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1 倡導誌願者的公益精神
誌願者精神,其實就是公益精神,就是相信人是生活在人群之中的,無法獨自幸福;就是相信人在追求個人利益的時候,也有責任為公共利益做出貢獻;就是相信在公共領域中應該抱有我為人人的精神,才會獲得人人為我的反饋;就是相信眾人之事從我做起,點點滴滴改變世界。如北京奧運會、上海世博會、廣州亞運會的成千上萬誌願者,希望自己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能夠幫助需要幫助的人。如趙小亭幾次利用暑假到山區支教,希望幫助那裏的孩子,改變他們的命運。如在玉樹地震中犧牲的香港誌願者阿福,希望自己的微小力量能夠救助一些受災的人。當然,倡導誌願者精神,並不是希望每個人都去做誌願者,而是希望每個人都能夠在普通的日常的生活中,發揚公益精神,具備公益意識。在公交車站等車的時候排隊,在街上撿起他人隨手扔下的垃圾,開車的人對步行者更加尊重禮讓……讓自己覺得自己是個合格的好公民,讓自己覺得自己的行為使得這個世界稍微更加美好了那麼一點點……從這個意義上講,倡導誌願者精神,其實也是倡導一種城市的風尚、一種文明的氛圍。
例2 人生的價值在於為社會做出貢獻
一個人的人生是否有價值,必須放到人與人、個人與社會的關係中才能得以說明。德國詩人歌德說過:“你要欣賞自己的價值,就得給世界增添價值。”2010年10月,上海世博會誌願者達200萬人,其中服務世博園園區誌願者近8萬,上海交大的近20個誌願者社團,登記在冊的人數已超過學生總數的七成。他們奉獻愛心,揮汗如雨,用最真誠的微笑,給整個世博會帶來了今夏最涼爽的清風,在人生道路上,他們收獲一堂堂愛的實踐課。送人玫瑰,手留餘香。社會是個家,溫暖你我他。生活中我們大多數人成不了英雄或偉人,也許你隻是一位普通的醫生、教師、律師,甚至隻是一位勤勤懇懇的農民,但實實在在做一些對社會有益的事情,才能體現人生價值。
例3 80後和90後,為傳遞中華精神接力
80後、90後不曾親曆水深火熱的抗戰年代,不曾感受過那一場場曆史大風暴,他們成長於和平年代,但“拜金”、“炫富”、“頹廢”衝擊腐蝕著他們的青春。但他們不是“垮掉的一代”!汶川大地震衝在第一線的是80後,玉樹地震衝在第一線的是80後,奧運會上多少80後為國增光!上海世博會期間服務世博園區的8萬誌願者中,“90後”占一半以上。上海交大的近20個誌願者社團,登記在冊的人數已超過學生總數的7成。世博會期間,這個由約8萬人組成的誌願者群體讓世界看到了中國青年的精神風貌。看到了 “80後”“90後”內心的誌願精神。世博會誌願者工作已逐漸形成文化,在世博園區內外感染著越來越多的人。“少年強則中國強”,中華民族的偉大複興離不開青年人,作為新一代的青年,80後和90後,正為傳遞中華精神接力!他們身上彰顯的可貴精神在未來將足以撐起整個民族的脊梁!
※思※兔※網※
缺錢不缺德
素材快線
鄭定祥是萬州城裏的一位“棒棒”,現已58歲,老婆常年患病在家。2011年第一天,他老婆打來電話說,天太冷又感冒了,前兩天輸液又花了100多元錢,讓他寄點錢回去。老伴告訴他,上次買回去的棉衣很暖和,給孫子當棉被蓋正合適,希望他過年的時候再帶件回去。老婆一直嘀咕:有了棉衣就不會感冒了,也花不了那麼多藥費。希望他在城裏帶件棉衣回去過年。沒想到,這天,老鄭真的運氣來了:幫人挑了價值近萬元的羽絨服,不料雇主走丟了。老人一直等了5天。這5天:1月1日:“撿”兩包貨物,等候雇主到天黑。1月2日:不顧感冒發燒,通過派出所找雇主。1月3日:在原路上等待,還是沒有找到雇主。1月4日:一大早就出門,沿街尋找雇主無果。1月5日:他實在沒轍了,通過媒體尋找雇主。“飛來橫財,拿回家得了。”一件不過分吧?就算是雇主感謝也得送件衣服。老鄭想起了路人的勸說。好是好,畢竟不是自己的錢買的!老鄭還是決定要交還雇主。他說哪怕是當“棒棒”,講的就是誠信。他的行為告訴人們:人窮誌不窮,缺錢不一定就缺德。