧的轉行會給職場發展帶來困惑,造成職業生涯發展後勁的缺失。為了避免盲目轉行,一定要先想清楚自己的職業目標,作好個人的職業發展規劃,明確自己的職業潛力集中在哪個領域,在哪個行業能把自己的優勢資源全部用上,哪個方向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和挖掘自己的潛力。

小周大專畢業後在電子行業工作了近十年,一開始他是在一家國營企業做電子技術員,幾年後升為技術工程師,後來跳到一家跨國公司做高級工程師、項目管理經理,從事電子工程和流程管理工作。之後,他被公司外派到美國,工作四年後回國,回國後他發現中國的電子行業突飛猛進,大大超出了他的想象。經過一段時間的市場考察後,他感覺自己在電子行業已經很難有更大的突破,於是有了轉行的想法。最近,他被谘詢行業的金領收入和較高的社會地位所吸引,很想成為一名谘詢師,從事谘詢行工作。他把轉行目標投向了大型谘詢公司,但是在寫簡曆時他發現了問題:就算自己十年的技術工作經驗能寫滿三頁紙,可沒有一條工作經驗和谘詢沾邊,自己的學曆是大專,而且是電子專業,想要做谘詢師既沒有相關的高學曆,也沒有工作經驗。後來,他投了許多簡曆都杳無音信。有了轉行目標,但是找不到切入點,為此小周非常苦惱。

其實當你像小周一樣想要從事以前沒有接觸過的行業時,首先要作好充分的準備,對行業進行認真地調查分析,對自己有明確而客觀的認識。有了詳細的規劃後,你所麵對的問題是怎樣找到切入點。就小周的情況來說,他沒有從事過谘詢工作,但是他在電子行業經驗豐富,有技術背景、生產經驗,熟悉電子類企業研發、生產、銷售等各部門工作流程,又有國外培訓和工作經驗,所以他從事電子行業谘詢工作還是可以做到的。而且如果能夠順利轉行,工作幾年後,他有了相關的經驗,就能逐步成為一名專業的谘詢師。

在複雜多變的經濟環境中,一些新的、有前景的產業如雨後春筍般不斷湧現,一些舊行業則趨於飽和乃至萎縮,很多職場人士已不再堅定不移地在一個行業、一類工作中“終老其身”,他們在工作已經平穩地行進到某個階段時毅然選擇了一種峰回路轉的人生。轉行的確可以使職業生涯“柳暗花明又一村”,但我們也應明白:轉行不是輕鬆一跳,在確定轉行確實有利於自己的個人職業目標的實現之後,一定要做好準備工作,提前了解將要進入的行業,認真思考這個行業到底適不適合自己。總之,在轉行前必須要考慮到各種需要考慮的因素,否則就有可能為轉行付出沉重的代價。

第十節 歸零重來的魄力

不管你是職場新人,還是小有成就的職場精英,在作人生規劃時,必須要有歸零的心態,要學會忘掉過去,虛懷若穀。隻有一步一個腳印地前行,並不斷把邁出的每一步都當做萬裏長征的第一步,即在一個成績歸零之後再贏得新的成績,這樣才是有效的人生規劃。正如一位成功人士在給某高校畢業生作就業指導時所說的那樣:“如果你沒有一種歸零心態,如果你不能在實踐中鍛造自己,那麼哈佛畢業也沒用。”

心態歸零,意味著麵對明天一切又從零開始。新的起點,新的希望,等待著新的收獲。有很多人在開始的時候比較成功,甚至一夜暴富,職場上這樣的人不在少數,但後來卻以失敗而收場。分析個中原因不難發現,這類人普遍存在這樣的心理:總以為自己什麼都會、什麼都懂,總以為自己什麼都經曆過,覺得自己非常了不起,殊不知,如果你覺得自己已經達到人生的巔峰,不需要再對未來作任何的規劃與努力,那麼等待你的也就隻有停滯不前與失敗了。

