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章 成功獻俘渡難關(1 / 3)

叛亂已平,朱壽大將軍還要南征。

捉到了寧王,按說事情的進展就格外順利了,接下來,自然少不了重重賞賜,加官晉爵,澤被後世……且慢!事情遠遠沒有這麼簡單,甚至要向相反的方向發展。

王陽明派出的信使走到山東臨清,就碰到了一支朝廷的部隊,正是許泰率領的平叛京軍,他們剛剛出發,王陽明卻已經把事替他們做完了。這些人一開始都難以置信,隨即感到臉上無光,倍兒沒麵子。最後一致決定,把消息封鎖起來,可不能讓朱壽大將軍知道!

朱壽大將軍就是朱厚照,他已經隨軍來到臨清了。而且,還想一直南下,目標鄱陽湖,準備和他的叔公大幹一場。

王陽明捉了朱宸濠,肯定讓這個世界上的無數人不高興。

最不高興的,除了朱宸濠本人之外,恐怕就是他的侄孫了。朱厚照武宗的廟號可不是白來的,相比朱棣之後他那幾個怕惹事的繼承人,他不但不害怕打仗,甚至害怕不打仗,害怕打不起來。

為了能夠打仗,他自找苦吃,成年累月在條件艱苦的“豹房”鍛煉身體;為了能夠打仗,他不想住條件優越的紫禁城,卻要跑到塞外孤城宣府另建立“鎮國府”;為了能夠打仗,他皇帝當的都不過癮,卻要自封為“總督軍務威武大將軍朱壽”;為了能夠打仗,他不惜以九五之尊冒險,跟蒙古首領小王子的五萬軍隊糾鬥一天,甚至還親手殺死了一名蒙古騎兵。

隻要有仗可打,他比什麼都興奮。能回到太祖當年奠基天下的鄱陽湖,能真刀真槍地跟朱宸濠打一仗,讓他想一想就熱血沸騰。在他的心目中,唯有開創大明基業的朱元璋和靖難成功的朱棣,才是自己的崇拜對象。其他的曆任大明皇帝,包括自己的父親,一個個都膽小怕事。

再說,他還能趁機下江南,了卻自己的一番心願。

多少次,他都想到繁華富庶的江南水鄉遊玩,讓那些自命不凡的江南大佬們好好伺候,與那些溫柔多情的江南女生浪漫邂逅,充分享受江淮的大餐與杭州的小吃,盡情欣賞絲竹之聲,吳儂軟語,然後再挑幾個地方題個字留個念,讓後人永遠記住自己的南巡。

可惜他生不逢時,生活在一個對皇帝限製太多的時期。康熙和乾隆多次下江南,花費巨大,滿朝文武隻會拍手歌頌皇帝英明;明朝的很多大臣,卻遠比他們兩百年後的同行死心眼,他們寧願受廷杖,也要阻止皇帝隨便出京。他們寧願被活活打死,也不願意讓皇帝違反祖先製定的規矩。可憐的朱厚照當皇帝已經十五年了,居然沒下過一次江南。

這一次,你們誰都別想攔著我!

朱厚照欽點十萬精兵,帶著大學士梁儲和蔣冕,將軍許泰,太監江彬、張忠、魏彬和張永等人,浩浩蕩蕩出了京城,開往江西。他們的行軍路線基本上是沿著大運河,但沒有坐船走水路,而是騎馬一路向南。

八月的華北,正是一年中最熱的時候。十萬士兵們暴曬在似火驕陽下,一個個苦不堪言。朱厚照的輦車也不可能裝空調,沿途的道路也並不是都很好,他的龍體也得經受悶熱,也得承受顛簸,舒服不到哪裏去。不過據消息靈通人士透露,皇上這一路過得很開心,還經常掏出一隻金簪看來看去,有時候看著看著還笑了起來,不知道是怎麼回事。

十萬人馬剛走到山東臨清,就收到了江西方麵的急報,許泰看了之後非常憤怒,你王陽明這是不務正業啊,讓你去福建剿匪,誰讓你管江西的事啊。兩萬人就這麼回京,那不得給人笑死啊,不理他,情報壓下,我們走我們的——皇上的想法,肯定也和我們一樣。

江彬沒車可坐,每天騎在馬上曬得不行,建議皇上從臨清改走水路,這樣大家都好過些。朱厚照覺得不無道理。不過他突然想起一件事,神色變得非常緊張。

他把金簪丟了!這可是情人給的信物啊。

朱厚照這個情人名叫劉良女,不過隻是個歌伎,絕不是什麼良家婦女。她不知道用什麼手段,把年近三十、閱人無數的朱厚照迷住了,一心想帶她下江南。劉良女撒嬌,不想走旱路。但告訴朱厚照,如果中途要改水路的話,就派人回北京接她。

