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有佛性,你想去點燃他們心中覺性的火把。
11. 整個動中禪的訓練,在於提煉出覺性這最珍貴的甘露,在這甘露中含藏著戒、定、慧與慈、悲、喜、舍。這個方法不隻是一石二鳥,而是一石七鳥或更多的鳥。要好好珍惜這個方法,使自己與別人都能享受這最珍貴的法寶。
12. 由於我們整天都在動,我們時時都可以禪修,因此,沒有理由找借口說:「我太忙了,我沒有時間禪修。」
13. 在泰國,有的人是在農田種菜時開悟的,有的是在喂豬時開悟的。因此,最重要的事是要時時保持覺知。
14. 當我們到達滅苦的目的地之後,我們可以做規律的手部動作,也可以不做。但是我們為了教導別人而示範這個規律的手部動作,把這個方法傳給下一代。
15. 有的學員問:這個方法回去自己練習,會不會有危險?
我們隻要一直覺知自己肢體的動作,就絕對不會有危險。不管發生了什麼身心現象,都要與自己的覺性在一起。隻有忘了自己的人,才會有危險。就像在洪水中過河,手一直拉著繩索前進就可以橫過去。如果手不抓緊,就會被洪水衝走。覺知肢體的動作,就是我們的繩索,要抓緊它,就不會有危險。
16. 在生活中,我們要能夠以覺性來麵臨各種逆境和挑戰。在佛陀時期,印度拘樓地區有一對婆羅門夫婦和一位長得非常漂亮的女兒。有一天,這位婆羅門遇到佛陀,認為佛陀就是合乎他女兒的許配對象。他立刻去找妻女,回來時,隻看到佛陀留在地上的腳印。他的太太仔細看了佛陀的腳印說:「不要打妄想了,他不會娶女兒的,因為有這種腳印的人,已經完全斷除了世間的欲望。」
但是婆羅們還是不死心,找到了佛陀。佛陀說:
「當日我在菩提樹下,看到魔王波旬三位美麗無比的女兒時,我的心都不動一下;你們的女兒,我怎麼會動心呢?」
這對夫婦就跟隨佛陀出家修行,並且證得了聖者的果位。至於他們的女兒,後來則成為優填國王的三位王妃之一,稱做摩希提利王妃,但是她對佛陀的拒絕,始終懷恨在心。
有一天,佛陀行化到優填國王的憍賞彌城。提利王妃就開始進行報複,派人尾隨佛陀,散布謠言,誹謗佛陀,講各種壞話。服侍佛陀的阿難尊者,聽多了壞話,就對佛陀建議:還是離開這裏,到別的城市去。但是,佛陀說:
「到別的地方,也可能受到誹謗。一個清白的人,每次受人誹謗就離開,是不對的。在什麼地方發生問題,就要在那個地方解決問題。」
優填國王的皇後和侍女們都敬信佛陀,這使得提利王妃更是生氣,就常向國王進讒言,說皇後要謀害國王。有一次,她知道國王要住在皇後那兒幾天,就設計將毒蛇擺在皇後的床上,國王看到毒蛇,就相信她的讒言。用箭要射皇後和侍女們,但是她們已經經過佛法的熏習,心中不但沒有恐懼而且充滿著慈悲,結果沒有傷害到她們,國王知道她們是無辜的。
提利王妃心有不甘,後來暗地找人將皇後住處四麵縱火,在熊熊火焰中,皇後和侍女們保持正念正知,安詳地離開了人世。
佛陀知道後說:
「正念現前,精進的人進入不死的涅盤。」
優填國王懷疑火災是提利王妃的指使,便故意對她說:
「皇後在世時,我整天提心吊膽,害怕遭到她的毒手,現在我可以放心了。是誰幫我解決了心腹大患?一定是深愛我的人。」
壞心腸的提利王妃就馬上承認是她找人來縱火的,國王假裝很高興,說把這些人好好集合起來賞賜一番。王妃把那些人集合後,國王就將他們全部處決了。
佛陀知道後說:
「沒有正念而放逸的人,不斷在苦海中輪回著。」
因此,我們要遵循佛陀的教導,不斷培養自己的覺性,使正念現前而能麵對誹謗與逆境,並且以慈悲與智慧去處理各種危機,最後將達到內心完全沒有痛苦與煩惱的境界。
17. 最後,總結一下動中禪的一些觀點:
⊙任何人都可以練習正念動中禪,與年齡、性別、職業、教育、文化、國籍、宗教信仰都無關。任何人隻要知道如何去練習,他就能練習這個方法。
⊙動中禪的基本觀念是:要知道當下你正在做什麼,要與你當下的肢體動作同在。
⊙我們不將生活與禪修分開。每當有空閑的時間,就練習正式而規律的手部動作或來回經行。工作時就覺知自己肢體中一個部位的動作,例如,在洗盤子時,就覺知擦拭盤子的那一隻手的動作。走路時,就覺知往前移動的那一隻腳;等候公車時,就覺知手掌指頭的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