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哪學?到哪去?(1)(2 / 2)

不過,社工領域的心理工作現在剛剛起步,比前兩者更薄弱。以筆者的了解,基本都由原來的社會工作者直接充任,極少吸納心理學專業畢業生。

在這三部分之外,其它心理學應用幾乎都是空白。浙江大學心理學係在前校長陳立先生的領導下,專門研究工業心理學,對產品設計和職工工作環境改善有直接用途。但它高度依賴於實驗室條件,社會上的心理學愛好者難得其門而入。商業心理學,廣告心理學雖然存在了快一個世紀,但至少在中國,還不存在相應的職位。你可以在學習廣告心理學之後直接從事廣告工作,和出身於傳媒專業的同事去競爭。但不會有廣告心理學工作等著你。

心理學很難產業化,反過來也影響到它的基礎研究。基礎研究要花錢。而運用廣泛的學科如經濟學、生物學、計算機科學等等,都很容易報課題,拿到大筆科研經費,或者幹脆由商業公司建立研究機構,撥付研究經費。

反觀心理學研究,絕大部分實驗其實都屬於小打小鬧級別,以個別病人、自家的孩子或者自己教的學生為被試。缺乏經費支持,大範圍、高成本的研究很難進行。

下麵這段話雖然來自小說,但卻反映了心理學的尷尬現實。麥克弗森早已形成一套申請獲得批準的辣根過氧化物酶原則。這很簡單:你申請經費時要宣布這筆經費將用於尋找辣根過氧化物酶,它可能會產生治愈癌症的方法。你便能輕而易舉地為項目申請到六萬美元的經費,然而要是搞思維工程,你連六角錢也休想弄到手。《終端人》邁克爾克萊頓著。

當然,和實力相比,心理學在應用方麵存在著巨大潛力。拿曆史上著名的學院派學者來說吧,行為主義創始人華生後來去搞廣告公司。廣告是直接運用心理學的重要領域,尤其是行為主義心理學,可以說是為廣告業量身定作的理論。世界上第一位心理學教授卡特爾以編定卡氏十六人格測驗著稱。後來開辦了心理學公司,又稱心理學社,直接將人格測驗用於企業人力資源管理。

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某所大學社會學係(社會心理學是他們的一個專業)也曾經開辦過類似實體,給一些企業招聘員工進行測評服務。當時,該實體的一位合作者就曾經對我說,這些大學教師不懂得作生意,手裏有很好的資源,但是要價太低。後來,筆者沒有再聽說過這個機構的活動情況,不知它是否還存在,但至少它沒有做起來。

在前麵,筆者從學科建設的角度講了心理學尷尬的現狀,在本篇又從產業化角度重複了同一問題。一些專業人士看過這些文字後頗有不滿。他們並非不同意我的結論,而是認為,心理學現狀確實不好,但你再寫潑冷水的文字,不是更沒有人投身其中了嗎?

就我本人而言,對心理學的潛力絕對有信心。我的信心可以借潘菽的一段話來表述:心理學就是人類為了改造客觀世界並改造自己而了解自己的一門必要的科學。隨著社會的前進和社會實踐的發展,心理學的重要性將越來越明顯。還有其它這樣的科學,例如人體生理學、人體解剖學、人類學、人類起源學、語文學、社會學、曆史學等。但心理學是關於人類的最重要的一門科學。(參考文獻一,1頁)

然而,潛力歸潛力,實力歸實力。如果一個人問,他要尋找值得為之奉獻一生的事業,心理學有沒有這個價值?那當然可以告訴他值!但如果他問,我四年大學畢業以後,能不能找個好工作?或者,我不喜歡現在這個職業,能不能改行作心理工作?這個時候,把心理學的現狀說得十分光明,是不負責任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