勾勒美好的人生藍圖需要我們將心裏的“杯子”倒空,將自己所重視、在乎的很多東西以及曾經輝煌或者失敗的過去從心底徹底了結,徹底清零。這樣將心倒空了,才會有實實在在的輕鬆,才會有真正的“而今邁步從頭越”,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功。在職場中,有些人總是習慣於活在過去,總惦記著自己昔日的種種輝煌,開口就是“想當年我……”、“我做過的項目……”、“我那時候在公司呼風喚雨”、“我在公司指揮幾百人的團隊”等。這些人天天抱著一種自滿的心理,沒有歸零的勇氣和魄力,因此無法突破自己以往的成就,職場道路很難走得長遠。從零開始就是把自己打回人生的原點,找出自己所有的優點和缺點,然後重新塑造一個全新的自己。不管你過去的工作有什麼樣的成績,永遠都要像新入職的員工一樣,放下架子,放下自滿與驕傲,這樣才能接受新的知識,取得新的成績,有長久的發展。

1999年,馬雲同另外17名同事創建了阿裏巴巴。如今,阿裏巴巴已經發展成為電子商務領域的領軍者,從原來的18個人到現在擁有了兩萬多名員工,而且阿裏巴巴還遍布全球兩百多個國家和地區。但是阿裏巴巴並沒有停下前進的腳步,因為世界在變化,互聯網在發展,過去取得的成績很快就會被快速發展的行業潮流所吞沒。

麵對新的環境、新的客戶、新的理念,阿裏巴巴對日後的發展作了新的思考:未來十年我們阿裏巴巴怎麼走,我們需要變成一個什麼樣的公司?馬雲在一次講話中給出了答案:“今天任何一家企業,假如想在21世紀活好,必須學會開放、分享、責任、全球化,阿裏巴巴就是希望成為這樣的一家公司。”像阿裏巴巴這樣有著雄厚實力的公司,重新作規劃時最關鍵的就是把自己的起點放在什麼地方,如何對待過去取得的成績。馬雲也同樣指出了規劃的道路:“阿裏巴巴將進入一個新的時代,進入合夥人的時代,一切從零開始。”馬雲等18個創始人辭去了職位,跟普通的員工一樣,去阿裏巴巴應聘任職。他們將過去的一切歸零,未來十年也從零開始,以這樣的心態蓄勢待發,再創輝煌。

我們的職業發展也應如此,也要敢於從零開始,每天都要給自己清零,永遠保持從零開始的心態,從零開始的魄力。就像我們平常要喝咖啡,就必須把杯裏的茶先倒掉,一半是茶,一半是咖啡,混合在一起就變了味,什麼也不是。不管我們以前有多麼輝煌,那隻能說明過去,並不代表未來。一個人要取得突破,必須忘掉過去,忘記曾經的成功,重新開始。

有一個保險推銷員,現在是業內的名人,因為他一個月做了180多筆保單,可以說創造了推銷奇跡。他覺得每一天都是一個零點,每天都從零出發,每時都從零出發,每一次工作都從零開始。每做完一筆保單,他就告訴自己:我又到了零點。這種時刻歸零的勇氣就是一種進取的心態。因為每天的太陽都是新的,每天都應以一種嶄新的心態去學習新東西。長遠的職業發展規劃就是要淡化過去的成績,輕裝上陣,從頭開始。

英國思想家、文學家羅素說過:“人生最難得的是過哪座橋,燒哪座橋。”人生敢於空杯,敢於從零開始,這既是一種修身哲學,又是一個職場原則。麵對這個日新月異的世界,有魄力將一切歸零,把每一次成功都視為新的起點、新的希望、新的挑戰,倒空你的成功,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功,創造更多的輝煌。智者說,心態歸零,責任才能歸位。現在很多人總是抱怨世界太小,無處施展自己的才華。其實並不是世界太小,而是我們將自己看得太大。當心中裝滿了自己,就不會有其他事物,世界當然就會很小。

