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0章 民軍攻克劉家廟;盤恩照會軍政(2)(2 / 3)

布告嚴守中立事。現值中國政府與中國民軍互起戰事,查國際公法,勿論何國政府與其國民開釁,該國國內法管轄之事,其駐在該國之外國人,無幹涉權,並應嚴守中立。不得藏匿兩有關係之職守者, 亦不得輔助何方麵之狀態。據此,領事等自應嚴守中立。並照租界規則,不準攜帶軍械之武裝人在租界內發現,及在租界內儲匿各式軍械及炸藥等事。此係本領事等遵守公法,敦結友誼上應盡之天職。 為此闓切布告。希望中國無論何項官民,輔助本領事等遵守達其目的,則本領事等幸甚,中國幸甚。謹此布告。

西曆1911年10月18日(八月二十七日)

胡石庵自前線歸來牙病發作,這日不想再出門,一直守候在編輯室內。將五國駐漢領事布告以及武昌軍政府答謝複文副本重抄一遍,送排字房揀字,翹首等候劉家廟前線的最後消息,以便安排版麵。

此時,清軍不支,正在退守最後防線。民軍炮兵猛轟敵陣,清軍防禦工事多數被毀,清兵竄入鐵路旁棚房區做掩護拚死頑抗。民軍前進受阻,炮兵也難發揚火力,火線傷亡數十人。炮兵管帶組織敢死隊 百餘名,攜帶煤油做引火物,從左翼迂回接近棚區,火燒草棚。這時風勢正順,刹那間燃起大火,棚區清兵混亂不堪,再也不敢戀戰,望風而逃。民軍步兵又乘勢掩殺,清軍的最後一道防線便土崩瓦解 了。

劉家廟車站岔道上停著一輛軍用列車,車上滿載輜重,河南軍張錫元司令部設車上。張錫元見火線潰敗,急帶護兵去張彪司令部請示辦法,卻不見張彪蹤影,詢問衛兵,說張統製被總督瑞澂傳去了。張 錫元再返奔列車準備逃走,忽見許多民眾從機車上跳下,張錫元率護兵鳴槍示警,民眾四散狂跑。待張錫元和護兵奔到機車前,單見兩具清軍屍體,血肉模糊,似被鋤頭、衝擔擊斃;火車司機已被民眾 挾持逃走了。而正麵三路民軍殺聲震天,衝鋒前來。張錫元急急抱頭鼠竄而去。

民軍占領劉家廟,繳獲清軍列車,附近民眾紛紛前來迎接民軍。車站周圍歡聲四起,響徹雲霄。

胡石庵在報館中聽聞前線大捷,歡欣鼓舞,牙痛也忘記了,決意再去前線觀察勝利情景,以便寫好《革命實見記》。先派小廝劉心田備好軍政府送來的馬匹,又把軍政府徽章掛在胸前,騎馬到前線去。

剛出餘慶裏,迎麵見無數民眾協助民軍將戰利品運進巷口,市民沿街燃放鞭炮,歡聲雷動。年輕婦女也倚門笑道:“我們打贏了。”

小孩們喊叫:“我們的兵打勝了!”軍民喜笑顏開,歡呼勝利。胡石庵生平未曾見過這般情景,心中大受鼓舞。

他策馬來到大智門車站,見軍隊正返回漢口。隊伍一眼望不到盡頭,約有千餘人。市民們自發地給軍官披紅掛彩,鼓掌歡迎。胡石庵再往前行,軍隊更多。胡石庵十分詫異:怎麼隊伍全部凱旋歸來?那 前麵不又被清軍占領?勒住馬韁,向一軍官問道:“隊伍全部歸來了嗎?”軍官搖頭道:“沒有。”胡石庵又問:“前麵留下多少隊伍?”軍官答道:“留下二十標二營及九標一營。”胡石庵問:“留 在何處?”軍官答:“在頭道橋附近。”胡石庵道:“怎聽說已追過三道橋?”軍官道:“追過三道橋就退回來了。”胡石庵再問:“追過三道橋,為何又退回來呢?”軍官搖頭道:“這我不得而知。 ”說罷便匆匆追隊伍去。

胡石庵熟悉這一帶地形,心中不免引起憂慮。暗想:“清軍占領三道橋,居高臨下,易守難攻。為何不乘勝衝過三道橋占據岱家山,架設炮台,反而退守頭道橋呢?”胡石庵百思不得其解,又催馬前行 。日落西山時來到頭道橋,也沒看見隊伍,心中更加驚訝。乘興越過頭道橋,見一老農正荷鋤迎麵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