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訃告發出者。
【範例參考1】
單位發訃告
訃告
中國九三學社社員、南京大學中文係教授×××先生因患腦梗塞,醫治無效,於2000年6月3日10時45分在南京腦科醫院不幸逝世,享年八十八歲。遵照×先生的遺囑,喪事從簡,不舉行追悼會和遺體告別儀式。遺體定於6月4日火化。為了悼念×先生,南京大學在本校文科樓624室設立靈堂,凡×先生的生前友好欲致吊唁者,請於6月5日至6月7日期間前往。凡有關團體和個人欲致唁電、唁函者,請寄至南京大學×××教授治喪委員會。
謹此訃告
南京大學×××教授治喪委員會
2000年6月3日
【範例參考2】
親屬發訃告
訃告
泣告
8怎樣寫唁電(函)
【概念解說。
唁電(函)是向死者的組織或家屬表示慰問、對死者表示哀悼的文電。以信函形式發出的稱唁函,以電報形式發出的稱唁電。
【格式要求。
(1)寫接收函電的單位或個人,用全稱、通用的簡稱或尊稱。
(2)正文一般以“獲悉”、“驚悉”、“痛悉”逝世(去世、犧牲)開頭,然後簡述死者生前的品德和功德,接著表達悼念之情,向死者家屬致以親切的慰問。
(3)正文寫完後,署名,注明成文時間。
【重點說明。
(1)感情誠摯,語言懇切。不論何類唁函、唁電,都應著重表達對死者的悼念之情,語言要懇切、樸實,切忌藻飾華麗。
(2)事跡、生平的敘述要簡略、概括、準確,不溢美、不貶損,實事求是,分寸得當。
(3)語言的運用應與悼念者、被悼念者的身份、關係相符合。
(4)應勸慰死者家屬節哀。
【範例參考。
上海文化界救國聯合會轉許廣平女士的唁電
上海文化界救國聯合會轉許廣平女士鑒:
魯迅先生逝世,噩耗傳來,全國震悼。 本黨與蘇維埃政府及全蘇區人民,尤為中華民族失去最偉大的文學家、熱忱追求光明的導師、獻身於抗日救國的非凡領袖、共產主義蘇維埃運動之親愛的戰友,而同聲哀悼。謹以至誠電唁。深信全國人民及優秀之文化家必能賡續魯迅先生之事業,與一切侵略者、壓迫勢力作殊死的鬥爭,以達到中華民族及其被壓迫的階級之民族和社會的徹底解放。
肅此電達
蘇維埃中央政府
9怎樣寫碑文
【概念解說。
為死去的某人樹碑,在碑上刻上讚頌、褒獎他的文字即為碑文。
碑的種類繁多,碑文也十分豐富多彩,但一般內容都是記事、頌德,以示懷念。
【格式要求。
碑文一般沒有固定的格式,特別是名人、詩人作碑文,更是自由任性而為。但是,對於一般的碑文大體也有個格局。
(1)題目。
在碑文最上處正中書寫題目,字樣略大於正文。一般是以碑之所在地、碑記之事、碑主人姓名為題。要求題目明確點明碑文的主旨,切忌含混、模糊。
(2)前言。在題目之下,有的碑文書寫“詞碑並序”等語,有的不寫。大多碑文會在題目之下另起一行並空兩格寫上碑文作者的姓名以及職銜。
(3)正文。
此部分是碑文的主體部分。正文的內容,要依碑的性質、功用而定,若是記事碑文,要寫出事之過程、意義;若是功德碑,則要具體述說功德之事;如是名勝古跡源流碑,則要寫出名勝古跡的源流,景狀;如是墓碑,要寫出墓主人的身世、經曆、突出事跡及性格特點、音容笑貌等。
(4)結語。
往往是對碑文述說的內容來一二句總括,或讚或歎,或哀或悲。
(5)落款。
在結語之後,是落款,即寫上作碑文者的姓名,有時在姓名之前要署上職銜,有的刻在碑石上的落款要署上三個姓名,即碑文作者、書寫者、刻石者。落款之後是時間,要把為文的年、月、日具體寫明確。
【重點說明。
(1)真實。 碑文要傳之後世的,因此,碑文所述的內容,無論記事或誌墓,所有事情,都應真實為要。不能失真、失實,更不允許杜撰臆造。
(2)詳略恰當。 碑文所記的事,一定要選取最能表達人、事本質的、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內容,切忌粗糙雜蕪。
地、事、人、時要具體化,不能含混或遺漏,如有數字,也要具體,不能隻寫個“大概”。
(3)語言。 碑文的語言,最主要的是精練和準確,在敘述描寫時,用語要以樸實曉暢為主。
(4)感情。這可以說是碑文成功之重要尺標。要對為文的對象有真摯的感情,才能寫出感染人、影響人、啟迪人的文字。因此,為文者一定要對對象有深切了解,並動之以情,才能情湧於胸,溢情於筆。
【範例參考。
人民英雄紀念碑碑文
三年以來,在人民解放戰爭和人民革命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
三十年以來,在人民解放戰爭和人民革命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一八四零年,從那時起,為了反抗內外敵人,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曆次鬥爭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
10怎樣寫挽聯、挽幛
【概念解說。
挽聯、挽幛是追悼逝者所常用的禮儀方式。使用範圍廣泛,適用一切逝者,無論尊卑、親疏,格式上都沒有太大的區別。
【格式要求。
挽聯、挽幛因篇幅短小,所以言詞多費推敲,好的挽聯、挽幛寥寥數語卻可以高度概括死者一生的品德、功業,並表達挽者的心情及願望。
挽聯寫法上不用橫額,要用上下落款。
上款落吊唁對象稱呼如“×公先父大人”,上款的標聯語如“千古、不朽”等。
下款落吊唁者姓名稱呼如“不孝兒××”,下款的末啟詞如“挽、恭挽、哀挽”等。
挽幛的上款通用如“××先生千古”、“××同誌千古”。
【範例參考1】
毛澤東挽孫中山
國共合作的基礎為何?孫先生雲:共產主義是三民主義的好朋友;
抗日勝利的原因安在?國人皆曰:侵略陣線是和平陣線的死對頭。
【範例參考2】
何香凝淚挽廖仲愷
夫妻思,今世未全來世再;
兒女債,兩人共負一人完。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