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總管太監大喊“退朝”時,文武百官才回過神來,可這回神後,該給什麼反應,大家又很頭疼了。要是對熙康帝言辭懇切的苦留,會不會惹怒了那個脾氣素來不太好的未來皇帝,可若是表現的敷衍,熙康帝就是素日裏再寬和,難保不會在心裏記上一筆吧·····
正當大家左右為難拿不定主意時,就看到林如海上前走了幾步到雍親王麵前停下,躬身作揖,說道:“還請王爺帶著我等去請陛下收回成命。”他是徒禛的人,他沒有那種擔憂,且他還能逮住如此良機又表現一回,前後兩位皇帝都會讚他好的。
雍親王是個心思玲瓏的人,之前也是一時被這天大的喜事震住了,有了林如海的提醒,他瞬間明白自己此時該做什麼了,讚賞的看一眼林如海,不及多說,趕緊帶隊直奔乾清宮的東暖閣,他父皇下朝後就在這裏處理朝政。
熙康帝坐在東暖閣的熱炕上,看著麵前的禦印,神思慢慢的飄遠。他的皇位得來不易,他守這皇位也不容易,要不是萬不得已萬般無奈,他也不想在他還活著時就把皇位讓出去,可無奈,他的身體別人不知,自己還不清楚嗎,就前幾天刮來一陣西北風,溫度稍低了一些,他立馬就得了風寒,且他的手抖得越來越明顯,現在批奏折都是一件困難的事了····
本身的身體狀況欠佳外,外部的環境也是熙康帝有此考慮的一個重要因素,一,他為這皇位已經折進去三個兒子了,他不想再感受一回父子兵戎相見或是老年喪子的痛楚了。二是他後宮的妃嬪,如今整個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的局麵,尤其是他寵了二十多年的甄貴妃,最近蹦的比較歡快,而他卻不想讓她沒了好下長····
還在神遊天外呢,就聽到小太監來報:雍親王以及文武臣工到了。
熙康帝回神,沉聲道:“宣。”並特別看了一眼這個小太監,小心思這麼明顯哪·····他此時對這種事分外敏[gǎn]。
小太監一愣,頭一縮:幹爹,救命~~~~。總管太監一瞪眼:沒出息的東西,白提拔你了····
不管兩位大小太監的小心思,乾清宮東暖閣裏,正上演著一出感天動地父慈子孝的禪位記,這段曆史被載進了史冊,並流芳千古····
☆、第72章 進士出身
新帝登基,似乎除了龍椅上的老男人變了一個年輕的男人,後宮裏空置了十多年的坤寧宮有了女主人外,其他的是一切都沒有變。世家功勳們在小心翼翼的觀望了一陣後,發現生活還是照舊後,又恢複了往日的歌舞升平····
當然,若真的相信一切都在照舊,那純屬是老壽星上吊-找死呢。這一點連身處庭院深深後宅的吳謹都感覺到了,還感覺的挺深刻,原因是她男人已經有六個夜晚不回府就寢了·····這要不是林如海一向潔身自好信譽良好,吳謹都想懷疑林老爺在外置外室了·····
林如海也是沒辦法,新帝登基太突然太倉促,之前因為要韜光養晦,要掩人耳目,要不動聲色,所以在組建班底時隻好本著貴精不貴多的原則了。以前偶爾排除個異己打擊下政敵,人手還是夠的,可是現在是要管理一個國家,這班底的數量明顯是不足的。~思~兔~網~文~檔~共~享~與~在~線~閱~讀~
而之前的文武臣工,正雍帝又不相信人家。提拔新人的話,在太上皇還處於嚴重的老男人綜合症候群時,底氣還沒有那麼足的正雍帝也不敢鑼鼓喧天公然的以新換舊,且還得循規蹈矩的重用他父皇看重的舊臣,以示他的“孝順”,所以,在正雍帝眼裏是自己的人,且又是在太上皇麵前還很有幾分薄麵的林如海,當然就正好能者多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