劉良女拔下頭上的金簪,送給朱厚照作聯絡信物。朱厚照依依不舍地告別了情人,踏上了南下的征程。剛開始每天坐在車裏,還要捧著金簪看半天,甚至會對著它癡癡地傻笑——熱戀中的青年人一般都這樣。時間一長,就把這事淡忘了。甚至定情信物,都讓他扔到一邊了。

現在要改水路了,朱厚照才發覺金簪丟失,他果斷決定,自己親自乘船回北京接劉良女,給她一個驚喜,如此一來,也不擔心她因為金簪的事情發脾氣了。

這一來一回,時間都耽誤在路上了,帶女人出行就是麻煩啊。不過出行中沒有女人,就會有無盡的空虛和寂寞。在這一點上,朱厚照和朱宸濠倆人的觀點是驚人的接近。

九月十一日,王陽明離開南昌,親自押解朱宸濠上南京。朱厚照的事情他已經聽說了。就再次上書,希望皇上打消南巡的念頭,為了讓這個放蕩天子從自身安全角度考慮,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王陽明甚至不惜言語威脅,搬出荊軻和博浪沙這樣的刺殺行為提醒皇上,最好老老實實待在北京,不要亂跑亂動:

臣於告變之際,選將集兵,振揚威武,先收省城,虛其巢穴,繼戰鄱湖,擊其惰歸。今宸濠已擒,逆黨已獲,從賊已掃,閩、廣赴調軍士已散,地方驚擾之民已定。竊惟宸濠擅作威福,睥睨神器,陰謀久蓄,招納叛亡,輦轂之動靜探無遺跡,廣置奸細,臣下之奏白百不一通。發謀之始,逆料大駕必將親征,先於沿途伏有奸黨,期為博浪、荊軻之謀。今逆不旋踵,遂已成擒,法宜解赴闕門,式昭天討。然欲付之部下各官,誠恐潛布之徒乘隙竊發,或虞意外,臣死有餘憾矣。況平賊獻俘,國家常典,亦臣子常職。臣謹於九月十一,親自量帶官軍,將濠並官眷逆賊情重罪犯,潛解赴闕。

從某種意義上說,正是朱厚照的玩世不恭,才讓王陽明的形象是如此難能可貴;正是朱厚照的荒唐透頂,才為王陽明的精彩演出,搭建了最良好的舞台。如果生活在朱元璋和朱棣的時代,任王陽明有多大的能力,也難有作為。

行到常山草萍鋪,聽說朱厚照已經決意要禦駕親征,帶著十萬大軍開拔了。王陽明急火攻心,差點又昏了過去。他不希望江南的百姓再遭嚴重掠奪。情急之中,在山崖下留下了兩首七律:

一戰功成未足奇,親征消息尚堪危。

邊烽西北方傳警,民力東南已盡疲。

萬裏秋風嘶甲馬,千山斜日度旌旗。

小臣何爾驅馳急,欲請回鑾罷六師。

千裏風塵一劍當,萬山秋色送歸航。

堂垂雙白虛頻疏,門已三過有底忙。

羽檄西來秋黯黯,關河北望夜蒼蒼。

自嗟力盡螳螂臂,此日回天在廟堂。

軟硬兼施,巧計趕走錦衣衛。

王陽明押著朱宸濠趕往南京,而朱厚照的船隊已經到達了淮安,轉眼就能到達揚州。聽到揚州兩個字,朱厚照的眼睛立即閃現出了興奮的光芒,不用複習杜牧的詩,所有人都知道皇帝想什麼。

也正是這個原因,許泰和張忠收到王陽明的奏疏之後大為惱火,他們替皇上感到憋屈,活了三十年才來一次揚州,這一把手當得容易嗎?你還千方百計掃皇上的興,兩人立即想到了一個既能討好朱厚照,又能使王陽明非常難堪的作法。

許泰對朱厚照說:“陛下,您現在禦駕親征,全天下人民都知道了。要是到了南昌,卻沒有賊可抓,這不是讓全天下百姓笑話嘛。關鍵是讓史官怎麼寫,難道要寫,正德十四年八月,天子帶兵十萬,到江南各地遊玩?”

