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人自稱是瑞士貴族,叫維克多·弗蘭肯斯坦,他曾留學德國,研究電化學和生命,發現了死亡的秘密,於是決定著手製造生命。他先從屍體中尋找材料,然後進行組裝,最後借助電化學方法予以激活。一響閃電之後,高達8英尺的怪物被賦予了生命,卻麵目猙獰、奇醜無比,弗蘭肯斯坦下意識逃離了實驗室,等他回來發現怪物已經失蹤。
怪物躲進山裏並學會了使用火,還遇到隱居在山中的一位盲爺爺和一對青年男女。怪物心地很善良,白天趁青年男女外出時偷偷幫助盲爺爺打柴,並偷出書來自學阿拉伯語和法語。在閱讀了《少年維特之煩惱》等大量文學和哲學名著之後,它開始渴望藝術和愛情。一次,怪物發現隻有盲爺爺在家,便與他海闊天空地聊了起來;這時青年男女突然歸來,姑娘嚇得暈了過去,小夥子氣憤地把它趕出了家門。
這嚴重地傷害了怪物的自尊心。它決定去找製造它的人。誰知道它剛出現在大街上,就因為醜陋受到了很多陌生人的打罵,甚至有人朝它開槍。憤怒的怪物終於喪失了最後一絲善良,它認定自己的不幸來自於它的製造者,於是向弗蘭肯斯坦發起報複。
怪物殺死了弗蘭肯斯坦的弟弟,又嫁禍給女仆。弗蘭肯斯坦察覺這些都是怪物所為,就開始追逐怪物,一直追到阿爾卑斯山上。在山上,怪物要求弗蘭肯斯坦再為它造一個女人,作為自己避世隱居的條件,因為它認為自己長得醜陋,得不到異性的愛,而這是弗蘭肯斯坦的錯。
弗蘭肯斯坦開始同意了,但在造好通電的那一瞬間,他突然猶豫了:如果它們真的戀愛繁衍,會給人類帶來多麼大的麻煩?他馬上毀掉了女怪物。
怪物看到這一切,暴跳如雷,對人類社會和自己的前途徹底絕望。它殺死了弗蘭肯斯坦的好友,又在婚禮那天殺死了弗蘭肯斯坦的新娘。憤怒的弗蘭肯斯坦發誓要殺死這個自己一手締造出的怪物。他們一追一逃,一直追到北極……
從瑪麗本身的創作意圖來講,她是想寫一部哥特式小說。哥特式小說流行於18世紀,內容多為恐怖、暴力、神怪以及對中世紀生活的向往,因其情節多發生在荒涼陰暗的哥特式古堡(流行於18世紀英國的一種建築形式,類似教堂)裏而得名。一般而言,哥特式小說充滿懸念,通常以毀滅為結局,而《弗蘭肯斯坦》顯然符合這樣的要求。
然而,瑪麗所處的年代,正是第一次工業革命的中期,科學行將崛起改變整個世界的年代。1765年,織工哈格裏夫斯發明了“珍妮紡紗機”,大幅度增加了棉紗產量。“珍妮紡紗機”的出現首先在棉紡織業中引發了進行技術革新的連鎖反應,揭開了工業革命的序幕。1785年,瓦特製成的改良型蒸汽機在伯明翰投入使用;1807年,富爾頓的蒸汽船“克萊蒙特”號在哈得遜河試航取得成功;1814年,史蒂芬孫開動了世界上第一輛蒸汽火車,科學技術取得的一係列成就令人目眩神迷,同時也讓人困惑:科學技術到底帶來了什麼?它還將帶來什麼?
身處第一次工業革命發源地的英國,就像那個時代的很多知識分子一樣,雪萊對科學和超自然現象很著迷。他覺得現實的萬事萬物下麵都藏有奧秘,通過某種方式,他能發現它們。一些秘密的社團比如共濟會和光明會引起他濃厚的興趣,他回憶說他曾細讀“一些關於化學和魔法的古書……勁頭十足,滿是好奇,而且幾乎深信不疑”。在牛津大學學習期間,他的宿舍裏堆滿了玻璃瓶、蒸餾器、發電機、顯微鏡甚至做實驗用的火藥、鹽酸。雪萊的另一大愛好是天文學,他經常思索人類哪一天移居別的行星的可能性。他的堂兄弟托馬斯·梅德溫寫道,雪萊希望,就像學生的跳級一樣,人類“應該從一個星球跳上另一個星球,不斷進步,直至我們都成為上帝”。
雪萊在科學上的造旨有多深不得而知,但他對科學的熱愛毫無疑問會影響到癡愛他的瑪麗。正是有了這種時代背景和個人生活背景,瑪麗才會把賦予怪物生命的方法設定為科學上的電力,而不是哥特式小說常用的魔法。這就是《弗蘭肯斯坦》源自於哥特式小說,又有別於哥特式小說的地方。後世把《弗蘭肯斯坦》追認為世界上第一部科幻小說,其中最重要的一個原因就在於此。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