心態歸零,意味著昨天再美麗也隻能代表過去,不能代表明天。哈佛大學校長用自己的親身經曆告訴我們這樣的道理。工作了這麼多年,他覺得生命中似乎缺少了什麼,但是又無法填補。有一年,校長向學校請了三個月的假,隻身一人去了美國南部的農村,嚐試去過另一種全新的生活。到了農村,他先是在田地做工。後來到了一家餐廳找到一份刷盤子的工作,幹了四個小時後,老板把他叫來,跟他結賬。老板對他說:“可憐的老頭,你刷盤子太慢了,你被解雇了。”被解雇後,他重新回到哈佛,回到自己熟悉的工作環境後,卻發現以往再熟悉不過的東西都變得新鮮有趣起來,工作成為一種全新的享受。那三個月的經曆新鮮而有趣,更重要的是,那三個月的經曆讓他在回到一種原始狀態以後,發現了生活中的一切都那麼有趣,也不自覺地找到了人生新的方向。心態歸零,意味著鬆綁自己,以快樂的心情來麵對生活、麵對工作,勇敢地迎接新一輪的曙光。

著名作家劉震雲也說過:“歸零心態就是把自己心靈裏的一切清空,把已經擁有的一切剝除,一切歸於零的心態。”不斷歸零就是不斷地上升與提高,也是一種難得的積澱與涵養。在職場中,每一個人都應敢於歸零,有魄力放下昨天的種種煩惱、喜悅、失敗、成功等,大膽地拋開一切,迎接新一輪的挑戰。隻有這樣,才能持有人生的灑脫與從容,多一份頭腦的清醒、心態的淡定,更好地享受工作與生活。

第十一節 敢於選擇,勇於放棄

職業規劃是一個不斷選擇取舍的過程,不懂得選擇與放棄隻有死路一條。昨天的放棄決定今天的選擇,明天的生活取決於今天的選擇。人生如戲,每個人都是自己的導演。隻有敢於選擇、勇於放棄的人,才能贏得精彩的生活,擁有海闊天空的職場生涯。敢於主動放棄,即標誌著人生有一個新的開始。我們常說“置之死地而後生”,隻有敢於放棄,才能有另一份收獲。

生活有時會“發怒”,我們不得不交出權力,不得不放走機遇,甚至不得不扔下成功。作出選擇,放棄一些已經得到的東西,這並不是壞事,選擇意味著取舍,意味著有新的機遇,也意味著必須要放棄一些東西。

尤其是在職場中,如果苦苦地抓住本該放棄的東西,不能在取舍中作出選擇,那麼職場之路隻會越走越窄。見什麼要什麼,想什麼要什麼,被事物所迷的心態不是人生最本質的意義。那些試圖抓住身邊每一個機遇、從不放過的人是辛苦的。事實上它不但不能使你真正擁有,反而會加重你心靈的負擔。不論是在事業、工作還是生活中,我們總是要不斷地麵臨選擇,選擇的關鍵就是要有平靜、理智的心態。

在熱帶叢林裏,人們用一種奇特的狩獵方式捕捉猴子:在一個固定的小木盒子裏裝上猴子愛吃的堅果,在盒子上開一個剛好夠猴子的前爪伸進去的小洞。猴子一旦抓住堅果,爪子就抽不出來了。人們之所以用這種方式抓猴子,是因為猴子有一種習慣,隻要他們抓到東西就不肯鬆手,這種習慣讓人們屢屢得逞,而猴子是屢教不改。人們不禁要嘲笑猴子愚蠢,就因為一個到手的堅果變成了別人的獵物。而在我們生活中,很多人都犯過同樣愚蠢的錯誤,隻想得到,不想放棄,麵對利益或誘惑時沒勇氣作出正確的選擇,從而導致自己的事業走向死胡同。生活就是這樣,在堅持選什麼的同時,你也必須要放棄另一些東西。人往往就是因為舍不得放棄,選擇過程才變得異常痛苦,人生也才變得異常沉重,甚至因為不堪重負而過早地衰亡。