“這個王守仁,真是太自以為是了,寧藩造反,朝廷讓他平叛了?”朱厚照忿忿不平。許泰一看自己的話起了作用,趕緊繼續煽風點火:

“陛下,現在寧王亂黨都被捉拿,成了釜中之魚,甕中之鱉,我看您不如就用威武大將軍的令牌,命令王守仁把寧王放回鄱陽湖(這是把朱宸濠真的當條魚看了,人家為什麼非要待在鄱陽湖?),然後您帶著船隊隨後趕到,跟他大戰一場,把他生擒。這樣,以後的史書就會記載您的英雄事跡,千秋萬代的大明子民一定會對您無比景仰,如同懷念當年的太祖高皇帝一樣。”

朱厚照非常高興,誇獎他說,如果大明的官員都像許將軍一樣,那朕這皇帝當的,不知道得有多開心嘛。

朱厚照到了揚州,日程立即繁忙起來。相比風沙嚴重的北京,揚州的天是那麼藍,水是那麼綠,街道是那麼整齊有序,娛樂場所也是那麼花樣百出。別看他是皇帝,也建立了自己的豹房,但到了這裏,隻恨自己的身體不好,體力不夠。當然,他進那些知名的娛樂場所消費,還沒有蠢到亮出皇帝的名頭,辦完事照樣給錢。眾多的隨從當然也不會閑著。如果那年頭有GDP統計的話,揚州市領導在做年終總結時,一定會欣喜地發現,上一年的服務業數據有了明顯的增長。

不過,也不是所有人都玩得興奮。太監張永到了這個花花世界,卻感到了一種發自心底的悲涼。渾身有力氣使不出來,隨處是機會也沒法把握。朱厚照很體諒他的難處,就讓他先走一步,去杭州駐紮。

王陽明專心趕路,到了嚴州(今浙江桐廬),離杭州已經不遠了。還沒來得及高興,他就在這裏遇到了自己很討厭的人——錦衣衛千戶。

一看到錦衣衛,王陽明立即想到了自己在北京上過的奏疏,挨過的廷杖,蹲過的大牢;在杭州受過的追殺,寫過的遺書,玩過的真心話大冒險。這幫人在自己的印象中,總是與陰謀、貪婪和殺戮這樣一些齷齪行為緊緊聯係在一起。他們所到之處,一定會帶來危機、風險和重大變故。不過,十三年過去了,我已經不是當年的小小兵部主事,而是巡撫四省、領兵過萬的左都禦史,我不用害怕你們,你們也最好別再玩什麼陰招!

一陣虛情假意的寒暄過後,錦衣衛拿出了威武大將軍朱壽的令牌,要求王陽明立刻把朱宸濠押送回南昌,放回鄱陽湖,等朱大將軍捉拿。王陽明騰的一下就火了,他一拍桌子:“我不認識這個朱壽,我是三品巡撫,這個大將軍就算一品,也管不了老夫!”

旁邊有人馬上悄悄提醒:“都爺,朱壽就是當今聖上。”王陽明當然知道朱壽是什麼來頭,他就是不想接受這樣的荒唐決定。錦衣衛看這個老頭不好惹,反正自己把話傳達了,就準備回去休息,習慣成自然,他瀟灑地伸出右手,在空中劃了一道漂亮的弧線。

王陽明的中軍官趕緊悄悄提醒老大:“都爺,應該送錢了。”這還要錢?王陽明贛南平叛,累死累活一年半,朝廷才獎了四十兩銀子,他一個錦衣衛千戶,還想跑我這勒索?

王陽明馬上從身上摸出五兩碎銀,讓中軍官交給錦衣衛。這哥們接過之後在手上一掂,失望之情無以言表,狠狠地把銀子摔在地下,甩頭就走了。中軍官回來向王陽明彙報時,嚇得差點哭了出來。王陽明哈哈大笑,安慰他說:“不怕,老夫自有辦法對付他。”

第二天,錦衣衛又來到王陽明營中辭行,問王陽明什麼時候把叛賊押回南昌,如果不押,後果自負,他準備回去向朱大將軍複命了。錦衣衛的態度非常惡劣,要是龍光在場,兩個人早就打起來了,王陽明到底是有城府,完全不生氣,反而快步走上前去,做了一個華麗麗的動作,把錦衣衛嚇壞了。

王陽明一把抓住了錦衣衛的手,讓對方大吃一驚,不知道這個老頭要幹什麼。這麼多年來,自己這隻手牽過無數女人,讓男人牽,還是多年之前,沒長大時才有過的經曆。他剛想發怒,王陽明笑嗬嗬地說:“我跟你們是老熟人啦。正德初年,我就住過你們的監獄,還挨過你們的廷杖。你們很多人我都認識。但我從來沒見過一個像你這樣輕財重義的君子。”

錦衣衛是個沒文化的粗人,一時不明白什麼意思,不會想到這老頭是拐著彎地罵他。王陽明接著說:“我出行匆忙,身上沒帶多少錢(太謙虛了,其實他帶著上千兩的銀票呢),僅有的銀子都給你了,沒想到你竟然不收,真是讓我又慚愧又感動。老朽沒別的本事,就喜歡寫寫文章。以後一定好好寫篇表章,向朝廷奏明你的高尚風格,讓做你們這一行的年輕人,都永遠記住你,以你為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