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江湖門派多(1)(1 / 2)

@@與經典同行,打好人生底色;與名著為伴,塑造美好心靈。細心品味米花在線書庫經典名著。@@

心理學愛好者普遍存在一種感慨這門科學裏門派太多了!國內學者在介紹它們時又往往不點評、不消化,隻是羅列觀點,平擺浮撂,讓初學者不知所從。有一位大學本科讀物理學的朋友就曾經問過我,物理學就沒有這麼多門派,難道這是心理學的學科特點?

其實,縱觀科技史,一門學科從前科學進步到科學,肯定要經曆一個門派林立的階段。就是晉身於硬科學之後,基礎理論部分見不到很多門派了,前沿領域也必然存在著許多互相競爭的假說,都可以算門派。

以物理學為例,牛頓的萬有引力學說最初就隻是一個小門派。因為涉及到超距作用,其真理性長期被同代學者懷疑。它成為同行公認的科學理論時,牛頓已經步入晚年。而在今天,象宇宙大爆炸、超弦、黑洞這些理論,仍然隻是假說而已。∩米∩花∩在∩線∩書∩庫∩h

並非心理學如此,社會科學(如經濟學)同樣讓人感覺到門派眾多。這取決於某學科成熟的早晚。在象物理學這樣成熟很早的學科裏,基礎理論部分早已經被夯實。當初各門各派的成果早就被吸收到統一體係中來,最多給發現者留下一個命名權。而那些最終被證明為錯誤的門派,更是涅滅在文獻中,隻有研究科技史的人才去關注。它們的尖端領域雖然仍有門派現象,但鑽研尖端的人畢竟遠少於接觸基礎知識的人。所以,這些學科才給世人穩定、嚴謹、完整的印象。

今天的心理學,其成熟程度大致相當於物理學在十七、十八世紀的樣子。它已經積累了大量片斷的知識,零散的成果,但尚未有一條紅線把它們串起來,這才表現為諸多門派的互相競爭。

心理學門派的建立有兩種類型,一是有自己獨特的研究領域。比如格式塔心理學專門研究問題解決,在普通心理學中屬於思維部分,極少涉及其它領域。意動心理學專注於心理活動的動力,而非認知部分。這種以獨特課題為基礎的流派都不覆蓋心理學全部的研究領域。

二是針對同一研究領域運用了不同的原則、方法和角度。比如精神分析和人本主義心理學都研究了人的情緒和動機,但基本原則截然相反。當然,這種以方法和視角為標準來區別的門派,從研究領域的角度看往往也都不覆蓋心理學的全部內容。

對於門派林立的問題,心理學家自然更清楚這一事實。不少人曾經為此建立統一的心理學理論而努力過。他(馬斯洛)開始獨自偷偷地編寫一本心理學理論的權威教科書,希望這本教科書能夠用統一的概念框架來囊括所有現存的心理學。馬斯洛一直到中年都懷著這一願望。參考文獻二48頁。隻不過,與作出一件件具體發現相比,宏觀地整合出一個理論體係,並且能讓它為同行接受,顯然要困難得多。所以,心理學家們即使最初有這個願望,後來也都從實際出發,隻研究具體問題了。現在大家從教科書上看到的心理學體係,充其量隻是一個約定俗成的教材編寫體係而已。它的各部分知識並未統一起來。

回顧科學史,哥白尼、牛頓、達爾文、門捷列夫這些人都曾經以建立整合本學科的科學體係而著稱。但人們在稱頌這些巨人的偉業時,往往忽略了一個最重要的背景,那就是一門學科所研究的客觀對象,本身就存在著統一的基本規律,隻不過被人揭示的早晚有不同而已。心理現象後麵肯定也存在著這種統一規律,隻不過尚未被心理學家所揭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