1978年,意大利著名的奧利維蒂公司出現了嚴重的問題——財政危機、入不敷出、債台高築,已經瀕臨破產了。就在危難之時,新上任的董事長貝內德蒂大膽改革,他放棄了已經到手的幾個大單子,因為這個合作要耗費太多人力財力。在公司的長遠發展和暫時利益麵前,他作出了明確的選擇,公司很快就複蘇並恢複生機。貝內德蒂對公司原高層領導在管理、決策方麵的作為進行深刻的剖析,找出了問題的原因,同時宣布,公司要想起死回生,就必須要有技術基礎,有一批懂技術的人才。許多技術人才雖然年輕,但是有能力、有魄力,完全可以委以重任。這些年輕人敢於負責,既懂生產又懂技術,同時明確自己的方向、任務,並能為之奮鬥。貝內德蒂大膽撤換了一些高層領導,任用了一批有能力、懂技術的年輕人才,使公司重新煥發生機。

麵對困難,我們要敢於作出選擇,勇於放棄,有選擇才有希望,有放棄才能獲得重生的機會。當我們規劃人生時同樣要善於選擇,勇於放棄,而不要一味地堅持,作無謂的犧牲。任何人都不願輕易放棄可能得到的東西,但是若想在職業生涯中取得成功,就必須懂得取舍的智慧,同時還要具備勇於放棄的勇氣,尤其是當你發現自己的選擇是錯誤的時候,更要果敢地放棄並及時進行調整,這樣才能保證你的人生不偏離主航道,並到達成功的彼岸。

趙嚴是一所知名大學的黨支部書記。一次偶然的機會,他認識了某傳媒集團的李總,李總對趙嚴很是欣賞,多次邀請他加盟自己的公司。後來,趙嚴經過認真考慮,毅然辭去了大學裏的工作,下海打拚,與李總共同奮鬥了十多年。公司逐步發展成為國際教育集團,在國內外都開設了管理課程培訓,並受到了學生的廣泛認可。

趙嚴放棄了大學裏穩定舒適的工作,選擇了同李總一起經商,選擇了一種新的人生。在公司裏,李總放了相當一部分權力給趙嚴,讓他盡力發揮自己的才幹。而在李總公司的這幾年裏,趙嚴也學到了許多管理和運營企業的知識。後來他自己創業,成立了一家傳媒公司,並且成功上市。這些輝煌的成就離不開他當初明智的選擇,這個選擇不是輕率的,是經過了深思熟慮後而決定的。是的,在麵臨選擇時,每個人都應該認真分析,搞清楚自己要什麼,知道自己要去何方,明確什麼該丟、什麼需要保留,從而在人生轉折點上作出最佳選擇。

我們在對自己進行人生規劃時,總會麵臨一些選擇,總要取與舍。職場殘酷如戰場。對於不懂得選擇的人來說,那就隻有失敗的可能。如何選擇,如何取舍,一次次的經曆會讓我們的思想越來越成熟,人生越來越精彩。

敢於放棄之人都有著顧全大局的果敢和膽識,有著量力而行的睿智和遠見。隻有學會選擇和懂得放棄,才能徹悟人生,才能讓我們的人生規劃達到海闊天空的境界。放棄對於每個人來說都是一件痛苦的事。然而,在適當的時候放棄是一種智舉、一種成功,因為適時的放棄能讓你騰出時間和精力去做更有意義的事情,能讓你避免浪費有限的資金,以便東山再起。隻有敢於選擇,才能擁有更輝煌的成功;隻有懂得何時放棄,才會事事如魚得水。在紛繁複雜的職場中,每個人都應該保持清醒的頭腦,更直觀、更理性地認識自己、認識社會,在必要時作出正確選擇,適時放棄,走好人生每一步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