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您有什麼好看的書想要和書友們一起分享呢?可以試試上傳一個吧,注意要txt喔,上傳優秀書籍會獎勵不少積分的111
萬德法師緩緩地說:“當年,淨慧長老給我的經書及錢,猶如泉水。我擔泉而歸,偶一低頭,在水桶裏看到了明月。”
一
《十八歲出門遠行》,是作家餘華的一個短篇小說。第一次出遠門時,他比餘華小說的主人公還小一歲。
1991年的冬天,從太原乘火車去承德,中途在石家莊換乘。如把春夏秋冬比作兄弟,排行最末的冬季,待人最冷漠,最吝嗇陽光。盡管候車室也冷,但比寒風吹徹的室外要舒服些。在人群擁擠中,他安頓好行李,掏出速寫本,準備練筆。畫誰呢?東瞅西望間,一位老和尚進入視野。
老和尚坐在不遠的座椅上。
這是他平生第一次遇見僧人,距離這麼近。
他抬頭仔細端詳老和尚,之後,低頭用筆在紙上迅速勾勒。低頭抬頭之間,他看到,老和尚與身邊人談笑風生。速寫即將完成,他朝老和尚望了一眼。沒想到,老和尚正微笑地看著他,並且朝他招了招手。o米o花o書o庫oht
他起身靦腆地走過去。
老和尚看了看他的畫,要過他手中的筆,在畫紙右上角,題寫了“淨慧肖像”。
噢,這位老和尚名叫淨慧。
—那時,他不知道,稱呼僧人,要在名字後麵加上“法師”。
在畫紙右下角,老和尚另寫下一行字:北京西四阜內大街25號廣濟寺內《法音》編輯部。
“前往北京的旅客請注意……”候車室內的喇叭響了。坐在老和尚身邊的人起身,淨慧法師送至檢票口,揮手作別。然後,老和尚走回他跟前,“你要去哪裏?幾點走?”了解到他要乘的車晚上才到,老和尚說:“跟我到佛協去吃個飯吧。”
河北佛協辦公室裏,兩位年輕人在討論“什麼是無”。一人說:“無就是什麼都沒有。”另一人搖頭否定。他接了一句:“無就是悟,就是找到自己的心。”走在他前麵的老和尚聽了,停下腳步,轉過身來,定定地看了他一眼,並伸手摸了摸他的頭。
老和尚走進裏屋,抱了一摞書出來。
——如今,在他書架上,仍珍存著老和尚當年送他的那本《虛雲和尚法彙續編》。可惜,那張珍貴的速寫不知去向。
晚餐後,老和尚讓人送他去車站。臨別,老和尚掏出20元錢塞到他手裏。
二
次年,他考入山西省藝校。秋天,學校組織學生到北京中國美術館看展覽。在北京,他想到了老和尚,一個人轉悠到廣濟寺。
老和尚見到他,笑著說:“小何,你來啦!”
“師父,我想學佛。”
老和尚在佛前上了一炷香,為他授三皈依。之後,老和尚送給他一串念珠;在他離開時,老和尚塞給他一百塊錢。
——那串念珠,他珍藏至今。串念珠的橡皮筋鬆了,他也沒舍得換。
在人們印象中,應該是在家人供養出家人。為什麼老和尚每次見他都給他錢呢?
昔日的小何,今日的萬德法師說:“我生在農村,家裏沒有錢。學藝術,花費多,我當時近乎流浪。師父肯定看出了這一點,所以才接濟我。師父的錢,讓我感受到人間還有超越血緣的溫暖。這種溫暖,就是佛門的‘無緣大慈’。”
不知道為什麼,回到學校,他開始強烈地向往青燈黃卷的佛門生活。1993年秋天,他悄悄離開學校,在太原崇善寺披剃出家。
—為什麼不去北京找老和尚出家?萬德法師說:“當時,出家的念頭太強烈了,隻想越快越好,所以沒跑那麼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